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虞博物馆、上虞越窑青瓷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负责人:郑建明
一、窑址位置、项目缘起与设计
禁山早期越窑遗址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大善村,这里是曹娥江中下游地区,不仅是成熟青瓷的起源地,同时也是汉六朝成熟青瓷的生产中心。

本项目是“瓷之源”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成熟青瓷的起源。相关的工作包括区域内窑址的系统调查与重点窑址的有计划发掘两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践行新版田野考古操作规程,方法论上则严格贯彻聚落考古学的思路:系统调查基本上理顺成熟青瓷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过程;对河道、山脉、土矿、墓葬、遗址、传说、风土人情等进行全面调查,重构古代窑业的采矿、制作、取柴、烧造、运输路线、输出区域与使用对象等完整的环节;重建区域历史风貌,将古代窑业发展的研究纳入更全面的社会背景中。
二、考古调查工作
新发现窑址60多处,时代基本集中在东汉时期,这样本区域内调查确认窑址200余处,其中东汉时期窑址近100处,三国西晋时期窑址60余处,为建立成熟青瓷起源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三、禁山窑址考古发掘工作
上虞禁山窑址是曹娥江流域汉六朝时期的典型窑址,2014年5-10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揭露了包括窑炉、灰坑、灰沟等在内的丰富遗迹现象,并出土了大量高质量成熟青瓷器。
禁山窑址位于一处南北向狭窄山谷中:窑场入口处开阔而平坦,是遗迹最丰富的区域,为作坊区;烧成区域位于两侧山坡上,共修建龙窑炉3条;窑炉群之间山谷的最深处,是废品与窑业废渣的倾倒处。窑场的整体布局科学合理。

3条窑炉均为龙窑,保存较为完整,由火膛、窑床、排烟室三部分组成,并且在窑床的坡度、长度、装烧的窑具等方面有一个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代表了从东汉到三国、西晋时期窑业技术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

出土的产品标本均为成熟青瓷器,种类丰富,包括樽、簋、洗、盆、灯、罐等近30种器形,胎釉质量高,装饰华丽,制作与装烧工艺成熟而高超,代表了成熟青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人形灯

禁山窑址的发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汉代新瓷器类型的发现
上虞地区是成熟青瓷的起源地,而成熟青瓷的出现又以小仙坛窑址的产品为标志。禁山窑址产品与小仙坛窑址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是一个全新的成熟青瓷类型。
2.东汉-西晋时期完整的窑炉发展过程
禁山三条龙窑保存较为完整,并且在长度、坡度、装烧工具、产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代表了东汉至三国西晋不同时期的装烧工艺的完整发展过程。在同一窑址内发现不同时期的窑炉遗迹,这在早期越窑青瓷的发展史上尚属首次。

3.较完整半地穴式窑炉的发现
禁山Y2不仅是目前已知的早期龙窑炉中保存较深、同时也是保存结构较完整的一条。从其保存深度来看,该窑炉应该是主体大部分构建于地下的半地穴式建筑,对于龙窑早期发展阶段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4.单体间隔具的发明与改进
单体间隔具是以禁山为代表的窑场的重大发明,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改进。它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装烧量,并为器物内底大量装饰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5.高质量青瓷的发现
禁山窑址发掘出土的大量形式丰富的青瓷产品,胎体细腻致密,青绿色釉莹润饱满,器形规整,造型复杂多样,装饰华丽繁缛,装烧工艺成熟。许多高质量的大型器物主要出土于南京一带的大型墓葬与城址中,应是为南京地区的社会上层专门烧造的。








6.丰富的遗迹的发现对于探索窑场布局有重要意义
禁山窑址除发现成序列的窑炉群外,在发掘区内还发现了丰富的遗迹现象,对于探索当时整个窑场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7.对于探索成熟瓷器起源及第一个发展高峰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禁山窑址堆积丰厚,持续时间长,从地层叠压上解决了东汉、三国、西晋三个时间段的前后发展过程,为认识青瓷在东汉起源后向三国西晋第一个高峰的发展这一前后重大转折过程,提供了可靠的考古学依据。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
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三星堆面具为什么像外星人:可能是蚕丛形象(第一代王)
三星堆出土的面具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很多人都表示三星堆出土的面具很像是外星人?难道是外星人几千年前就来过地球?然而这种传言并没有得到证实,那么为什么三星堆面具像外星人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三星堆面具为什么像外星人三星堆出土的面具之所以像外星人,可能是因为古蜀国第一代王蚕丛的形象。面具的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3:21:070004秦代时期的一口枯井,出土20万字古籍,考古家:内容根本不敢公布
我要新鲜事2023-07-10 12:30:350000对付点过名就溜“老油条”,古代一考勤办法很有效,迟到早退很难
古人上班与违纪管理本文作者倪方六上班,已成现代人日常工作状态。古代呢,一部分人也有班上。比如京官就要上班,称为“上朝”。如果不去,要提前说明情况和理由,并在“花名册”上注明不上班的原因,称为“注门籍”,如身体不适,便在自己的名字下注“病”字。相对京官来说,地方官员要自由得多,但同样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是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也要点名或签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5: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