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发掘单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项目负责人:刘锁强
青塘遗址位于广东省北部清远市所辖英德市青塘镇,地处北江支流滃江中游,包括黄门岩1号至4号洞、朱屋岩、吊珠岩及仙佛岩等多处洞穴地点。2016年至2018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英德市博物馆等单位对英德青塘遗址黄门岩1号至4号洞地点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4平方米。


通过考古发掘,青塘遗址发现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连续的地层堆积,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个重要遗迹,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陶器、蚌器、角骨器、动物骨骼及植物遗存等各类文物标本一万余件,建立起距今约2.5万至1万年连续的地层与文化序列。





经初步研究,青塘遗址文化遗存从早至晚可分四期,各期的文化面貌具有明显阶段性差异,反映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在工具技术、人类适应行为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演变过程,并揭示出气候环境变迁过程与史前文化演进路径之间的耦合关系。
黄门岩1号洞地点发现墓葬一座,出土保存较为完整的人骨化石一具,其葬式为蹲踞葬,年代距今约13500年,人骨旁发现骨针1枚,可能为随葬品。该墓葬是中国发现年代最早、可确认葬式的墓葬,人骨是广东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距今1万年前古人类化石。
黄门岩2号洞地点第二期地层中出土少量人骨化石残块,表明遗址不同时期可能存在不同的遗骸处理方式。2号洞还发现距今2万余年、华南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穿孔蚌器。⑤层出土距今1.7万年的早期陶器,为广东年代最早的陶器,填补了本地区的空白,而三个不同层位发现的陶片则反映出早期陶器生产工艺的发展过程。

遗址内出土各类石制品3000余件,包括打制石器、石锤、使用砾石、石片、断块、碎屑、石料及少量穿孔石器、局部磨光石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单面硬锤加工的各类陡刃砾石石器,其形态特征与加工技术都具有定型化生产的特点。


青塘遗址出土动物种属以鹿为最大宗,此外还有食肉类、鸟类及啮齿类动物,螺蚌、龟鳖等水生动物发现数量亦较多。除发现植物果核外,在多个地层出土的石制品表面检测到禾本科淀粉粒,从第二期开始已有加工利用植物资源的明确迹象。遗址内所发现种类丰富的动、植物遗存是广谱性采食经济最直接的证据。


青塘遗址的特殊性更在于其作为洞穴地点群,展现了华南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的聚落形态特征,不同时期的栖居方式表现出阶段性特点,不同洞穴地点之间有显著的功能差别,单个地点(中心营地)内部又存在空间的功能区分。
定型化石器生产技术不断成熟,骨角器、穿孔蚌器、陶器、穿孔石器及局部磨光石器等新型工具门类不断涌现,有意识的丧葬行为则暗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宗教信仰、仪式的产生,还有遗址所展现的该阶段原始人群聚落形态,这些文物资料全面地反映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现代人行为复杂化发展的新阶段以及社会复杂程度,系统再现了中国南方从狩猎采集社会向早期农业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青塘遗址的考古发现是华南史前考古的新突破,对于东亚、东南亚史前人类与文化发展的认识和探讨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第一,青塘遗址连续的地层与文化序列为华南—东南亚新旧石器过渡阶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尺,并揭示出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过程的耦合关系;
第二,青塘遗址墓葬与人化石的发现对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宗教信仰、社会复杂程度、区域现代人体质演化与人群扩散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第三,青塘遗址为研究华南新旧石器过渡阶段聚落形态、早期陶器的出现与发展、现代人行为复杂化、区域史前文化的关系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材料;
最后,青塘遗址考古成果也是中国史前考古的重要进展,为深入探讨旧大陆东部现代人出现与扩散、东亚与东南亚史前文化交流、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前沿课题提供了新契机。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结节龙:北美中型恐龙(长有层状板甲/没有尾锤)
结节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结节龙科恐龙,属于植食性甲龙类恐龙之一,诞生于1.13亿年前-9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在4-6米,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背部没有耸起的板甲,布满了瘤状突起,尾部也没有骨锤,外形更像是剑龙,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发现的。结节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36:340000古墓里发现一神杯,杯中酒饮不完,X光一照才知道原因
中国地大物博,而且历史悠久,所以最不缺的东西就是古墓了。特别是在那几个古都,时不时地就会传出又发现了某个古墓的消息。古墓重见天日,意味着古墓里的各种文物也能够重见天日。这些文物可不得了,它们拥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而且见证着中国文脉。这些跨越时空来到我们眼前的文物,总是能够发给我们一种新奇的体验。我要新鲜事2023-05-05 20:02:550000Andrew M. Watson:早期伊斯兰世界里的农业变革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6:07:390001史载元朝皇帝用独木棺下葬,内蒙古发现一处古墓群,揭开源流之谜
考古证实元朝皇家葬俗本文作者倪方六至今,元朝皇帝的葬处都没有找到,但史书上对元朝皇家的葬俗有详细记载。《元史·祭祀志六》记载,“凡宫车晏驾,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遗体收殓后合上,“用黄金为箍四条以束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55:550003几个人每晚准时来“上坟”,八宝山警察蹲守两月,才弄清做啥鬼事
老山汉墓被盗经过本文作者倪方六来说个20年前全国轰动的盗墓案,估计不少人,特别是00后都不知道内情。这起盗墓案件本来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因为考古队跟进考古,央视还破例进行了现场直播,把这起盗墓事件给曝光了。这就是非常罕见的北京老山盗墓案。这起盗墓也确实有意思。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19: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