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兵“戈”鉴越——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报设计:方译敏)
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
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樟树市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王意乐
江西东接闽浙,西连湘鄂,北播江淮、南达两广,是重要的文化交汇地带,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长期以来,江西地区东周考古学文化面貌不清,未构建起明确的考古学文化谱系,难以复原具体的历史进程。国字山墓葬的发掘为系统解决这些学术问题提供了契机。


国字山墓葬发现于2013年。国字山墓群是清江盆地东周时期的中心性城址——筑卫城城址的附属性遗存。
筑卫城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村洪光塘西南。城址面积达14万平方米,周边分布着大量同时期的城址、遗址、墓葬等,构成了以筑卫城为核心的聚落群。国字山墓群位于筑卫城西侧,由四座形制接近的大型墓葬组成。国字山战国墓即是其中的M1。

自2017年起,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樟树市博物馆组成的国字山考古队对国字山墓葬及周边地区开展系统的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发掘面积约2000平方米。
整体工作秉持聚落考古的理念,将国字山墓葬置于筑卫城遗址群和东周时期清江盆地的大时空框架中考察。在发掘前,制定了完备的发掘计划、应急预案、发掘和清理流程等,并建设了基于大地控制网的考古发掘数据库,作为工作平台。在发掘的同时,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和从发掘现场就介入的文物保护同步进行。


国字山墓葬位于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山顶部,外围有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63米的近长方形围沟环绕。墓葬是东西向中字形竖穴土坑墓。主墓道向东,东西长8米,西墓道东西长6米。墓室东西长约16米,南北宽约14.4米,面积约230平方米。墓壁竖直,深约6米。椁室周边的二层台由白膏泥、木炭和红生土分层夯筑而成。墓室四角均有一个打破二层台的角坑。南壁正中,二层台偏上的位置有一壁龛,内放置有陶鬲、鼎、豆、罐等。

椁室位于墓室正中,东西长约13.5米,南北宽约11.4米,高约2米。椁室由下方的垫木、底板,周边的侧板、内部的立柱和上方的盖板组成。椁室各部位均使用楠木。椁盖板上覆盖多层用杉木削制的金黄色木皮。椁室内被分隔为25个分室。除中间一行因放置主棺,隔断略有错位外,分室排列整齐有序。

椁室内有7具棺木,主棺位于椁室中部,为船形独木棺。另外6具陪葬棺也为独木棺,均因盗扰而脱离原有位置。


墓葬虽经早期盗扰,仍出土有2600余件套器物。出土器物的种类以漆木器为大宗,此外还有金属器、陶瓷器和玉石器等。从器类看,囊括了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日常用具等多种品类。礼器有铜鼎、盉、盘、匜等。乐器包括钟、鼓、琴、瑟、筝,以及编钟架、鼓座等,还出土钟钮等乐器构件。出土的漆瑟色彩华丽,图案复杂,十分精美;筝保存很好,总长度达到2.3米,是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最长的一件筝。兵器有戈、戟、剑、镞、漆木盾等。墓内出土30余面漆盾。车马器有车軎、伞盖、衡末饰、盖弓帽和铜泡等。日常用品包括镇、削刀、凿、帐钩等。陶瓷器包括素面灰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等。墓内还出有一件青铜鸠杖的跽坐人形镦。








墓内出土两件有铭铜戈(戟),经专家考证,铭文分别是“者殹自乍用戟”和“於戉台王旨殹之大子不(?)寿自乍元用矛”。器主分别为越王勾践的玄孙翳(公元前411~前376年)和翳的儿子不(?)寿。


除了墓葬本体的发掘外,还对墓园进行全面发掘,了解围沟及通道,探索南侧是否存在附属性建筑。根据早期航空和卫星影像提供的线索,对周边地区开展针对性钻探,发现了茅里山城址和茶盘山城址,结合以往发现的营盘里等城址,确认了以筑卫城为核心的城址群,为探讨本区域的聚落布局提供新的线索。

由墓内出土铭文及遗物等推断,墓葬时代在战国中期。
墓葬体现出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的特征。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因素,同时伴有相当数量的楚文化因素、群舒文化因素,以及自身独特的文化因素。
该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国字山战国墓的墓主有着很高的身份地位,可能与越国王室密切相关。筑卫城是东周时期越文化的区域政治中心。



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近年来江西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江西东周时期考古的空白,为构建和完善本区域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谱系提供了关键性资料。
国字山墓葬的发掘为筑卫城城址的最终定性及探讨清江盆地两周时期聚落布局和社会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越国、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为百越文化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对研究作为 “吴头楚尾”的江西地区东周时期吴越楚关系、政治格局演变具有重要价值,更是为本区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的探索提供了直接证据。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甘肃出土大型古墓,墓中奇珍异宝无数,专家都不敢看墓志铭
《寄欧阳舍人书》曾言:“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当今社会,古墓出土引人瞩目,探寻古墓奥秘时,墓碑内容,便为重要作证,不可轻易忽视。中国古代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诸多珍贵古墓。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古墓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其中所隐含的诸多历史秘密,也为国人研究历史提供巨大帮助。我要新鲜事2023-05-05 20:12:440000遗憾 华夏子孙长期无能解读夏的证据呼吁重新解读甲骨文
华夏子孙长期以来无法解读夏朝的证据,这令人感到遗憾和难堪。我呼吁两岸学术界合作,重新解读甲骨文,尤其是夏朝相关的内容。建议在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成立一个"先秦文字工程抢救中心",并尽快组建综合学科小组,纠正以前对"司母戊"、"司母辛"鼎和"妇好"墓的错误解读,并对展览、宣传题材进行重新编写,尤其是纠正教材中的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6-13 21:17:120001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诈尸”吓司马懿后退50里,更奇是下葬方式
诸葛亮死后传奇本文作者倪方六三国时期,传奇的人多事多,我前面老是说刘备(见《民间发现刘备真身葬地》一文),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刘备的葬事是丞相诸葛亮操办的,中规中矩,他自己的后事则是杨仪、姜维一班他身边的蜀臣办的。据说如何办,葬哪里,要注意什么,都是诸葛亮死前卜算好的,把老对手司马懿都骗过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4:390000幻龙:鳍龙类爬行动物(最小仅36厘米/最大可达6米)
幻龙是一种鳍龙类爬行动物,诞生于2.43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幻龙科中共有13种物种,体长也是大小不同,最小仅仅只有36厘米,最大的则可达6米,不过它们共同拥有着发达短粗的四肢以及细长的脖子,还有一张类似鳄鱼的大嘴,整体形似蛇颈龙,但它们的四肢还没有进化为鱼鳍状。幻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05:110004美酒珍藏1700年,古人粪便如今成国宝,这25件出土文物,件件离奇
在世界历史上,文物向来都被各个国家视为珍宝,因为这些文物不但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可以作为历史依据来推断一些历史事件,丰富我们的历史。所以也不难发现,现在各个国家都有许多的博物馆,珍藏的文物简直是让人看的目不接暇,不过大部分博物馆里面展览的都是一些常规的文物,真正要说离奇的还是下面这25件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9-21 18:47: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