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陕西丰京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主要发掘收获
丰京遗址为西周都城遗址之一,大部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辖区内,小部分属于西安市高新区辖区内。
遗址分布在沣河西安的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村、曹寨村、新旺村、大原村和冯村等自然村,现存总面积约8.62平方公里。大原村制陶遗址位于丰京遗址西南的大原村西南台地上。
2012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大原村西南考古勘探时发现集中分布的29座陶窑,是一处典型的制陶作坊遗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社科院考古所丰镐队自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对遗址进行了连续5个年度的考古发掘。遗址发掘以手工业考古操作链研究理念为指导,采用精细化发掘方式(图一),同时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以期了解该遗址的年代与性质,重建手工业生产过程,探讨其在丰镐都城聚落中的意义。
发掘面积近2300平方米,发现西周时期陶窑18座、灰坑126个、墓葬29座、水井3座和灶3座,出土陶拍、陶垫、圆形陶器、纺轮、石刀、蚌刀等与制陶相关的小件器物400余件。

遗址发现的陶窑有竖式升焰窑和横式半倒焰窑两种类型。但每种类型陶窑不是集中分布,而是有多种组合方式,其中竖式升焰窑和横式半倒焰窑共用同一操作坑的现象属首次发现(图二)。



其中Y9是最大的一座陶窑。竖式升焰窑,由火门、火膛、窑箅、窑室和操作间五部分组成。窑箅平面形状呈圆形,直径约 2.19 米,上有18个火眼(图三)。而最小的陶窑Y10的窑箅直径仅0.75米,其上有6个火眼(图四)。另外还发现窑门为夯筑而成的横式半倒焰窑Y11,现存高度约1.8米(图五)。
遗址内发现的陶窑年代应同属于西周晚期,但不是同时在烧制陶器,而是有相对的早晚关系。如在T1932内就发现Y6打破Y8的现象。在T1133内Y15由最初的横式半倒焰窑后改建成横式升焰窑。


在发现的灰坑堆积中较为普遍地发现了青灰色陶坯、大量可能和夹砂陶掺合料的加工有关的小石子以及与制陶有关的陶拍、陶垫、圆形陶器(图六)、纺轮、石刀、蚌刀、陶丸等遗物。在T1932H19内出土了大量小砂石。T1932H6则出土大量散状青灰色泥坯。另外,还发现可能是倾倒烧陶垃圾和废品的垃圾坑。在T1932H8内出土了大量草木灰、红烧土块、大量红褐夹砂陶鬲陶片、变形陶器(图七)。
在陶窑东、西分布密集区之间区域发现有与制坯密切相关的遗迹以及窖穴类生活遗迹,故这一区域可能为制坯区和生活区,遗址可能是分区制坯和烧制陶器的。


如在T2435和T2535内就发现与制坯密切相关的遗迹水井J1和H65,附近也有袋状窖穴H64(图八)。另外,在这一区域还发现与制陶遗址年代相同,葬式均为俯身直肢葬,墓向为东西向或南北向的墓葬。在个别墓葬内还出土有夹砂褐陶疙瘩鬲,如M6和M12(图九)。


在T0342内发现两组成组墓葬(图一〇),由于人骨保存非常差或盗扰严重,四座墓葬葬式不详,但M28脚部随葬疑似泥器的器物(图一一)。


这些墓葬与葬式与丰镐遗址常见的仰身直肢葬不同,且多与灰坑没有打破关系,故推测墓主可能为管理制陶的贵族或陶工。另外,在T1932H7、T2635H66(图一二)、T2735第④层和H107(图一三)中还发现有完整人骨架,未见葬具,只是简单修整后埋入的。这些人骨的主人是否为陶工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器物类型学分析,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偏早阶段。从遗址各单位出土的陶片陶系统计、可辨器型数量、陶坯器类和烧流陶器的器类数量看,遗址专门烧制夹砂褐陶疙瘩鬲(图一四)。从发掘情况看,两种类型的陶窑均烧制夹砂褐陶疙瘩鬲。从出土夹砂褐陶疙瘩鬲口径测量数据来看,其器形有大有小。这些都说明遗址产品单一、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它也应是目前丰镐遗址内发现的最大一处制陶遗址。
这种夹砂褐陶疙瘩鬲在丰镐遗址西周中晚期常见,而在周原遗址和洛邑遗址则少见。这表明产品消费还主要在丰镐遗址范围内。另外,在遗址东南还有丰镐遗址内最大的制骨作坊遗址——冯村北制骨作坊遗址,两者形成丰镐遗址的“手工业园区”。
通过五年来的考古发掘,基本了解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年代、性质和聚落布局等,是丰镐遗址手工业考古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这些发现不仅为我们研究西周制陶工艺流程、烧陶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遗址手工业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社会形态、功能分区乃至丰镐遗址聚落布局。同时遗址发掘采用手工业考古操作链的研究理念和精细化发掘方式也是城市手工业考古一次新尝试和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
执笔:付仲杨 王迪 徐良高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芈曹允归董姜尽在其中
人们常说百家姓,其实不是说姓氏只有一百个。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几千个,有记录的就有五千多个,这还没有包含少数民族改姓和一些极为罕见的偏姓。不过说起中国最古老的姓氏是什么,那就非以下22几个莫属了,快来看看有你么!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分别是:妫、姒、子、姬、风、嬴、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隗、漆、允22、允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33:120000世界最长恐龙:梁龙 最长超过30米(光尾巴就长达14米)
梁龙生活于侏罗纪世纪的末尾,成年后的体型普遍可达25米以上,最长的梁龙从头到尾的长度更是可以远远超越30米,重量也达到了10吨以上,所以它也成为了当时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不过即便它体型庞大,但性情非常温和且善良,只会吃一些枝头上的嫩叶子来维持生计,所以经常会遭到食肉恐龙的围攻。世界最长恐龙:梁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4:24:020000海南发现迄今面积最大古墓葬群 出土了银器 玉石器等
海南省三亚市“多坟山”墓群是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墓葬群,共有301座墓葬。这个墓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延续至民国时期。根据考古发现,墓主人的经济水平并不相同,有些墓葬用材考究、规整,表明主人经济实力较强,而有些墓葬则用材较杂,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9:23:400000发现超过一个世纪的古代纸莎草纸,揭示了法老的世界
最近在埃及萨卡拉地区的一个巨大墓地中,发现了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文物,它是一幅长达16米(52.5英尺)的古代纸莎草纸。这个被命名为"WaziriPapyrus"的纸莎草纸已经被修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年,其中包含了《埃及亡灵之书》的段落和图像。这是一个超过一个世纪以来从未被发现的文物,备受关注。我要新鲜事2023-02-24 18:59:160003佳士得 香港春拍那些精美文物
*价格均为港元估价2848南宋兔毫盏(15-25万)直径11.8厘米带日本木盒这件传世(Heirloom)茶碗,应该是来自日本茶道家族的收藏:其与现代中国覆轮截然不同的铜质和包裹方式、通体的彩光、露胎处的使用皮壳与痕迹,都显示其与一般意义的同类茶碗不同。在15-16世纪,利休的审美影响下,有一类被称为「灰被」的茶碗备受关注,这些茶碗并不局限于建窑,也包含了附近的茶洋窑。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55: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