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发掘单位: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王艳朋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2019年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了三座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编号为焦村M25、M26、中兆村M100,出土共计278件随葬器物以及土雕建筑、壁画。
少陵原,是西安市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处于浐河以西、潏河以东。海拔高度为470米到630米之间。2019年发掘的焦村十六国大墓位于此原西北部,2020年发掘的中兆村十六国大墓位于此原中北部。
其中焦村M25、M26为东西并列的两座十六国大墓,相距32米,海拔509米。
中兆村M100,距焦村十六国大墓5.6公里,北距汉宣帝杜陵3.6公里,南距许皇后陵4.1公里,海拔596米。
焦村M25
焦村M25南北向,由墓道、两个过洞、两个天井、甬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总长80.7米,深18米。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墓室前、中、后均为土洞结构,顶部均已坍塌。
在墓道上方,由南向北排列土雕建筑三处,第一土雕建筑位于第一过洞上方,呈单体房屋状,屋顶无存,表面涂彩绘,底部台廊绘有装饰。第二土雕建筑位于第二过洞上方,其样式、高度、大小与第一土雕建筑基本一致。第三土雕建筑位于墓道最北端,建筑仅存建筑南侧部分。
前、中、后室四壁皆绘有壁画,大多已脱落,保存状况较差。残块内容可见仪仗图、题记、人物。
出土器物有陶罐、陶井、陶灶、陶仓、方形釉陶扁壶、九盘连枝灯、武士俑、合欢帽俑、十字髻俑、陶马等共计68件。
焦村M26
焦村M26南北向,位于M25西侧。由墓道、甬道、前室、东侧室、后室组成,总长66.7米,深13.5米。
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墓室前室位于甬道北侧,土洞结构,平面近方形,长3.3米,宽3.3米。东侧室位于前室东侧偏南位置,土洞结构,进深2米,宽1.1米,高1.4米。后室与前室有过道相连,后室也为土洞结构,平面近方形。长3米,宽3米。墓葬盗扰严重,仅出土器物12件,有骑马俑、九盘连枝灯、陶罐、帐钩等。
中兆村M100
中兆村M100南北向,由墓道、两个过洞、两个天井、四个壁龛、甬道、前室、东侧室、后室组成。总长80.74米,深11.86米。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
天井下东西两侧各置壁龛,第一天井下壁龛保存完好,第二天井下壁龛盗扰严重。墓室前室西侧,与东侧室对称位置做半开假门,残存下半部分。后室东西两侧放置南北向棺床两具。
墓道上方排列土雕建筑三处,体量由南至北逐渐变大、变宽,高度逐渐升高。第一土雕建筑呈三层楼阁状,由上至下呈阶梯状排布,中间红色板门紧闭。第二洞顶土雕建筑,呈单层房屋状,面阔三间,正脊东西向。第三土雕建筑,呈单层房屋状,顶部不存,仅见门框和左右两侧对称窗棂。
壁画主要分布于第二天井下北壁、西壁、东壁底部。北壁封门上壁画内容为单体建筑;西壁壁画绘有屋檐、立柱;东壁壁画内容与西壁壁画相似。
随葬器物有陶罐、陶井、碓房、陶仓、牛车、虎子、陶鸡、陶狗、武士俑、鼓吹仪仗俑、陶马等共计198件。其中陶仓、牛车中含有大量的可观察到的植物遗存。
收获与认识
本次考古发现的三座墓葬,规模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又出土土雕建筑模型、巨幅壁画且皆为两室以上的大墓,应是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对研究十六国时期大型高等级墓葬的分布、结构等中国古代陵墓制度考古具有重大价值。
三座墓葬尤其是焦村M25与中兆村M100,不论从整体形制、布局到随葬器物,既有显著的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该墓的发现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极具价值的资料;体现出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反映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本次发现的彩绘土雕建筑,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接近中国传统古代土木建筑原型的实例。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梁丽红:一个半世纪来毛公鼎研究史回顾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5:030004小型剑龙科: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拥有第二脑)
肯龙是一种剑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5570万年前侏罗纪末期的启莫里阶,属于剑龙科中体型偏小的,体长只有5米左右,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臀部或者肩膀两侧长有两根尖刺,向后延伸,而背部则沿着脊椎生长着6对长刺。肯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49:10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寻·秘——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曹秉进)●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马永嬴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北距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约2000米。根据考古资料,江村大墓所在的汉文帝霸陵陵区范围近30平方千米。本项目自2006年开始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考古发掘自2017年持续至今,发掘面积总计6050平方米。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32:490000掠食龙:非洲巨型恐龙(长15米/脸型似马/拥有长尾巴)
掠食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5米,属于植食性恐龙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脑袋和马匹相似,脖子和尾巴都非常修长,第一批掠食龙化石是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的。掠食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01: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