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
项目负责人:王志
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乡凤阳兴建的都城。洪武二年(1369年)诏建,六年后以“劳费”为由罢建时已初具都城规模。城址由三重城垣构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城垣、宫殿、坛庙、中央官署、军事设施,与路网、水系及建城时的窑址、石料厂等遗存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明中都遗址群。1982年,其核心部分明中都皇故城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3年,以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订了《明中都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4年启动明中都的考古勘探工作,2015年正式开始发掘。
近年来,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山东大学等单位合作,本着“最小面积”“最少破坏”“展示优先”的发掘原则,按照“布局、规制、工艺、过程”四方面学术目标,以“田野考古”“数字考古”“科技考古”相结合,对明中都遗址开展持续的考古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收获。


通过勘探和发掘,城址的布局日渐清晰,承天门、东华门、外金水桥等多组单体建筑遗存的形制和结构逐步得到揭示。在此基础上,2021年重点开展了涂山门遗址和前朝区核心宫殿基址的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约2100平方米。
主要发现与收获
一、揭示出涂山门为单门道券洞式城门。城台底部南北宽约39.5米,东西进深约23米,为内夯土外包砖结构,夯土芯采用一层砖瓦一层土的“夹瓦扎”夯法。



城台北侧贴着城台北壁设置东西向马道,也是内填夯土、外甃砖石的结构。城台南侧与外郭城土城墙之间以砖墙连接。城台、马道及砖城墙均坐落在地下挖有基槽的夯土平台之上,并存在明确的先后营建次序。基槽及平台夯土也采用一层砖瓦一层土的夯法,城台部分的基槽底部还见有地钉。
二、通过揭露夯土台基及其内部磉墩,厘清了宫城内前朝区宫殿基址及部分附属建筑的布局。



为进一步探讨建筑的开间尺度、营建次序、建造工艺等奠定了基础。从西半部揭露的情况可知,宫殿为前后殿加穿堂的“工”字形布局,前后殿均为“九四”开间。前殿后出抱厦。穿堂阔三间,深七间。后殿西侧接有可能为连廊、门房、崇楼的附属建筑。


主殿前后殿加穿堂的结构,与宋元时期宫殿建筑形制较为接近,后殿西侧附属建筑组合则与北京故宫内同位置的建筑组合十分相似。
三、发掘显示宫殿坐落在前高后低的夯土台基之上,与北京太庙的做法类似。
台基南部外缘包有石须弥座,正、侧面均发现数量不等的踏道,从后殿处向北的地面与台基顶面取平。台基由多种类型夯土逐次建造而成,其内用一层石块一层土的“夹石扎”做法夯筑出密集、齐整的磉墩。




磉墩有单体式、二联式和四联式等多种类型,随周边夯土同时建造。部分磉墩旁还残存有接近原位的础石,其中前殿出土的巨型石础用料边长近2.8米,础面边长2.5~2.6米,覆盆直径达1.8米,体量为目前所见宫殿建筑础石之最。前殿中后部发现长5.7米、宽4.9米的长方形黄土台,早于殿址和宫城城墙建造,是宫殿中龙椅宝座的位置,并恰好处于整座宫城的几何中心点上。
学术意义
明中都前朝区宫殿的形态因史料记载不详而一直成谜,2015年至2021年的发掘廓清了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的布局,解决了40余年来的猜测和争论,极大地推进了明中都的认识和研究。
宫殿布局和结构的廓清弥补了宋元到明清时期宫殿制度转变的关键环节材料,从实物上印证了明中都城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中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历史作用。其主体宫殿对元代宫殿制度、规划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并对明代南北两京宫城规划模式的生成过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也充分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黄土中心台的发现则对于古代都城的规划、选址和营建理念等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宫殿、涂山门遗址发掘是城市考古、建筑考古的重要实践,为研究明初时期官式建筑选址、布局和“土作”“石作”等营造技术增添了宝贵资料。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夏商(一)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详细名单戳~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42:290001陕西咸阳出土汉代墓 主人身份很不简单(出土文物)
陕西咸阳出土的汉代墓发现了整套的医疗用具。2020年陕西咸阳的某个村子发现了一个十分巨大的西汉时期的墓葬群,根据专家的粗略计算,这个墓葬裙的总体面积大概有着18万㎡,而在其中的墓葬居然有着100多座。专家们在发现这座墓葬的时候非常的振奋,很快就展开了挖掘工作。像专家们已经预料到的一样,这座墓葬里毫无疑问的有着大量的文物,同时,有着很多的文物已经被盗墓贼给偷走。古墓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9-23 20:05:200000熊承霞:从玉石到瓷器的造物路径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47:220000桑兵:中国的“民族”与“边疆”问题
以今日的观念论,中国现在的“民族”与“边疆”问题大体是联系在一起的。惯常使用的缩略语“老少边穷”,即是人们印象中二者存在紧密关系的显例。不过,认真追究,这样的观念看似有着历史文化的凭借,也在先验地接受了相关概念的前提下描述了现状,实际上却大有可议。要想重新考究和恰当理解诸如此类的概念及其来龙去脉,至少应当遵循下列准则: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