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出土史前陶器 表明早在5000年前 中国人已懂几何运算
几何学,公认起源于古埃及或古巴比伦,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发展。然而,最近的考古发现在中国甘肃的大地湾遗址中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可能表明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学起源于中国。

在上世纪50年代,甘肃天水秦安县的考古专家发现了大地湾遗址,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他们发现了许多令世界震惊的发现,包括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宫殿式建筑、混凝土地面、人造轻骨料和消防实例等。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批彩陶,这些陶器的制作精度让人惊讶不已。
大地湾遗址被认为至少有6万年的人类活动痕迹,代代先民在此居住,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并积累知识。在距今5000多年前,先民们制作了一批引起世界关注的陶器。
专家将大地湾遗址分为五个文化层,其中第四层是仰韶文化晚期,大约距今5500年到4900年左右。在这一层中,考古学家在主室中挖掘出一批奇特的陶器,包括泥质槽状条形盘、夹细砂长柄麻花耳铲形抄、泥质单环耳箕形抄和泥质带盖四把深腹罐。尽管这些陶器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专家们测量它们的容积后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条形盘的容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抄的容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箕形抄的容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积约为26082.1立方厘米。

这组陶器的容积之间存在着十倍的递增关系,除了箕形抄是铲形抄的二倍之外。这种精确的容积关系令人惊叹,说明在5000年前,中国就已经掌握了度量衡标准,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度量衡之一。这组陶器的出现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除了度量衡标准,这组陶器还反映出当时的先民已经掌握了十进制的概念。容积之间的十倍递增关系表明,他们早已掌握了十进制的计数方法,乃至可能已经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实物证据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许多地区采用了十进制,但只有中国发明了十进位值制。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明确的位值制,从一到十、百、千、万,显示出中国早在商代已经掌握了完整的十进位值制。相比之下,古埃及只有一到十二个数字符号,古巴比伦虽然有位值制,但是是六十进位的。因此,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几何学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揭示了中国在几何学和度量衡领域的悠久历史。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纷纷前往该遗址进行研究,试图揭开几何学之谜。他们通过详细的测量、分析和比较,确定了陶器容积之间的精确关系,并研究了当时的制陶技术和数学知识。

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对几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表明早期的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度量衡、容积比例和十进制计数。这些知识为后来的几何学家奠定了基础,并在中国古代科学和数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地湾遗址的几何学发现也提醒我们,古代文明的智慧和知识不应被忽视或低估。通过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和灵感,推动现代科学和数学的发展。
成都一农民挖出三国黄忠墓,因怕承担毁墓罪名,故意隐瞒不说
三国黄忠墓的发现与消失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三国名人墓——黄忠墓。黄忠,字汉升,是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人,刘备手下的“五虎将”之一。汉末时是荆州实际最高领导(荆州牧)刘表的中郎将,和刘表的侄子刘磐一起,镇守长沙郡的攸县。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53:300002中国似鸟龙:中国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长的非常像鸟)
在目前已发现的700多种恐龙中,科学家发现里面有些恐龙的长相与现在很多动物相似,比如似鳄龙,它长的像鳄鱼,似鸵龙长的像鸵鸟,还有就是中国似鸟龙,它是一种类似鸟的恐龙,一起去认识一下吧!中国似鸟龙基本资料体型:中国似鸟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2米,与南十字龙和棒爪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1.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57:340001孙媳妇以不雅事要挟祖母得家传青铜之宝,后因恃宠被皇帝下令斩首
被诅咒的“方罍之王”(1)文/倪方六【名称】皿天全方罍(léi)【年代】商代晚期【出土地】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一说是湖南省桃源县立女子中学)【收藏地】湖南省博物馆(器盖),法国收藏家(器身)【文物价值】珍贵文物,“方罍之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31:260001有没有一种可能,龙是古人们看到了恐龙的部分化石,猜想得来的?
中国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神兽,其形象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古生物学的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龙的起源和真实性。有人认为,中国龙可能是古人们看到了恐龙的部分化石,猜想得来的。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呢?本文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古人是否有可能看到恐龙的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47: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