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81

长江水利文化遗产——荆江分洪闸的价值解读与保护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19:463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荆江分洪闸是荆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物构成包括进水闸(北闸)、节制闸(南闸)和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纪念亭等;其蕴含着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生态和旅游等价值,保护好这独特的水利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荆江分洪工程历史沿革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中游上起湖北枝城,下迄湖南城陵矶,全长347千米的江段被称为荆江。荆江历史上水患频繁,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新中国成立后,为解除悬在荆江两岸人民头上的洪水威胁,七十年前的1952年3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举全国之力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当年4月5日开工,并成立了由唐天际任总指挥,李先念任总政委的荆江分洪工程指挥部。仅用75天建成进洪闸、节制闸等主体工程。参加工程建设的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民工等共30万人。毛泽东主席为荆江分洪工程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周恩来题词:“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

毛泽东题词
周恩来题词

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泄洪闸统称为荆江分洪闸,全部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它是荆江分洪主体工程之一,在荆江分洪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纪念亭共建有三处,一处在荆州市沙市荆江大堤上;一处在公安县太平口处;一处在公安县黄山头处。均为纪念荆江分洪工程胜利竣工而修建。

荆江分洪闸——进洪闸,是荆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分洪区北端的公安县太平口,又称北闸。进洪闸系钢筋混凝土底板、空心垛墙、箱式岸墩轻型开敞式结构,共54孔,全长1054米。钢质弧型闸门采用55台电动机和手摇启闭机两种方式启闭,设计分洪进洪流量为7700立方米秒。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中央决定实施荆江分洪,进洪闸三次开启分洪,最大进洪流量7760立方米秒,总计分洪量125.9亿立方米,降低沙市水位0.96米。为确保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荆江分洪工程进水闸(北闸)

荆江分洪闸——节制闸,是荆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公安县黄山头虎渡河上,毗邻湖南省安乡县,地处荆江分洪区最南端,故又名南闸。节制闸结构形式为开敞式钢筋混凝土1级建筑物,闸长336.8米,闸宽148.5米,有32个闸孔,闸面高程45.65米,闸底板高程36.20米。其作用是控制虎渡河下泄流量最大不超过3800立方米秒,与南线大堤共同组成一道防洪屏障,保护洞庭湖区的防洪安全。

荆江分洪工程节制闸(南闸)

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中央决定实施荆江分洪。节制闸在分洪中联合运用,兼顾上下游控制泄洪,为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重镇以及洞庭湖区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70年来,国家对荆江分洪闸的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先后投入巨资进行维修维护。现在,荆江分洪闸仍然是保护荆江大堤防洪工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荆江河段较大和特大洪水危害的重要保证。

2002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荆江分洪闸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荆江分洪闸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荆江分洪闸的价值解读

1.历史价值

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好令世界震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修建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充分反映了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举,有较高的历史价值。70年来,荆江分洪闸依然为确保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重镇以及洞庭湖区的防洪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上镌刻有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笔题词及老一辈革命家撰写的碑文,两侧石碑上镌刻着928名英雄名字,是荆江分洪工程的实物见证,为荆州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一处重要文物,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艺术价值

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泄洪闸分别有54个孔和34个孔,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工程雄伟,规模庞大,设计造型独特,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建修如此浩大工程,的确不易;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虽然是现代建筑,但造型美观、风格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纪念碑前面坐落两座仿古建筑六角亭,檐下装修轩椽吊挂,做工考究。枋间雕刻象征工农兵形象的镰刀、斧头、齿轮组成的图案及动物花卉,形象逼真。柱间安装雀替雕刻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3.科学价值

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设计54个孔,全长1054米,设计进洪流量近8000立方米/秒;泄洪闸设计34个孔,长336米,设计泄洪流量为3800立方米/秒。1954年长江特大洪峰期间首次启用,三次开闸泄洪,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充分发挥了荆江分洪工程的巨大作用,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从工程整体来讲,规划设计合理,闸堤坝河渠系统简约而完整,极大地降低了工程维护成本。

荆江分洪工程同时还具有供水、灌溉、泄洪、排污、水力利用等诸多功能,体现了中国人民利用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该水利系统的工程布局、建筑型式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人化害为利辩证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及其与河流和平共处的自然观,坝型、建筑材料则显示出长江流域荆楚区域本土化的技术特点,以及长江文明特有的建筑审美情趣。以其存在的70年的历史及持续发挥的诸多功能,无不证明了这一长江水利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

4.社会价值

荆江分洪工程建成后,进洪闸主要作用是分泄荆江上游巨大的超额洪水峰量,降低沙市水位,以确保180余公里荆江大堤安全,同时,减少荆江四口注入洞庭湖的水沙量。泄洪闸作用是控制虎渡河向洞庭湖分流量不超过3800立方米/秒,在确保洞庭湖地区数百万人口与广大农田的安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作为荆江分洪工程的主体工程——进洪闸、节制闸仍为确保武汉、整个江汉平原和京九大动脉的安全发挥着巨大作用。荆江分洪闸——南闸纪念碑、纪念亭坐落在南闸纪念公园内,对公众开放,具有社会宣传教育作用。

5.生态价值

作为水利文化遗产的荆江分洪工程是充分利用河流的流向和区域自然地形条件,利用中国人卓越的创造能力,修建了一个给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及周围村镇带来长效工程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在70年演变积累的过程中,荆江分洪工程与周围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形成了荆江地区特有的土地利用系统。

水利工程滋润周围的山林田地,林木茂盛,物产丰饶,环境优美,形成了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循环、生产循环和环境保护的功能系统,折射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内在联系。工程为区域内百姓共享,工程与生产结合,与自然山水相融,山水、田园融为一体,渠系、村落相互映衬,自然、人文交相辉映,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水利工程所灌溉的土地与周边山水田园城镇结合,形成了随四季变换的优美田园风光,使得工程、河流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生存依赖与利用改造的完美结合。

6.旅游价值

水利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价值内涵,是可供开发利用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资源地位和品牌效应,可以产生较高的市场价值,为所在地域带来巨大的旅游经济与社会效益,并在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水利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科学、艺术、生态等功能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发掘,其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重要资源的经济价值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在开发利用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得以凸显。湖北宜昌地区的当代水利遗产三峡水利枢纽就是典型例证。

在当今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遗产旅游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水利文化遗产在区域文化旅游业中的经济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升。荆江分洪工程独有的旅游价值势必靠政策与创新予以激活,并将得以科学有序的开发和利用。

三、荆江分洪闸存在的问题

1.文物本体保存现状堪忧

来自自然的和人为的影响对荆江分洪闸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一是自然因素,受自然力侵害、年久失修、植被生长、风化、雨水侵蚀等影响,导致荆江分洪闸受到污染、遗存本体遭受潜在破坏;二是人为因素,建坟、道路、房屋建设等行为,破坏了文物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亟需对文物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三是经济开发,荆江分洪闸周边已经建立起多处现代建筑,过度的、无序的经济开发对文物本体的安全及环境风貌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面临威胁,制定统一的管理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国保单位主体,荆江分洪闸因年久失修,或虽有维修但维修保护经费投入欠账太多,各个单体遗存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亟需有步骤地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文物本体加以维护修缮,予以有效的保护,以确保文物本体的完整性。由于分洪闸各个单体文物分布分散,需要制定统一、有计划的保护、管理、利用措施,分别对各个单体文物进行保护,切实依法提高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荆江历史上水患频繁,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荆江分洪工程修建于1952年,虽然进行多次维修加固,但经过70年的运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显露。为了保证荆江分洪闸南、北两闸正常、安全运行,迫切需实施荆江分洪闸闸体防锈、防炭化维修工程;需要对进洪闸、节制闸88座启闭机室的大部分电线、电路、设施、设备进行更换和维修。

作为国保单位重要构成,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纪念亭受自然因素的危害较多,加上日常维修保养不到位,致使纪念碑汉白玉雕刻酥碱、缝隙渗水斑驳、彩绘褪色;纪念亭屋面瓦件破损脱落,部分构件腐朽断裂,存在诸多不安全的隐患,威胁文物本体及游人安全,亟待进行保护性维修,排除隐患,恢复文物本来面貌。

2.管理及保护理念亟待优化

目前荆江分洪闸存在多头管理的弊病,缺乏明确的管理职责。区内水利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管理职责未得到明确界定,存在监管盲区,保护开发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部门间存在业务交叉。各文物单体分属不同市、县管理,文物部门、水利部门和当地政府都对文物提出了不同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要求,这种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及利用的各项措施的实施,也不利于文物的统一保护,使得整体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加强文物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与管理措施已十分必要。同时分洪闸在管理和基础资料方面仍有较大缺陷,从目前“四有”情况来看,分洪闸的保护范围仍有进一步细化的需要;保护范围界定不清,保护标志说明数量太少,达不到指示、宣传的作用。

包括荆江分洪工程在内的我国水利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起步较晚。对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认知,不同部门所处角度不同其理解、阐释和所持有的态度不尽相同。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或是以开发自然风光为主,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明显不足;或是过度开发利用,使水利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是既不保护也不利用,使得宝贵的水利文化遗产处在闲置状态下。荆江分洪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荆州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目前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新发展阶段,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政府及主管部门需要突破传统保护理念,制定综合保护利用规划,转变观念,突破发展瓶颈,使荆州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水利文化遗产价值得以有效发挥,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水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一张名片。

3.文物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各级政府对荆江分洪闸的保护十分重视,但其目前的利用状况并不理想,对其基本价值的认知与评估明显不足,对其衍生价值的研究与挖掘理解不透,对其与经济社会巨大的推动并没有被大众所知。一方面这与其地理位置、交通情况、遗产构成有关,荆江分洪闸没有与当地的环境、交通、旅游等资源有效融合;另一方面则是荆江分洪闸并没有系统的展示、利用规划,文物至今仍未划分功能分区、展示主题、展示路线、有效的展示设施、服务设施、开放容量等展示内容,荆江分洪闸的展示利用规划是其短板之一;再者则是其文物社会效益的发挥明显不足。目前荆江分洪闸尚未进行任何展示,整体展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场内无旅游停车场,不利于有效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尤其是文物保护、综合系统性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较为欠缺。荆江分洪闸见证了70余年荆楚儿女伟大的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利用域内文物进行研究、宣传、教育,使文物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亟需统筹谋划,综合施策。

四、荆江分洪闸的保护

1.编制荆江分洪工程及荆江分洪闸文物保护规划,推动和科学指导荆江分洪闸的专项保护工程。根据荆江分洪工程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江分洪闸的各个构成部分,分门别类编制出各专项规划。其中主体工程进洪闸、泄洪闸,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纪念亭及配套建设项目是重点,应依法科学编制出具体详细的实施规划,评估、确定文物保护区划,并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道路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化旅游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协调衔接。

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根据文物的价值、类型划定能够确保文物安全及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提出管理、控制要求和指标。为工程保护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以有效抑止文物保护工程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不适当的生产、生活和无序、破坏的利用。妥善解决荆江分洪闸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

通过荆江分洪闸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能充分展示文物本体与环境的原有内涵,使其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得到最大保护,并能充分发挥文物的自身价值,并借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使荆江分洪闸的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采取有效措施整治文物本体环境风貌突出问题。作为荆江分洪工程主体工程的荆江分洪闸,面临开发、建设、旅游及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压力,环境风貌破坏事件时有发生,长此以往将有损荆江分洪工程形象及这一大型水利工程的安全存在,也极大地影响了一处近现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优秀建筑的观瞻。整治与文物整体风貌不相协调的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科学编制荆江分洪闸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整治应首先清除位于保护区划内影响文物安全的违规建设项目、违法建筑物和杂物堆积,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是红线;根据规划和专项设计有计划地对文物本体及配套设施实施整治维护;对可能损害文物本体的社会因素进行综合整治。对直接影响文物本体安全的生产、交通设施要坚决搬迁。对交通不畅、周边纠纷和治安不良等因素,可通过“共建”“共管”,建立协作关系加以治理;对可能降低文物价值的景观因素,应通过分析论证逐步解决。改善景观环境,应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清理影响文物景观风貌的建筑和杂物堆积;通过科学分析、论证、评估确定视域控制范围,并在保护区划的规定中提出建筑高度、色彩、造型等的控制指标,通过文物保护规划和相关城乡规划实现视域保护。划定环境或景观控制区域,并将其应纳入当地城乡规划。

3.实施三大工程,做好文物主体工程的维修保护。按照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分类标准,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实施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工程,以消除文物安全隐患。维修的重点是,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荆江分洪工程主体部分的荆江分洪闸(包括北闸进洪闸和南闸节制闸)及其附属纪念性建筑“纪念亭”“纪念碑”。精准实施荆江分洪闸闸体防锈、防碳化维修工程,荆江分洪南北闸启闭机室维修工程和荆江分洪纪念亭、纪念碑维修工程。解决荆江分洪闸主体建筑物金属部分及金属部件存在锈蚀问题,荆江分洪闸主体闸墩、胸墙等老混凝土碳化较为严重问题及局部存在的混凝土剥落、露筋及裂缝问题。解决启闭机部分电线、电路、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换,以确保闸体启闭机室的重要操作机器正常运行。

(作者单位: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怡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