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今起推出“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专题,敬请关注!
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
发掘单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通州区文化委员会
项目负责人:孙勐
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潞城镇开展了大规模考古工作,勘探122万平方米,发掘4万余平方米,发现汉代路县故城城址及其周边的墓葬群,清理古代墓葬1146座,出土各类文物万余件(套)。

一、汉代路县故城城址
汉代路县故城位于潞城镇古城村。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通过全面调查、局部钻探和重点发掘,基本确定了城址的位置、范围和形制。该城址平面呈近似方形,北墙基址长606米,东墙基址长589米,南墙基址长575米,西墙基址长555米,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城墙基址残存高度约1.9-2.5米,底部宽约18米,顶部残存宽度约13-15米。在城址内北部清理出明清、辽金和汉代的道路遗存各一条,有明显的叠压关系,初步判断其为城内的南北向主干道。

在城墙基址外约25-30米处发现了城壕遗存,其走向与相对应的城墙基址大体一致,宽度约30米。在南城壕遗存外还发现一处大面积的汉代文化遗存。在南城墙基址外的东部进行了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出城壕、沟渠、道路、房址、灶、灰坑和瓮棺等。南城壕遗存呈西北-东南走向,上部残存的宽度约25米,底部残存的宽度为13-14米,残存的深度0.6-2.3米。另有两条南北方向的沟渠遗存,应是与城内和城壕密切相关的供排水系统。出土的器物以两汉时期的陶器、陶片、瓦片数量最多。


据《汉书》《水经注》《后汉书》等史料记载,路县设置于西汉初年,属渔阳郡;王莽改为通路亭,隶属于通路郡;东汉改“路”为“潞”,始称潞县。该城址就是两汉时期路(潞)县的治所。
二、以城址为核心的墓葬
以路县故城为中心,在2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发现了大量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墓葬。2016年发掘的墓葬数量共计1146座,其中,战国-西汉墓葬163座、东汉-魏晋墓葬724座、唐墓89座、辽金墓葬29座、元代墓葬4座、明清墓葬138座。战国-汉魏时期的墓葬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包括土坑墓、砖室墓、瓮棺葬、瓦室墓等。砖室墓的数量众多,形制多样,可分为单室、双室、多室墓等,规模最大的是双墓道八室墓。

唐墓中发现的唐成宗开成二年(837年)幽州潞县丞艾演墓,距离路县故城南城墙860米。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艾演葬于“潞县甄升乡,古潞城南一里平原”。艾演墓的位置和墓志的记载,是汉代路县故城城址的有力佐证。
三、路县故城遗址的价值
汉代路县故城城址保存较为完整,其形制和大小符合黄河中下游地区汉代县城的规制,对探索汉帝国北方地区和幽蓟地区基层社会的主要架构、管理机制和组织形式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并会填补汉代县级城址考古的学术空白。






以路县故城城址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墓葬,数量众多,形制多样,时间延续性强。二者在时空关系和文化联系上,密切相关,互为支撑,可形成立体、完整的研究资料。


2017年1月9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并配套设立博物馆。路县故城城址成为北京地区首个以汉代城址为主体建立的遗址公园,也是北京地区首个在城市基本建设的考古中完整保护下来并建立遗址公园的大遗址,这将极大地推动北京乃至全国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
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大学教授破译战国文物 揭开甲骨文的谜团(战国文物)
通过甲骨文可以发现夏朝真实存在。我们知道越是久远的历史,越是久远的文物就越是难以破解。尤其是和当代文字有很大区别的甲骨文,在研究起来更是有很大的差距,哪怕是一些知名的教授都有可能无法完全的破解,而在之前清华大学的考古专家研究团队破亿了战国时期的文物,揭开了一个甲骨文所隐藏的千年谜团。也揭开了夏朝的秘密。夏朝的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7-09 12:19:520000脚踩泥巴,头顶理想,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人大考古19级本科生实习纪实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18:310000御船龙:日本兽脚肉食恐龙(暂时疑名/出土于熊本县)
御船龙可能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坚尾龙类恐龙,诞生于9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目前还处于疑名状态,并且没有进行正式的命名和描述,而这个非正式名称最早是由Hisa在1985年提出,第一批化石则出土于日本的熊本县。御船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53:260000新发现 | 重庆璧山区生基嘴墓群考古发掘取得新收获
生基嘴墓群位于璧山区璧城街道双龙村二社,背依山脊,前有护丘,左右两侧有两条小溪由西向东流经山咀前端汇合,形成“二龙”夹护的形势。2020年7~8月,为配合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工程建设项目,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调查时发现该墓群,随后的勘探过程中初步廓清了墓群的保存状况、分布范围、时代内涵、形制结构等。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40:38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