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发掘单位: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饶河县文物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李有骞
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乌苏里江左岸,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该遗址发现于1958年,1971年、1980年和1991年曾做过小规模考古工作。
2015-2017年和2019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饶河县文物管理所连续发掘,总揭露面积1600平方米,取得了黑龙江流域考古研究历史性的新突破。



确认五支不同时期新的文化遗存
第一期文化遗存距今约17000-13000年,发现5000余件打制石器和珍贵的早期陶片,石制品以两面器和大量石片为主,陶片火候较低,夹砂,内外表面有压印草痕。这与1980年在小南山南端山崖下发现的“猛犸象屠宰点”同时,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更新世末期乌苏里江流域史前猎人活动的立体画面,也为俄罗斯境内探寻近百年的奥西波夫卡文化找到了直接源头。


第二期文化遗存以相距75米的两片墓区、总计50余座的土坑竖穴墓为代表。依据本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结合获得的7个C14测年数据(其中2个为人骨样品),确定该期遗存为距今约9200-8600年。墓坑大小不一,长250~70厘米不等,人骨保存不佳,随葬石、玉、陶器。墓葬之上方均有封土积石,其积石的方式有所不同:南部以单体封石为主,即每座墓葬各有自己的积石封墓;北部则以整体封石为特点,所有的墓葬都被压在同一石堆之下,仅直径5厘米以上的石块就有13000余个,最大者近200公斤,总重量达14余吨。巨大而持久的劳动力投入,反映出小南山先民充盈的社会能量和生生不息的传承魅力。


第三期文化遗存约距今4700-4500年,是由10余座半地穴房址组成的村落。目前仅发掘房址1座,出土器物主要为平底筒形罐,陶器表面纹饰繁缛,以细密篦点纹为底,上加划蜗旋纹,其文化特征与俄罗斯境内的沃兹涅谢诺夫卡文化相同,这是在我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具有明确层位关系的此类文化遗迹,扩展了该文化分布的南界。

第四期和第五期文化遗存分别属于西周中期和西汉时期,遗迹均为半地穴房址。根据地表所见考古现象判断,总数在20座以上。其中有3座房址经过发掘。有限的出土器物表明:第四期文化遗存以颈部饰折线纹的陶壶为代表;第五期文化遗存以素面陶壶为特征。两者在我国境内此前从未发现,在俄罗斯境内也只有零星的线索,小南山的发掘为这类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提供了经验。

发现东亚地区系统用玉的最早证据
近几年在小南山遗址发掘出土玉器120余件,加上以往发现总数超过200件。种类包括玉玦、环、管、珠、扁珠、璧饰、锛形坠饰和玉斧等,构成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文化组合面貌,尤其玦饰、玉管、璧飾等,对其后的东亚玉器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些玉器上多见砂绳切割技术留下的弯曲条形痕迹,比中美洲同类技术早六千多年。砂绳切割技术后来成为红山、良渚玉工的主打工艺,奠定了中华玉器文化早期蓬勃发展的技术基础。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饰物中,软玉占半数以上,在玦、环、匕等重器中比率更高。小南山人对温润而泽软玉的重视跃然于物上,将其赋予了巨大的象征性意味,重玉轻珉的观念已经形成。世界人类社会两大最高核心价值体系分别为:西方黄金、东方玉器。前者形成于6000多年前,后者迟迟未有定论。小南山遗址玉器的发现,确立了东方比西方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早熟了2000-3000年之久。
将黑龙江和东北史前考古推向新阶段
在小南山遗址发现连续多时期的文化遗存,跨度15000余年,对构建黑龙江下游乃至滨海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意义重大。该遗址所具有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对话的能力,改变了东北亚史前考古以日、俄学者为主导的被动局面。
小南山遗址墓地布局紧凑、形制复杂、极具规模,在同时期的中国考古学遗存中十分罕见。这为探讨全新世早期气候温暖时段,中国各地区史前人群的适应模式、人口构成和社会状况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案例。
小南山遗址诸时期的考古学遗存,一脉相承,稳步发展,显示了持久的生命力和爆发力。小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为理解鲜卑、契丹、女真和满族的强势崛起找到了历史逻辑,证明白山黑水的古代渔猎先民在中国古代文明的早期进程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古罗马的奇怪规矩 一个金币可以侮辱贵妇(特属规定)
古罗马时期一些被没入妓院的贵妇只要一金币就可以肆意玩弄。根据古罗马的历史记载,有一个帝王贩卖官员的妻子和女儿,居然只出售一个金币,而当时的人们居然认为合理合规,那在古罗马时期到底有着多么残忍的规矩。长老院倒台我要新鲜事2023-08-12 21:42:010000觉得盗墓累人还要本钱,拉好友直接盗博物馆,惊动公安部
屈原纪念馆藏品被盗案破案经过本文作者倪方六文物盗案没有破,被盗文物却在国际拍卖行拍卖了,这事说起来确实尴尬,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以前文物走私活动有多么严重。屈原纪念馆珍贵藏品被盗案,事发1988年。那时候正是中国大陆文物走私兴起之际,改革开放好几个年头了,大家都向“钱”看,讲究跑步“钱”进,所以包括盗墓在内的文物犯罪现象多发。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32:560000永远没有积雪的古墓 盗墓贼自称遇到女鬼(诡异古墓)
盗墓遇到女鬼只是一个女子形象。我国山西有一个十分特别的小土堆,当地人说在这上面很少能够留下积雪,因为在山西北部,冬季会经常下雪,而且长时间都无法消融,但是这个小土堆不一样,也是留下了一些神秘色彩,不过更加神秘的还是在2003年一个盗墓贼的报警电话,说自己遇到了女鬼。盗墓贼的电话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43:480000夏天蚊子最烦人,中国古人有一种对付蚊子的方法很有效,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推广到非洲蚊疫区
古代怎么驱蚊虫?本文作者倪方六夏天最烦是什么?我觉得不是高温,而是蚊虫。宋朝诗人范成大《嘲蚊四十韵》里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蚊虫的可恶——(蚊子咬人)暑魃方肆行,羽孽亦厉习。肖翘极么魔,坱圠累辟翕。湿生同粪蝎,腐化类宵熠。初来闹郭郛,少进互原隰。嘤如蝇声薨,聚若螽羽揖。俄为殷雷哄,遂作密霰集。口衔钢针锋,力洞衲衣袭。啾声先计议,著肉便嘘吸。立豹犹未定,卓锥已深入。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53:540001山东水塘下发现墓葬 陪葬品都是牲畜(奇怪墓葬)
三官庙汉墓的陪葬品令专家十分奇怪。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三官庙村,一位村民正在给自家水塘清理淤泥,随着水位不断下降,淤泥中竟然出现了一些青砖,村民好奇的用手机拍下了水塘中的异样。很快视频被传到了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专家立马给出判断,水塘中的建筑实际上是一座古墓,专家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进入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2-28 16:27:1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