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 | 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
发掘单位:上海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陈杰
青龙镇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据古吴淞江的出海口,文献记载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2010-2016年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该遗址进行了长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历年共发掘4000余平方米,发现了佛塔塔基、建筑基址、铸造作坊、墓葬、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建筑构件等遗物,考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以城市考古方法为指导,基本明确了青龙镇市镇布局特征。
2010年以来,上海博物馆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多次大面积考古勘探工作,勘探面积约140万平方米,逐步建立了青龙镇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摸清了遗址的范围与地层堆积特征。
根据考古勘探发现的线索,我们对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共发现建筑基址8处、灰坑144个、灰沟28条、墓葬4座、水井69口、炉灶7个、铸造作坊1处、佛塔遗迹1处。建筑基址多为砖砌房屋,主要有唐、宋两个时期。F6为宋代房址,长方形,坐东朝西,为四间排房,长14米,宽4.6米。房屋外有一周回廊,西侧回廊还残存4块磉皮石。佛塔遗迹即文献记载中的“隆平寺塔”,它属于当时青龙镇的“北寺”——隆平寺。隆平寺塔与现存的“南寺”的青龙塔一起构成了复原青龙镇布局南北区域的2个关键性地标。


二、大量的贸易陶瓷及相关遗迹,确证了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青龙镇遗址历年考古发现了瓷片堆、河埠头和大量的瓷片等与航运和贸易相关的遗存和遗物。
瓷片堆CD1位于通波塘河岸西侧,属于唐代遗存。瓷片堆出土了600余件可复原瓷器及大量的碎瓷片。河埠头遗迹位于古通波塘西岸,为木构遗迹,平面由纵横交错的木板平铺而成,木板下有木桩支撑。

青龙镇遗址历年发掘出土了数十万片瓷片,可复原瓷器约6000余件,多为南方窑口的产品。唐代以越窑、德清窑、长沙窑为主,至宋代渐转为以福建窑口、龙泉窑、景德镇窑等为主。这些瓷器与目前朝鲜半岛和日本考古发现的器物组合也十分相似。文献记载青龙镇海上贸易十分繁盛,“自杭、苏、湖、常等州月日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温、台等州岁二三至,广南、日本、新罗岁或一至”,考古发现与文献相结合,证明了青龙镇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




三、隆平寺塔基及地宫的发现,反映了北宋时期民间佛教信仰世俗化的特点。
隆平寺塔基及地宫是上海地区第一次由考古勘探发现并发掘的佛塔遗迹。文献记载隆平寺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为七级佛塔。本次发掘的隆平寺塔基,平面呈八角形,散水直径21.7米,副阶直径14.23米,塔身直径8.9米,壸道宽1.28米。隆平寺塔是民间捐资建造而成的佛塔,在塔砖上常见“陆仁安并妻孟十娘舍八万四千片”等模印文字。

经过局部解剖,塔基的建造顺序为先挖大型基坑,中置地宫,然后再分层夯筑形成地基,夯土层共33层。夯土中还发现了复杂的梁架结构,它位于塔心室地坪下约2米处,用边长近8米的木梁围成一个方框,四角上分别搭一根抹角横梁,中间置两根长近8米的十字形木梁与抹角横梁垂直,十字形木梁下部正好是地宫的上口。在抹角梁与木框的相交处,下置缸基承重。


隆平寺塔地宫由砖砌而成,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8米,南北宽1.2米,高1.42米。地宫中部放置一个木函,函外左右各有一座阿育王塔,底部满铺各时代钱币,共计10739枚。木函为四重套函,由外向内依次为木函、铁函、木贴金椁、银棺,最内重银棺供奉有木贴金释迦牟尼涅槃像。铁函的一角还放置有一个铜瓶,瓶内有4颗实心的圆珠,3颗为水晶质,它们应该属于感应舍利。四重函内还装藏有银箸、铜鎏金匙、银钗、银鎏金龟、线刻佛像铜镜、水晶念珠等37件(组)供养品。





学术意义
青龙镇是上海城镇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考古发现重构了青龙镇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在唐宋时期市镇考古中具有典范意义。
青龙镇历年考古发现了大量来自不同窑口的瓷器和一些与航运相关的遗迹,特别是具有航标塔功能的隆平寺塔的发现,从考古实证上确定了青龙镇对外贸易港口的功能,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新发现的隆平寺塔基是北宋时期民间建造佛塔的典型代表,其塔基结构特殊,它是研究当时南方佛塔建造技术的新材料。隆平寺塔保存了北宋时期的地宫,它对研究北宋时期佛塔的舍利瘗埋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
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两会上那些考古文博代表提出的大问题
#头条创作挑战赛#这不热热闹闹全国人民瞩目的两会胜利闭幕。两会上有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都不是小瓜我这类小人物所敢提或者比较关心的,作为一个基层不能再基层的考古打工仔,俺是看看大佬们都提了哪些关于考古文博的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47:110000考古偵探 : 解讀歷史就像閱讀推理小說,帶你踏查文明起源
新資料●新觀點●新方法歷史課本沒有告訴你的事★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文字?毛筆字才是?★「中原」在哪裡?為什麼華人自稱「炎黃子孫」?★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先生,「家」在何方?★為什麼夏商周三代王朝更迭如此相像?★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在長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8:460000荐书 | 陈克伦《瓷器中国》:娓娓道来的中国瓷器史
作者:石建邦《瓷器中国》作者:陈克伦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8月定价:118元瓷器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几千年的绚烂历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上海博物馆陶瓷专家陈克伦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也是当年复旦大学创办文博系的得力干将。陈老师那时为我们讲授中国陶瓷史的情景,三十多年了,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1:22:580000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述 上 (双槐树横空出世)
2021年4月评选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疫情之后重新回归线下评选的会议。同时随着国家对考古的进一步重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宣传形式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纸媒,更多的是网络上前赴后继的报道,特别是众多项目精心制作的短视频的加持,使得全国十大考古的评选不仅仅是学界的盛会,更是广大群众的视觉盛宴。其中不乏一些明星项目。今天我们先回顾其中的前五项。最终入选年度十大考古的项目有: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54:100000国保单位高家花屋焕新记
范小宁等高家花屋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落成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位于鄂、陕、川三省交界的湖北省竹山县竹坪乡解家沟村一组的白马山半坡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75.19平方米,建筑面积2070.46平方米,2018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屋内现存大木构架和内外檐装饰装修仍为原状形制,对研究明清时期鄂西北的社会背景、社会面貌、民俗民风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01: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