孔雀河畔 黄沙烽燧——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海报设计:袁熙雯)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视频资料
发 掘 单 位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 目 负 责 人
胡兴军
#十大考古#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的荒漠地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其东距营盘古城47公里、东南距楼兰古城233公里。孔雀河烽燧群共有11座烽燧组成,沿孔雀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在库尔勒市至营盘古城之间长约150公里的范围内。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考古发掘现场
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2019~2020年累计发掘时间10个月,发掘面积1100平方米。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考古发掘现场
遗迹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修筑于一处大型红柳沙堆上,是由烽燧本体、居住房屋等建筑构成的一处军事设施遗址,已清理房屋、土埂、木栅栏、踏步各1处,灰堆5处。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俯视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俯视
红柳沙堆大致呈椭圆形,上小下大,下底东西长约60米,南北最宽35米,原始高9.8米。沙堆顶部西侧有一层雅丹状的黄土堆积,呈倾斜状分布,最厚深达3米。在修筑烽燧时,先对沙堆顶部进行平整,在边缘平铺芦苇草对其进行加固,这样既增加了沙堆的稳定性,又扩充了沙堆顶部使用面积。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全景
烽燧修筑于沙堆顶部东侧,平面呈方形,立面呈梯形。由于罗布泊盛行东北季风,烽燧处于迎风面的东、北两侧因风蚀坍塌严重。经清理复原,烽燧下底边长9.4、现残高约5.6米。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栣木垒砌而成。在沙堆顶部西侧,采用“减地法”“平地立起框架式台梁结构” 两种构筑方式修筑有三间房屋,建筑面积80平方米。房屋内还发现有凉炕、灶、柱洞等遗迹,墙体内壁局部还残存有草拌泥皮和白灰墙面。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东立面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西立面
沙堆顶部雅丹黄土一部分被打制成土坯用来修筑烽燧和房屋墙体,一部分废弃不用的被直接抛倒于沙堆南侧下,形成了一道土埂。踏步位于沙堆南坡中部,沿沙堆走势修建,是上下沙堆的台阶,现仅存外侧护栏。在烽燧南侧沙堆下,还发现木栅栏一道,呈南北向排列分布,性质可能为牲畜圈的一道墙。

▲ 木栅栏局部
以烽燧为中心,在沙堆四周发现了5处灰堆遗迹,灰堆依靠沙堆边缘斜坡呈倾斜状堆积,其中1、2、3、4号灰堆为各类生活垃圾的堆积,5号灰堆为烽燧风蚀坍塌后,烽燧顶部“突灶”遗迹垮塌后形成的堆积。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1号灰堆剖面
出土遗物
遗址中出土各类遗物主要见于1、2、3号灰堆中,质地有陶、铜、铁、木(漆)、石、骨、角、纸、皮、草、纺织品等,以有机质文物为主。

▲ 铠甲残片
遗物种类丰富,均为戍边将士日常生活、工作实用器物残件,反映了1200年前边塞军旅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累计清理发掘出土各类遗物1368件(组),其中包括纸文书和木简861件、陶器12件、铜器44件、铁器27件、木器270件、石器29件、骨器44件、角器40件、皮革2件、纺织品16件、草编器22件、其它1件。

▲ 骨骰子

▲ 兽夹

▲开元通宝

▲ 麻鞋
遗址中出土的这批纸文书、木简是近年新疆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资料。文书内容丰富,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军事文书数量最多,许多内容尚为国内首次发现,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

▲ 木简1

▲ 文书1 开元四年八月四日牒下界内所由为加远番探侯防备等事

▲ 文书2 韩朋赋

▲ 文书3 唐残文书为入大城报西州裴司马等事
为全面揭露遗址信息,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积极邀请动物、植物、冶金、纺织等多学科参与,对出土各类遗物进行科技考古检测分析,获得许多重要发现。

▲ 粮食作物种子

▲ 园艺植物种子
主要收获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是新疆境内首次对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通过连续两年田野工作,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入选2019年度“考古中国”丝绸之路重大项目成果。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考古发掘现场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发掘对了解西域唐代军镇建置的构筑方式和结构布局,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明确了烽燧修筑年代为唐代;确定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沙堆烽”故址,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文书中还新发现了“通海镇”“榆林镇”“麻泽镇”“掩耳守捉”“焉耆守捉”“横岭烽”“悭泉烽”“蘇累铺”“黑河铺”等不同级别军事机构及“楼兰路”“焉耆路”“麻泽贼路”等军事防御线路,填补了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军镇防御体系历史文献的空白,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治理。

▲工作照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发掘揭开了深埋流沙1200多年的秘密,生动再现了唐代戍边将士军旅生活的场景,为深入研究唐代军政制度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同时也将极大促进敦煌吐鲁番学、文献版本学、书法艺术史等学术领域的研究,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考古队挖到宋朝古墓 墓主也爱好古玩(赵匡胤后代)
考古队找到的古墓是赵匡胤的后代还所以一个古玩爱好者。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前焦村,一位村民在自家后院挖宅基地的时候,无意中挖出来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施工现场,准备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初步勘探,古墓里头埋着一大一小两口棺材,其中一口棺材已经腐烂。从出土的墓质得知,墓主人名叫赵伯澐,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七世孙。棺材出土我要新鲜事2024-01-10 17:58:450004中型兽脚类恐龙:卡玛卡玛龙 体长5米(仅一块尾椎化石)
卡玛卡玛龙是一种中型的兽脚类恐龙,属于肉食恐龙的一种,体长可达4-5米,诞生于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的森诺曼阶时期,最早发现的一匹化石则是出现在非洲北部的摩洛哥,主要是埋藏于卡玛卡玛地层,所以才以此为名,它也是当地唯一的中型兽脚类恐龙。卡玛卡玛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27:060002意外挖出古墓后,生产队长让社员将随葬品用麻袋拖走,被追查出来
旅游标志原型铜奔马到底是啥马?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以前《北京晚报》专栏上,曾写过了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有争议一事。据发表于1974年第二期《考古学报》上的考古简报《武威雷台汉墓》一文介绍,当年,此墓位于时武威县城北大约两华里处,是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十三生产队所在地,如果已是市区一部分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8:240000多数简化字古已有之,帐房先生外郎中也爱用,古代简化字咋来的?
古代民间的简化字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海南省海口市五公祠拜亭内,立有赵佶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碑文中“統御神霄,監視萬國,无疆之休”、“摹勒立石,以垂无窮”两句中的“无”字,被发现全是简化字,令人惊奇。其实,赵佶写简化字并非随性而起,与当时新一波汉字简化热的出现,不无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16:590000讲座:何驽:精神文化考古理论框架
#2022生机大会#讲座伊始,何驽老师提到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精神文化考古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相比传统考古学的研究,精神文化考古有着非常大的潜力与前景,并鼓励青年学子们在这个方向进行硕博论文选题。讲座主要分为前提概念理论界说、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简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理论框架四个部分。受讲座时间限制,何驽老师重点介绍了前提概念理论界说和理论框架及实践个案两个部分。一、前提概念理论界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38: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