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闪耀中华文明之光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而作为以重要考古遗址和周边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公共文化空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设立伊始,其核心目的就是要为悠久绵长的中华文明提供持续发展且从未中断的有力物证,通过深入研究阐释古代重要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充分描绘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脉络图谱,维系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纽带,不断激活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内生活力。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助于描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脉络图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留下了无数璀璨的文化遗产,其中众多的大型古代遗址灿若繁星般的散布于华夏大地,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演变。从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万寿岩遗址,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牛河梁、良渚、陶寺、石峁遗址,再到二里头、殷墟、三星堆、盘龙城、郑韩故城、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以及秦汉以降的秦始皇陵、汉长安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大明宫、渤海中京、钓鱼城、西夏陵、元中都遗址,等等。以上这些大遗址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与关键转折节点,更清晰地描绘出了一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无论是史前时期的众多聚落和大型城址,还是历史时期闻名遐迩的王朝都邑和帝王陵墓,这些大遗址不仅实证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历史信度,更共同证实了中华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延绵至今且未曾中断的强大生命力,折射出盛世文明的伟大记忆与历史成就。
在中华文明滥觞、繁衍之地建设起来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涵盖了古代先民遗留下来的多重文化遗产。其既囊括了物质层面的古代遗物、遗址和遗迹,更包含了非物质层面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传统礼仪、节日庆典等,充分体现出古代先民无与伦比的创造性、与自然相处的和谐性以及思想精神的深邃性。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们不仅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道路,更有助于将中华文明起源演变的复杂图谱,通过多种展示手段加以阐释解读,最终转化为听得懂、摸得到、讲得明的“中国好故事”传递给普罗大众,进而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回答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人生终极思考,最终进一步树立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助于维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纽带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依托的大遗址,往往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的水乳交合之地,其不仅昭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路向,亦展示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总体演进格局。展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承载的历史长卷,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源源不断汇入中华儿女的精神特质之中。无论是最早中国的二里头遗址,还是恢弘雄伟的汉长安城,抑或是气象万千的汉魏洛阳城等,这些古代遗址不仅见证了炎黄时期多部族的融合、秦汉时期汉民族的形成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多民族的交融,更蕴含着“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认同和主流意识,最终形成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中华文明,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纽带。
纵观中华文明中所取得灿烂成就,无论是文学方面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还是大明宫、隋唐洛阳城等宏大工程,抑或是“汉字”“河图洛书”“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等伟大创造,其都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身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讲述自身历史的同时也是在讲述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包容特性。从先秦时代起,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就是在各族先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开拓中奠定了蓝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恰恰能凸显各民族共同开拓中华疆域的悠久历史,通过对众多见证民族融合、开疆扩土的重要大遗址加以系统保护和重点展示,其能充分证明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在不断地交流碰撞中,逐渐形成以炎黄华夏为核心、凝聚“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最终让每一位来到园区的公众都深刻感受到中国“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光辉历史。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助于激发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原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文明的延续不仅要靠内在的文化结晶来树立文化自信,亦需要外部的不同文明交流来相互学习彼此优秀的文化,从而激活自身永续发展的原生动力。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是实现内在自信与外部互鉴的有力驱动。一方面从内部来看,文明的发展需要保持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和文化自信的深刻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牢固的精神根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承载的大型古代遗址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更是中华文明的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的根与魂,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从外部来说,历史的变迁无数次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明在延续自身的同时都需要吐故纳新,只有与外部文明的持续交流互鉴中才能永葆生机,固步自封只会陷入停滞。而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重要大型古代遗址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所取得的璀璨文化成就,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向世界讲清楚了中国是崇尚和谐、弘扬平等、尊重差异的文明古国,更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展现出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维度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从而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让不同肤色和语言的人群互相尊重着彼此的历史传统和差异的价值观念,以文明交流超越了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了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了文明优越,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最终让中华文明在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激发出永续发展的生命活力。
作者:张冬宁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谢雨檬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专家通过海昏侯牙齿 判断他有肠胃病(海昏侯)
专家认为海昏侯可能有着比较严重的肠胃病。当专业的人类医学专家看到去世了2000多年海昏侯刘贺的牙齿时,精准的判断出他生前经常拉稀的症状。随后,医学专家还提取了刘贺的一颗后槽牙,带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或许这可能解开海昏侯刘贺死亡的真正原因。但几天后,一个遗憾的消息传来,因为牙齿深埋地下上千年,DNA的提取失败,这导致专家组无法真正判断刘贺的死亡原因。玉肛塞我要新鲜事2023-12-08 19:53:080000#考古#过双节,考古老李吃鸡,说点和家鸡考古有关的事儿
双节总要为拉动消费做点贡献,老李昨天与家人友人吃了餐白切鸡,品尝美食之外,说说最早的家鸡和有关的那些事儿。说这个话题之前,先回顾一下早些时候,北大文博学院的王教授曾经吃鸡吃出来花样,报纸媒体还曾经广为报道。做一个北方人,来广东考古,对粤菜美食,特别是广府美食中的白切鸡,老李经历了从不喜欢到酷爱的转变。每每有新同事或者是后生一起吃白切鸡的时候,老李总要说上那么几句。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50:020000江苏盐城考古新发现:揭秘千年盐业管理与工艺传承
江苏盐城的考古新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千年盐业管理与工艺传承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从沙井头遗址、缪杭遗址、后北团遗址以及江苏盐业考古的新篇章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下。一、沙井头遗址:汉代盐渎县城的考古实证我要新鲜事2024-07-17 23:01:430003波斯国向中国献狮子,皇帝要送回,送狮人半路干的事皇帝没有想到
狮子最早何进走来中国的?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似乎已有中国人见过狮子。这种似猫非猫、似虎非虎的动物,早期称为“狻猊[suānní]”。汲冢书《穆天子传》称:“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释兽》词条释称:“狻麑[ní],如虦[zhàn]猫,食虎豹。”狻猊即狮子,为什么改叫狮子?这便与丝绸之路有直接关系。(狮子)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48:080000新疆古墓挖出公元前500年“文具盒”,工艺不输清宫之物
古代的“文具盒”文/吴甜甜、倪方六六一儿童节到了,首先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这篇文章说点小朋友感兴趣的话题吧——天天要用的文具盒。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具用品中最为主要的四种,这就是读书人都知道的“文房四宝”。到清代,文房四宝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连书刀、书摸、砚滴、笔床等“文房四宝”的辅助工具,都随之发展起来。(中国的“文房四宝”)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22: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