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群
发掘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
项目负责人 宋国栋
吉呼郎图匈奴墓群
吉呼郎图匈奴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吉呼郎图嘎查,由120多座墓葬组成。2021年7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合作,发掘墓葬22座,取得了一些重要考古新发现。


墓葬
除了M17之外,其余墓葬的地表皆有封石堆,多数为圆圈形,最大的封石堆直径约13米。封石堆中的石块大小不一,主要以灰色变质岩和花岗岩为主。大多数墓葬都有填土外溢的现象,封土略高于地表,封石摆放在封土上方,地表特征非常明显。墓坑位于封石堆下方,一般为一冢一穴,同冢异穴墓只发现一座(M32、M33)。
M32、M33封石堆下方的垫土厚达1米,垫土上方铺单层石块。墓葬结构全部为竖穴土坑式,墓坑长2~3米,宽约1米,深1.5~4.3米不等,墓坑长度及深度与封石堆大小呈正比。个别墓葬在土坑内设有生土二层台。
M10、M12、M14的坑底四角残存柱洞,功用不详。葬具多为一木棺一木椁或一木棺一石椁的组合形式,棺椁皆以榫卯拼合,个别木棺表面髹黑漆。部分木棺四壁及顶板上装饰有网格形铁条及大量柿蒂花形铁饰,棺头部位有日月形铁饰。四瓣柿蒂形铁花一般位于网格型铁条的中央,三瓣柿蒂形铁花一般位于网格边缘。木棺的棺板普遍较薄,一般为3厘米左右。
个别墓葬用石板围砌作棺。木椁一般为框架式架构,四面侧壁用木板搭建框架,顶部用木板东西横向搭建,木板间有6~12厘米不等的间隙。少数木椁的盖板有焚烧迹象。石椁一般以片石砌在墓坑四壁,木棺四壁紧贴石椁内壁。





M24墓坑(左)、M33墓坑(右)
全部为单人葬,人骨多凌乱,甚至残缺不全,粉化程度较高。头朝西北或东北,M17是唯一一例头朝西的墓葬。棺内放置的遗物一般为弓箭、弓弥、铁刀、铜镜、珠饰等。多数墓坑的北部有头厢,集中摆放一些随葬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漆器、动物殉牲,物品摆放位置无明显规律。陶器多以泥质灰陶壶和夹砂黑陶罐的组合形式出现。铜器主要为铜镜和铜扣。

M11出土了1件完整的具有欧亚草原风格特征的带柄铜镜,其余铜镜皆残破,纹饰为典型的汉镜风格。铁器主要有马镳衔、铁灯、铁带扣、铁剑、铁刀、铁镞、柿蒂花形铁饰等。骨器主要有弓弥、骨筷等。动物殉牲骨以头和蹄的组合形式出现,骨骼表面普遍有焚烧痕迹,主要有牛、马、山羊、绵羊。M10的陶罐中发现少量黍粟类粮食。








意义
吉呼郎图匈奴墓群是我国阴山以北、戈壁以南草原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匈奴墓群,墓群数量庞大,文化特征鲜明,填补了内蒙古草原地区匈奴遗存分布的空白。
此次发掘初步了解了墓葬的葬俗葬制,获取了许多珍贵的实物材料,从墓群整体面貌看,应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的匈奴墓。
项目组已经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开展碳十四测年、铜器、珠饰测试、出土谷物分析研究,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动物考古、植物考古、DNA测试研究,多学科的介入拓宽了研究视角,今后必将在匈奴考古研究中取得一些新突破。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陕西男子挖掘祖坟 被法院判处死刑(保护文物)
男子用炸药炸开祖坟盗墓后被判处死刑。2006年陕西一个叫吕某的男子和自己的几个伙伴。用炸药炸开了一座古墓,这座古墓已经上千年时间,并且在其中发现了数不胜数的文物,可以说这些文物只要他们随便拿一件去倒卖,就可以让他们挥霍好几年时间。但是他们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就已经被人给送上了法庭,到最后吕某作为首犯居然被判处了死刑。挖掘祖坟我要新鲜事2023-08-30 21:58:060000“考古学之父”竟是盗墓贼,日本用国家资金支持来中国盗墓内幕
日本“考古学之父”是个盗墓贼本文作者倪方六日本人对中国集安境内高句丽古墓葬的盗掘,主要发生在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至1936年(民国二十五)间,领头的是池内宏和滨田耕作两人。图:“日本近代考古学之父”滨田耕作这两人都是日本国内著名的考古学者。池内宏曾先后任东京帝国大学、名古屋帝国大学教授,研究朝鲜、满洲(中国东北部)的古代和中世纪史,是东洋史专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12:400000“双师”教学团队,助力高职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建设
作者:曲新楠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高素质文物修复保护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现象逐渐暴露,高职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以下简称文保专业)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国内约3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其中艺术类职业院校14所。专业方向多为针对可移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高职院校文保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校内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25:450000讲座整理|郭明:牛河梁遗址与红山社会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9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整理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牛河梁遗址与红山社会主讲人:郭明研究员(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整理人:孙天(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41:230000似鸟龙:形似鸵鸟的恐龙(长1.5米/出土于北美洲加拿大)
在目前已发现的700多种恐龙中,有很多恐龙的长相与现代动物相似,比如前面介绍的似鳄龙、似鸵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似鸟龙,它长的跟现代的鸵鸟、鹈鹕等相似,保留着长长的尾巴,体长可达1.5米,是种小型杂食性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似鸟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1:24:3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