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发掘单位: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王艳朋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2019年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了三座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编号为焦村M25、M26、中兆村M100,出土共计278件随葬器物以及土雕建筑、壁画。

少陵原,是西安市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处于浐河以西、潏河以东。海拔高度为470米到630米之间。2019年发掘的焦村十六国大墓位于此原西北部,2020年发掘的中兆村十六国大墓位于此原中北部。

其中焦村M25、M26为东西并列的两座十六国大墓,相距32米,海拔509米。

中兆村M100,距焦村十六国大墓5.6公里,北距汉宣帝杜陵3.6公里,南距许皇后陵4.1公里,海拔596米。
焦村M25
焦村M25南北向,由墓道、两个过洞、两个天井、甬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总长80.7米,深18米。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墓室前、中、后均为土洞结构,顶部均已坍塌。


在墓道上方,由南向北排列土雕建筑三处,第一土雕建筑位于第一过洞上方,呈单体房屋状,屋顶无存,表面涂彩绘,底部台廊绘有装饰。第二土雕建筑位于第二过洞上方,其样式、高度、大小与第一土雕建筑基本一致。第三土雕建筑位于墓道最北端,建筑仅存建筑南侧部分。

前、中、后室四壁皆绘有壁画,大多已脱落,保存状况较差。残块内容可见仪仗图、题记、人物。
出土器物有陶罐、陶井、陶灶、陶仓、方形釉陶扁壶、九盘连枝灯、武士俑、合欢帽俑、十字髻俑、陶马等共计68件。
焦村M26
焦村M26南北向,位于M25西侧。由墓道、甬道、前室、东侧室、后室组成,总长66.7米,深13.5米。

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墓室前室位于甬道北侧,土洞结构,平面近方形,长3.3米,宽3.3米。东侧室位于前室东侧偏南位置,土洞结构,进深2米,宽1.1米,高1.4米。后室与前室有过道相连,后室也为土洞结构,平面近方形。长3米,宽3米。墓葬盗扰严重,仅出土器物12件,有骑马俑、九盘连枝灯、陶罐、帐钩等。
中兆村M100
中兆村M100南北向,由墓道、两个过洞、两个天井、四个壁龛、甬道、前室、东侧室、后室组成。总长80.74米,深11.86米。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


天井下东西两侧各置壁龛,第一天井下壁龛保存完好,第二天井下壁龛盗扰严重。墓室前室西侧,与东侧室对称位置做半开假门,残存下半部分。后室东西两侧放置南北向棺床两具。


墓道上方排列土雕建筑三处,体量由南至北逐渐变大、变宽,高度逐渐升高。第一土雕建筑呈三层楼阁状,由上至下呈阶梯状排布,中间红色板门紧闭。第二洞顶土雕建筑,呈单层房屋状,面阔三间,正脊东西向。第三土雕建筑,呈单层房屋状,顶部不存,仅见门框和左右两侧对称窗棂。

壁画主要分布于第二天井下北壁、西壁、东壁底部。北壁封门上壁画内容为单体建筑;西壁壁画绘有屋檐、立柱;东壁壁画内容与西壁壁画相似。



随葬器物有陶罐、陶井、碓房、陶仓、牛车、虎子、陶鸡、陶狗、武士俑、鼓吹仪仗俑、陶马等共计198件。其中陶仓、牛车中含有大量的可观察到的植物遗存。

收获与认识
本次考古发现的三座墓葬,规模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又出土土雕建筑模型、巨幅壁画且皆为两室以上的大墓,应是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对研究十六国时期大型高等级墓葬的分布、结构等中国古代陵墓制度考古具有重大价值。
三座墓葬尤其是焦村M25与中兆村M100,不论从整体形制、布局到随葬器物,既有显著的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该墓的发现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极具价值的资料;体现出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反映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本次发现的彩绘土雕建筑,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接近中国传统古代土木建筑原型的实例。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现代盗墓者输给前辈,挖10多盗洞无一得手,古代2盗洞盗空墓室
高力士墓考古中发现的盗墓现象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杨贵妃墓(详见《皇帝让太监悄悄挖开宠妃葬地,发现皮肤已腐烂,随身一样东西还在》。这篇来说说杨贵妃的“贵人”——高力士墓。高力士墓位于今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与他生前全心全意服务的主子、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靠得很近,系泰陵惟一一座陪葬墓。史书记载,唐玄宗临死前留下遗诏,要高士力死后陪葬泰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35:470000解密死丘之谜:摩亨佐.达罗城的毁灭原因究竟是什么
目前,对于摩亨佐.达罗城的灭亡原因,尚无确凿的定论。远在3600多年前的印度河文明中,存在着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城市,摩亨佐.达罗城。这座城市曾经辉煌繁荣,却在某一刹那间毁于一旦,只留下无数骸骨和令人惊讶的辐射。被称为世界上最难解之谜的"死丘事件"引发了众多猜测和争论。是核爆炸、黑色闪电、陨石袭击还是人为破坏?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灾难?我要新鲜事2023-06-14 20:46:380000陈连开:论中华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基本特点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历来有种种猜想与说法。最近几十年,尤其是近30余年,中国古人类学和中国旧、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新发现与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因而关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可谓近20年中国人文科学独领风骚的一个领域。0000山中隐葬古墓,全国60多专家用10多种仪式没找到,农民一句话搞定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的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来忙,在赶书稿。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盗墓利器洛阳铲,在考古中运用实例和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发现传奇。网友可能认为,洛阳铲都是盗墓者使用的,其实非然,现在用最多的地方,不是盗墓,而是考古。考古学上将洛阳铲命名为“探铲”,从此名字中,也可以知道考古工作人员用洛阳铲是干什么的。在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的发现中,洛阳铲便发挥了神奇的作用。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15: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