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表明:早在五帝时期,中国已有成熟文字
按照文字演化的规律,中国文字应该由“原始刻符”,发展成为“原始文字”,进而再发展为“初熟文字”,最终进化出“成熟文字”的代表甲骨文。
问题在于:甲骨文上的“成熟文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由于甲骨文卜辞记载的主要是盘庚之后的事迹,因此如今普遍的认知是甲骨文形成于商代,或商代盘庚迁殷时,也就是距今3600年或距今3300年时中国形成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然而,这种认知其实并不准确,根据甲骨文卜辞记载来看,早在五帝时期,中国已有成熟文字,距今超过4000年!
商人对始祖的记载
根据史书记载,商人始祖或是帝喾,或是帝舜,或是帝俊,距今大约4100年左右。而在甲骨文中,这个人得到了证实。
甲骨文中明确记载了“高祖夒”或“高祖夋”,其中“夋”通“俊”。东晋郭璞注释山海经中的“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时说:“俊亦舜字,假借音也。”也就是说,甲骨文中的“高祖夒”或“高祖夋”,既可以说是帝俊,也可以说是帝舜。
除了“高祖夒”或“高祖夋”之外,甲骨文中还有“高祖河、高祖王亥(振)、王亘”等商人先公记载。
王亥(活跃于夏代中前期)之前,史书记载的部分商代先公,在甲骨文中并未找到,但到了王亥之后,商代世系更为清晰,在“周祭谱”中频繁出现,可与史书记载一一对应。
从甲骨文对商代先公的记载来看,商人在五帝时期已有成熟文字。原因很简单,如果商人没有较高的文明、成熟的文字,首领如何会给自己取名,后人如何记录这些先公的名字,并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
甲骨文中的会意字
汉字六书造字法,甲骨文已经全部具备,其中的象形字较为简单,大致将事物形象线条化即可,但会意字非常抽象,没有足够的时间积累,很难掌握会意造字法。比如,颜色如何表达,东南西北如何表达?接下来,笔者就“东与西”两个字作一下分析。
甲骨文中的东字(见下图),两头用绳索扎住口袋的象形,或者像一个竹木编的笼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从日在木中”,但现代学者认为许慎是根据篆文望文生义,甲骨文没有表现出“日在木中”。总之,东字本义如何还是一个谜团。
甲骨文中的西字(见下图),犹如一个鸟巢,有夕阳西落倦鸟归巢之意,于是后来由此定义“西方”。
不过,也有人根据西字字形,分析认为与鸟巢差异较大,应是指竹木编制的器具,鸟巢说是受到了小篆的影响,因为小篆西字有一个“弓”形,可以解释为“鸟”。
如果将东字解读为竹木笼子等编织而成的器具,那么西字似乎也可以理解为某种器具,这就与泛指物品的“东西”对应起来。
但无论“东与西”的本义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东与西的本义是具体物品,然后经过长时间演化之后,才成为抽象的方向概念。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人很早就已经形成了四方概念。湖南彭头山文化(距今约10000~7800年)中,已有四方纹。距今6500年的河南西水坡遗址中,墓葬蚌壳图形表明,当时古人已经精确测定了“子午、卯酉”的“东南西北”方位。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遗址中,古人观象授时,已有明确的四方概念。
艺术源于生活,文字也源于社会需求,因此表达东南西北的文字,应该很早就出现了。也就是说,甲骨文中表达“东南西北”概念的文字,可能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演化形成,当时“竹木编的笼子”就已经代表东方了。当然,不排除甲骨文之前的“东南西北”文字,是另一套文字,只是没能传承下来。
商代的其他文字载体
如果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成熟文字,那么为何如今找不到证据呢?其实,以商代日常的文字载体来看,夏朝之前与夏朝的文字载体,应该是已经腐烂了。
甲骨文因为刻在龟甲或骨头上而保存了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代没有其他文字载体。从甲骨文“册”、“典”、“书”等文字来看,商代日常公文是用毛笔写在竹简、木简上的。
甲骨文中的册字,是两根绳子捆绑竹简的象形,典字是两手捧住“册”的象形。因此,从字形上来看,商代的文字载体是竹简,周代的与之一脉相承。
甲骨文中的书字,是一只手竖立持笔,正在书写的象形。甲骨文是刀刻文字,不可能竖立刻字,只会是斜着持刀。
从考古上看,石峁遗址、陶寺遗址、甲骨文上等,都有使用毛笔的证据。也就是说,史记说蒙恬发明毛笔并不属实,大概只是改进了毛笔,中国人使用毛笔的历史,至少已有4000多年。
因此,根据甲骨文“册”、“书”等字形,以及相关考古发现来说,商代正常文书应该是用毛笔写在竹简上的。可见,夏朝及之前的文字,极有可能也是写在竹简上的。
商人重鬼神,将卜辞刻在龟甲上以问鬼神,因此甲骨文有着特殊的用途。但夏朝乃至以前的五帝时,未必有着这样的习俗,或许因为他们的文书全都写在竹简上,最终因为岁月的原因而化为了泥土,以至今人考古找不到丝毫痕迹。
总之,从甲骨文对先公的记载,以及表达抽象概念的文字演化逻辑来说,中国文字的成熟时间应该前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大致应该是在五帝时代。
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主要采用竹简、木简作为文字载体,扛不住岁月的侵蚀而化为泥土,导致今天无法确认中国文字的成熟时间,如今只能姑且认为成熟于商代。
甲骨文实证商朝的存在,夏朝存在的考古证据在哪?考古指向二里头
自清末大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商代卜骨”至今,甲骨文商史研究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在多数中国人的心里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今却再次强调,仿佛其中还有疑虑。证明商王朝的存在,有甲骨文还不够吗?我要新鲜事2023-09-09 20:18:520000辽国古墓中的文物 作用让现代人无法接受(猎杀天鹅)
辽代文物玉柄银锥的作用是猎杀天鹅。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国家考古队在蒙古发现了一座辽代古墓。在调查了古墓的规格后,专家们猜测它应该是辽王墓。在这次挖掘中,专家们发现了一件形状奇特的文物。在了解了这件文物的真正用途后,专家们表示,现代人根本无法接受这是谁的坟墓,这件文物有什么用?辽国建立我要新鲜事2023-02-19 23:12:1900029打击盗墓案中最狠的一次,在盗墓现场公开枪毙4人,7天内不得收尸
二盗清东陵者的最后下场本文作者倪方六清东陵曾两次遭严重盗掘。一次是1928年军阀孙殿英干的,盗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一次是1946年当地村民群体盗陵——二次清东陵。这次盗陵比1928年还有糟糕,因为是当地人参与的,盗得非常凶。二盗清东陵的盗墓者,后来下场如何?我在写《民国盗墓史》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真的应验了老话——盗墓者不得好死!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49:080000巨型梁龙超科:伊斯的利亚龙 体长20米(堪比火车车厢长)
伊斯的利亚龙是一种蜥脚形亚目的梁龙超科恐龙,诞生于1亿3千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属于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20米,属于巨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是在克罗地亚发现的,于1998年进行了命名和正式描述,和雷巴奇斯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伊斯的利亚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0:29:160000邵学成:巴米扬山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的考古美学探索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拥有世界上石窟群体组合最为独特的石窟寺,石窟总数约为1万个左右,主要包括巴米扬主崖石窟、弗拉迪石窟(Fuladi山谷的KalaiGhamai、Qoul-iAkram)、卡克拉克石窟(Kakrak)、焦古拉(Shar-iGhulghulah)四部分。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9:36:3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