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韩建华
墓葬位置及形制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 1982年考古发现并得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15热水墓群被盗事件震动全国,涉案文物达到646件。本次发掘就是针对2018年被盗墓葬进行的,编号为2018血渭一号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开始发掘,2020年结束田野工作。经发掘确认,该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体系清晰。


墓葬为木石结构多室墓。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为墓园建筑,平面呈方形,由茔墙、祭祀建筑,以及封土和回廊组成。茔墙平地起建,石砌基础,上部垒砌土坯北墙、西墙均有排水口。茔墙之内有由土坯墙围合的覆斗形封土。茔墙与封土之间是回廊,是围绕封土的通道,北茔墙上有门址,保存较好。墓园东北隅发现祭祀建筑,由两座石砌房址(编号F1、F2)组成。一号房址北墙开门,门外有曲尺形石砌照壁,房址内有祭祀遗存:堆放在一起的五块羊肩胛骨,插入地面的方形木柱。二号房址居一号房址西北,应为守陵人的居址,东墙开门。

地下部分由墓道、殉马坑、照墙、甬道、墓门、墓圹、墓室组成。墓道朝东,呈台阶状,墓道内发现有殉马坑,殉六匹公马。甬道为石砌的平顶结构,顶上平铺有双层棚木。墓门开在甬道内。

墓圹平面梯形,墓圹与封土不重合,墓圹西、南二壁有通道,墓圹四壁有内收的四个生土台阶,台阶均不太规整,上铺青石碎块。墓圹填土中发现殉人和殉牲坑。殉牲坑位于墓圹东南角,有门和台阶与墓道相通。平面长方形,四壁由土坯垒砌,由立柱、横梁和棚木搭建而成。殉牲坑内殉有牦牛、黄牛、岩羊、马鹿、绵羊、山羊等。
照墙平面不规则,砌石基础,其上土坯垒砌,内收三层台,每层间均铺有成排穿木。


木石结构多墓室,由一个主室、南、北各两个侧室组成,平面均为长方形,平顶。顶上铺棚木。主室呈东西长方形,东西长6.8、南北宽4.25米,四壁石砌,砌石中间平铺有木梁。主墓室保存四个木质斗栱构件。主室设有棺床,用红砂岩砖平铺。棺床西边有祭台,放置漆盘等。棺木上均有彩绘和贴金。主室内绘壁画,多已剥落,局部保存有白灰地仗和黑红彩。主墓室内发现两个个体的人骨。
侧室与主室间以过道相连,过道内设有木门。侧室东西长3.4、南北宽2.4米。侧室间有隔墙。北2侧室发现有木床,出土大量的皮革、织物。各墓室内被盗洞扰乱严重。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采用RTK、全站仪、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树木年轮、三维建模、动植物考古、DNA、金相分析等检测鉴定方法,全面、翔实、准确地记录和提取相关信息。
出土文物
随葬品有金、银、铜、铁、漆木、皮革、丝织物、玉石、海螺等。金器有金胡瓶、鋬指杯、金链子、带饰、革带饰、杏叶等;铜器以容器、铠甲片、各构件上的铜饰等;铁器以铁甲胄,漆器有漆盘、甲片等,木器以马鞍、彩绘人形木牌、小型斗栱模型为主。玉石器以装饰的玛瑙、琉璃珠、水晶和大量的黑白石片等;丝织物种类多样。

另外发现未碳化的葡萄籽若干。出土方形银印章一枚,由骆驼和古藏文组成,藏文大体意思是“外甥阿柴王之印”。




收获与认识
根据墓室出土金器、丝织物等,结合棚木树木年轮测定,该墓的年代在8世纪中期左右(树木年轮测定744年)。墓葬的规格相当高。根据印章可知墓主人是吐谷浑王,时代是吐蕃统治时期。
2018血渭一号墓的考古发掘,是多单位、多学科合作的成功典范。通过科学发掘,确认该墓为热水墓群发现的结构最完整、体系最清晰、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是热水墓群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其中发现的墓园祭祀建筑、殉牲坑、五神殿的墓室结构、壁画、彩棺,以及出土的大量精美遗物等,为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文物调研 | 苏州吴江区不可移动文物现状探析
文物是吴江历史风华的见证,也是江南气质的文化标志。为全面把握吴江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提升保护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对不可移动文物开展现状调研,基于全域特点、文物类别、文保等级的三维视角综合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完善保护措施,以期进一步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吴江文物资源。一、不可移动文物数量特点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22:0000021天镇龙:山东小型食草恐龙(长4米/距今9000万年前)
在关于恐龙的10个世界之最中,我们认识了十种最特殊的恐龙,它们要么最大,要么最小,还有的跑的快,而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的恐龙天镇龙,它很普通,是一种小型食草恐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天镇龙基本资料体型:天镇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4米,与肢龙、史托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413位,生活在距今9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0:12:160000这座墓挖开后,墓主身上的东西让现场考古人员眼都直了
第一件完整“金缕玉衣”出土记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考古大事记上,1968年7月20日,是一个不能遗漏、必须记载的日子。这一天,在河北满城汉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史书上记载、却从未见过的“金缕玉衣”。这件玉衣,是中国考古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一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44:23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各类陶器)
陶器是以陶土为原料,加水制作造形,经火焙烧而成的器物,具有表面无釉、吸水性高、致密度较低之特徵。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是各地先民最主要的生活用具,由于就地取材之故,泥土成分与烧成条件不同,再加上相异的装饰技法,产生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及彩绘陶等不同的种类。1.红陶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4:29:230001农民挖野菜发现小瓷船 如今价值上千万(南宋龙泉窑)
小瓷船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的一件精美文物。1954年,何招娣上山挖野菜的时候无意间挖到,刚开始他被泥土裹住,清洗过后发现小瓷船十分的精致,雕饰的画面是非常丰富,栩栩如生。拿回家何招娣的母亲见到后,觉得此物式的老物件绝非一般,于是珍藏起来,准备在何招娣出嫁时作为嫁妆,同时,也告诉何招娣不要对外声张。透露消息我要新鲜事2023-10-24 19:14: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