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挖出古墓后,生产队长让社员将随葬品用麻袋拖走,被追查出来
旅游标志原型铜奔马到底是啥马?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以前《北京晚报》专栏上,曾写过了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有争议一事。

据发表于1974年第二期《考古学报》上的考古简报《武威雷台汉墓》一文介绍,当年,此墓位于时武威县城北大约两华里处,是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十三生产队所在地,如果已是市区一部分了。
这一发现很偶然,1969年9月10日,在当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当时的新鲜公社按县里布署挖战备地道,地道入口就选在当时的特大土堆——雷台南侧,参加挖地道的是新鲜大队的贫下中农们。

在挖掘过程中,一个农民一镐刨下去,手被震了一下,感觉刨在砖块上了,再来几下,就现出了一个大洞。就此,发现了一座埋葬一千多年的古墓葬,并出土随葬文物231件,其中就有后来被郭沫若称为“马踏飞燕”的“铜奔马”。
铜奔马到底是一匹什么马?争议最大。

在1983年之前,铜奔马的定性争议还是在学术圈内,在1983年被选定为中国国家旅游标志后,社会上不同声音就出现了。1996年,铜奔马又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争议就大了。
出土铜奔马的雷台古墓,并不是正规考古发现的。
挖地道社员先挖到的是前墓室中南侧室。从中进入室后发现,此墓很大,里面是排列整齐的铜人、铜车、铜马等。最后里面的一个墓室(后室)还有座棺床,上有两具尸骨架,在尸骨脚下堆放着几件陶罐。

时名叫王洪尚的生产队长很有心计,知道挖到宝了,让社员找来装粮食的大麻袋,将墓里包括铜奔马在内的值钱的东西全部取了出来,然后用架子车拖到大队库房里匿藏了起来。
做完这一切后,王队员又让人将洞口堵起来。

虽然时人对文物的概念很淡,但“雷台出宝”的消息仍不胫而走。
很快,武威县就派人下来调查,觉悟比较高的社民纷纷交出了私藏的文物,藏匿在大队库房里的文物最后也交了出来,被拖到文庙(现在武威市博物馆)收藏保管。

随后的1969年11月,甘肃文物部门组织人员进行了考古发掘。
出土文物中,价值最高是一组铜车马仪仗俑,多达99件。其中铜马39匹、铜车14辆、俑45个、铜牛1头。
这99件文物件件铸造精美,最令人惊叹的是现在被作为中国国家旅游标志——最大的那只铜奔马,它的形体要比这批铜车马仪仗俑当中的任何马都要大,身高为34.5厘米,长约45厘米、宽为10.1厘米、重约7.15公斤。

铜奔马出土后一直没有响亮的“学名”。后来考古专家郭沫若根据此马的右后蹄下踏着一只燕子样的飞鸟的形态,诗意化地称之为“马踏飞燕”。
中国古人崇尚马,特别在汉代。这只大铜马到底是匹什么马?郭沫若也不知道。目前主要有五种说法。
一、“天马”。传说“天马”足踩浮云,可腾空飞驰,奔马踏着飞燕,正是遨游空中的“天马”形象。

二、“天驷”。“天驷”本指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亦称“马祖神”。
三、“飞燕骝”。有学者据马下踏着燕子,联想到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一说,认为应该是“飞燕骝”。
四、“逮乌鸦”。这是一种千里马,名出马王堆帛书《相马经》中。
五、“汗血马”。此马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西汉时张骞出西域归来后称“西域多善马,马汗血”,这种良马因此得名,通称宝马。墓主人是位将军,随葬马又是写实风格,所骑的马自然应该是当时最好的汗血宝马。

夏商玉器:牙璧和祖形器
本文摘自曹芳芳撰稿的“夏商玉器与玉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本号重新编图。黄翠梅(台南艺术大学):《牙璧的起源与发展:从殷墟出土的牙璧谈起》牙璧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0:280001“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展览在西安博物院开幕
大唐长安,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人口近百万,纵横八十余平方公里,海纳百川、咸聚四海。她是万邦来朝的政治中心,众商辐辏的经济中心,文明交融碰撞的文化中心,张扬着兼容、博大、开放、进取的大唐气象。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她的魅力吸引着各国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传教士汇集于此。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她的魅力吸引着各种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成恢宏壮丽、繁盛热烈的大唐文明。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10:430002郭静云:商文明的信仰结构
在殷商信仰中,祖先、自然神兽、天体三类崇拜对象并非零散不相干,而构成一个宗教系统:龙形众神充满天空,众凤安排在天的四方,众虎守护地的四方,独一无二至上至中的上帝居于天中;十日轮流升落,以十日安排的众祖,通过神兽吞吐,乘日自地下升天而宾于帝、居于帝之左右,此外还有其它神兽各有其神能。这些形象并不相抵触,一方面认为,神兽管理自然界一切上与下、中与方、死与生的关系;同时认为一切顺从帝令。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23:220000“三皇五帝”可疑?“黄帝不是华夏始祖”一说遭反疑古学者否定
【倪方六按】最近,国内史界疑古与反疑古学术倾向再起,对“华夏民族”,对“三皇五帝”,对“黄帝族籍”等传统的定案史观,史学界又出现的存在与不存在和一元与多元的争议。3月18日,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公开了当下疑古派新军领袖、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锐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吴否定了传统的“三代”同源的史学观,质疑“黄帝一元”的说法是“统战史学模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32: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