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发掘单位: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王艳朋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2019年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了三座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编号为焦村M25、M26、中兆村M100,出土共计278件随葬器物以及土雕建筑、壁画。

少陵原,是西安市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处于浐河以西、潏河以东。海拔高度为470米到630米之间。2019年发掘的焦村十六国大墓位于此原西北部,2020年发掘的中兆村十六国大墓位于此原中北部。

其中焦村M25、M26为东西并列的两座十六国大墓,相距32米,海拔509米。

中兆村M100,距焦村十六国大墓5.6公里,北距汉宣帝杜陵3.6公里,南距许皇后陵4.1公里,海拔596米。
焦村M25
焦村M25南北向,由墓道、两个过洞、两个天井、甬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总长80.7米,深18米。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墓室前、中、后均为土洞结构,顶部均已坍塌。


在墓道上方,由南向北排列土雕建筑三处,第一土雕建筑位于第一过洞上方,呈单体房屋状,屋顶无存,表面涂彩绘,底部台廊绘有装饰。第二土雕建筑位于第二过洞上方,其样式、高度、大小与第一土雕建筑基本一致。第三土雕建筑位于墓道最北端,建筑仅存建筑南侧部分。

前、中、后室四壁皆绘有壁画,大多已脱落,保存状况较差。残块内容可见仪仗图、题记、人物。
出土器物有陶罐、陶井、陶灶、陶仓、方形釉陶扁壶、九盘连枝灯、武士俑、合欢帽俑、十字髻俑、陶马等共计68件。
焦村M26
焦村M26南北向,位于M25西侧。由墓道、甬道、前室、东侧室、后室组成,总长66.7米,深13.5米。

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墓室前室位于甬道北侧,土洞结构,平面近方形,长3.3米,宽3.3米。东侧室位于前室东侧偏南位置,土洞结构,进深2米,宽1.1米,高1.4米。后室与前室有过道相连,后室也为土洞结构,平面近方形。长3米,宽3米。墓葬盗扰严重,仅出土器物12件,有骑马俑、九盘连枝灯、陶罐、帐钩等。
中兆村M100
中兆村M100南北向,由墓道、两个过洞、两个天井、四个壁龛、甬道、前室、东侧室、后室组成。总长80.74米,深11.86米。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


天井下东西两侧各置壁龛,第一天井下壁龛保存完好,第二天井下壁龛盗扰严重。墓室前室西侧,与东侧室对称位置做半开假门,残存下半部分。后室东西两侧放置南北向棺床两具。


墓道上方排列土雕建筑三处,体量由南至北逐渐变大、变宽,高度逐渐升高。第一土雕建筑呈三层楼阁状,由上至下呈阶梯状排布,中间红色板门紧闭。第二洞顶土雕建筑,呈单层房屋状,面阔三间,正脊东西向。第三土雕建筑,呈单层房屋状,顶部不存,仅见门框和左右两侧对称窗棂。

壁画主要分布于第二天井下北壁、西壁、东壁底部。北壁封门上壁画内容为单体建筑;西壁壁画绘有屋檐、立柱;东壁壁画内容与西壁壁画相似。



随葬器物有陶罐、陶井、碓房、陶仓、牛车、虎子、陶鸡、陶狗、武士俑、鼓吹仪仗俑、陶马等共计198件。其中陶仓、牛车中含有大量的可观察到的植物遗存。

收获与认识
本次考古发现的三座墓葬,规模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又出土土雕建筑模型、巨幅壁画且皆为两室以上的大墓,应是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对研究十六国时期大型高等级墓葬的分布、结构等中国古代陵墓制度考古具有重大价值。
三座墓葬尤其是焦村M25与中兆村M100,不论从整体形制、布局到随葬器物,既有显著的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该墓的发现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极具价值的资料;体现出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反映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本次发现的彩绘土雕建筑,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接近中国传统古代土木建筑原型的实例。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五行、四神兽作为“韩国元素”在平昌冬奥会上亮相,中国网友不服
中国的“五行说”哪来的?本文作者倪方六除了抢各种各样的红包,网友现在炸锅的话题,大概是韩国人又抢“中国文化”了。昨晚(当地时间2018年2月9日19点),韩国平昌冬奥会举行开幕仪式,引起中国网友深度关注的,并不是韩朝组团入场,而是中国元素出现在开幕中——(平昌冬奥会上中国“四神兽”之白虎)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20:210002哈尔滨挖出金代古墓 尸体脸上盖着黄布(金代古墓)
哈尔滨发现的近代古墓是宋徽宗女儿和她的丈夫的墓葬。1988年的5月份,黑龙江的一个村民想要将自家的房子翻修一下,于是就请来了一个施工队用铲车来快速的进行,但是在铲车挖掘的时候,居然挖到了一块巨大而且坚硬的青石板。虽然这个农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施工队的老板则是意识到这下面可能是有着文物存在,于是上报给了哈尔滨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很快来到现场,并且经过探测确认这是一座来自于金代的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1-20 20:35:110000世界上最稀有的树--普陀鹅耳枥 地球仅存一株
文化的强大,贵在当下,我们不能总拿出我们的祖先老子孔子说话,我们必须推出我们当下的大师!强大当下文化,培训界责无旁贷!世界上最稀有的树是普陀鹅耳枥,现地球上仅存一株,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它现生长在佛教圣地普陀,参观过浙江普陀庙寺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庙宇院内的一株大树,那就是普陀鹅耳枥。普陀鹅耳枥高约14米,胸径60厘米,树冠宽12米,树皮灰色,属桦木科鹅耳枥属植物。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4:330006清理乾隆陵墓地宫时发现一枚神秘的玉片,考古专家推测是乾隆口中之物,凭什么这么肯定?
蝉对于中国人的文化意义本文作者倪方六盛夏,窗外蝉鸣声声,此起彼伏。那么,这篇文章继续说蝉吧!(古画上的蝉,一只能值千万元)从史料所记和现代考古发现来看,古人的“蝉情结”相当浓厚。为什么?《史记·屈原列传》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其中的“蝉蜕”,又称“蜕变”,成为人们脱胎换骨,精神升华的象征。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38:030000古代女子殉葬 为啥要把双腿打开(古代陋习)
双腿打开是因为女子死前在挣扎。殉难是古代封建时代一种极其残酷的制度,一提起它就让人不寒而栗。这一制度是我国丧葬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最受批评的部分。这种制度自商朝以来就出现了,当权者会命令一些人死后与他们葬在一起,这些人大多是小妾、婢女、宦官等等。然而,当现代专家发现考古学时,古代埋葬的大多数女性都有成千上万种姿势,她们的腿是张开的。这是什么原因?活人埋葬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2:11:5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