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丨2021年度安徽繁昌窑考古新收获:将创烧时代提至晚唐—五代,并首次揭露水塘遗迹
繁昌窑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南郊、西郊,南郊分布范围内现有高潮、柯冲、宗塘、新塘四个村民组,地形特征为三面环山,一面临河,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西郊骆冲窑址亦属于繁昌窑。繁昌窑是一处五代—北宋时期的大型瓷窑遗址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2020年繁昌窑遗址考古揭露了生活类房址和代表北方窑业技术传统的馒头窑后,2021年繁昌窑遗址考古发掘又有重要新发现,首次发现晚唐—五代文化堆积层,出土了玉璧底青瓷碗等标志性器物,对研究繁昌窑创烧时代以及我国青白瓷起源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考古工作概况
2021年,为配合繁昌窑遗址防洪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防洪工程建设区域继续开展发掘,申报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发掘自3月中旬开始至12月结束,发掘面积为45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共计17处,平均文化堆积厚度约2米。揭露灰沟8条、灰坑4个、墓葬4座和灶址1处,出土青白瓷碗、盏、碟、盘、温碗等大量瓷器和匣钵、擂钵、轴顶碗等制瓷工具。发现了青瓷和青白瓷共存的地层,出土了青瓷玉璧底碗、敞口碗等器物,为探索繁昌窑创烧年代提供了重要考古实物资料。


二、新发现与新收获
本年度最重要的发掘收获是首次发现了繁昌窑晚唐—五代早中期的文化层,位于繁昌窑遗址I区,包括2021FKⅠT071132、33层,出土器物主要为青瓷碗、罐、碟、绳纹瓦片等,部分地层中发现青瓷和青白瓷共存组合。典型器物之一青瓷玉璧底碗,口微敛,圆唇,弧腹。典型器物之二为青瓷敞口斜腹平底碗,器底内外均有支钉叠烧痕迹。另有酱釉或酱黄釉罐、灰陶绳纹瓦等伴出。

202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芜湖市繁昌经济开发区进行区域文物资源评估工作,在繁昌孙村镇和横山镇亦从地表或地层剖面中采集到青瓷玉璧底碗,其器形特征与繁昌窑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高度相似。

由此推断,青瓷玉璧底碗及与其伴出的青瓷斜腹平底碗等器物均是繁昌本地当时常见的生活用具。根据早前考古调查资料,上世纪90年代芜湖县文物部门在该县东门渡窑址亦采集到青瓷玉璧底碗标本,和本次繁昌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青瓷玉璧底碗器形非常相似。从芜湖市南陵县大工山矿冶遗址调查资料来看,该遗址塌里牧矿区亦发现和繁昌窑遗址出土青瓷玉璧底碗类似的青瓷碗。除青瓷玉璧底碗之外,同类型的青瓷敞口斜腹平底碗在芜湖县东门渡窑址、宣城“宣州窑”窑址群以及铜陵市狮山嘴窑址等都有发现。

根据目前学界认识,上述窑址的年代大多在晚唐、五代—北宋时期,而出土青瓷玉璧底碗和敞口斜腹平底碗的窑址地点的年代则均在晚唐—五代时期。
综上所述,从2021年繁昌窑遗址早期地层及出土遗物特征与组合判断,繁昌窑创烧时代可提前到晚唐—五代。根据有关学者研究,安徽繁昌窑在五代—北宋早期是长江下游地区青白瓷中心窑场。相比之前我们对繁昌窑创烧年代为五代晚期的认识,繁昌窑创烧年代提前到晚唐—五代早中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新认识,为学界探索中国青白瓷起源等重大学术课题提供了珍贵物质资料和新的思考空间。

2021年发掘另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在繁昌窑遗址Ⅳ区揭露了一处北宋早中期的水塘遗迹,为认识繁昌窑窑业生产功能分区、平面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根据在繁昌窑遗址ⅣT5、T6地层堆积剖面,我们还发现地层堆积呈从南、北两面向中部倾斜、在剖面上呈圜底盆状的现象。同时,水塘遗迹内的堆积均为青灰色淤泥,黏性大,土质纯净,发现窑业遗存极少。结合防洪工程施工挖掘出的剖面以及堆积特征判断,ⅣT5、T6的位置在北宋中期或更早时期应为一处水塘遗迹,后期因不断堆放繁昌窑窑业废弃堆积而逐渐填平。繁昌窑遗址水塘遗迹系本遗址考古发掘首次揭露的水塘,结合2021年已经揭露的生活类房址、作坊基址和龙窑等遗迹分析,这些生活类房址、作坊基址和水塘应可视为大致同一时期的遗迹,为综合研究繁昌窑业生产生活的平面布局、制瓷用水来源、窑场功能分区等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三、公众考古
在公众考古方面,根据不同阶段的发掘情况,我们先后与安徽商报、繁昌区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合作,将繁昌窑遗址考古发掘的新发现与新收获向社会大众公布,为全社会提供古代优秀历史文化的滋养。同时,我们还邀请繁昌区中小学生和文物考古爱好者到发掘现场参观,开展考古知识讲座,激发青少年对乡土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为繁昌窑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此外,发掘结束后,我们还积极申报参评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成功入围,使更多社会大众能尽快了解和认识繁昌窑遗址考古取得的重要新发现及历史文化价值,为遗址保护和研究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执笔:罗虎、徐繁、汪发志、崔炜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郭静云:神话研究的观点和解读方法简述
当解读传世记载时,必须使用历史考证方法,来辨析其中不同时代的痕迹,一则神话,往往既存有上古观念的原貌,也包括后来演变,以及纪录者本身时代的观点和角度。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1:490003马王堆一号墓的主人是谁:辛追夫人(西汉初期人物)
关于长沙马王堆汉墓,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听说过的,而马王堆墓中出土的文物也都十分奇特,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辛劳,其中马王堆一号墓是三个墓里边最出名的一个,那么马王堆一号墓的墓主人到底是谁呢?接下来我们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马王堆一号墓的主人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0:26:370002传说很厉害的干将莫邪 不是铸剑的最高水准(铸剑水准)
干将莫邪不算是最高的铸剑水准。在我国的古代都是冷兵器的时代,而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会携带一把兵器出门,而在那个时候用的最多的就是剑,有的时候男人跨上一把剑并不是为了争斗,也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君子之风,在古代也出现了不少的好剑,比如说干将莫邪,那么这把剑是怎么铸造出来的,以下就来给大家介绍。干将莫邪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1:10:430000香港古玩市场现稀世国宝,日本人高价欲抢,被国企老总花巨资赎回
“出匣吐寒芒”——越王者旨于睗剑文/吴艳、倪方六【名称】越王者旨于睗剑【类别】青铜器【年代】战国时期【出土地】浙江省【文物现状】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剑,不仅是步骑兵得心应手的武器,也是上层贵族显示身份的饰物。那时的帝王君主都希望拥有令人羡慕的名剑,有的甚至为自己铸造专剑。著名的越王剑,就是越国历代国王铸造的专剑,剑上铸有他们的名字。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16:250000陈胜前:理论视角下百年中国考古学的回顾与展望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1:17: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