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关系的伦理思辨
保护考古遗址的目标之一,是在实现遗址本体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考古遗址往往具有较大的空间分布,并多被叠压于现代人类活动区域之下,因而在对遗址进行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之间常常会出现一些矛盾与冲突,一方面,是因为所采取的考古遗址保护措施使当地居民的生存空间、社区环境被动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会因当地居民的行为失当而给遗址本体保护造成不利影响,乃至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在于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关系中,涉及若干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冲突。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伦理思辨的角度进一步思考两者间的关系,揭示现象背面的矛盾本质,厘清互动关系中的道德底线。
伦理思辨研究的几个维度
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不仅包含着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而且也蕴涵着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其重要的核心价值包括“公正”“尊重”“不伤害”等等。考古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关系中的伦理问题,是指遗址保护涉及与当地居民互动的行为或活动时,各利益相关主体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从伦理思辨角度审视两者关系,研究的维度主要包括双方权利的公平性(构建怎样的关系)、价值观念的自由表达(如何构建关系)、遗址文化再生产的道德重塑(如何维系关系)三个方面。运用伦理学的批判性和思辨性,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各利益相关方冲突的关键因素,以期化解其主要矛盾,促进各方利益趋向均衡。
首先,“公平”是伦理学关注的基础道德规范,而公平所涉及的权利关系正是协调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关系的症结所在。当地居民作为社会学层面上的“人”,在遗址保护中的基本权益理应得到尊重,如平等生活发展权、知情同意权、资源使用权等。当我们回顾遗址保护行为和活动所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时,其中的伦理问题愈加鲜明:遗址保护限制当地居民生活发展,当地居民生活发展破坏遗址保护。因此,为缓解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关系不和谐的问题,伦理思辨的介入有助于厘清双方应得的权利内容,进而确立双方各自应得权利的标准,探寻双方能够得到应得权利的制度保障。
其次,从伦理思辨的视角,还应关注考古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在价值观念上的自由表达,具体包括当地居民的自我实现和遗址保护中多元意志的呈现。其中,前者是指当地居民在遗址保护行为或活动中如何发现自身的价值,并在认识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后者是指厘清遗址保护应体现谁的意志,分析多元意志如何达成平衡。
在现实实践中,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的冲突常常来源于发展观念相悖:一方面,当地居民认为自身的生活发展游离于遗址保护事业之外;另一方面,政府和专业领域所形成的主流意志塑造了遗址保护的标准体系。从伦理思辨的视角来看,遗址保护包含着来自专家、政府、当地居民等多方的压力,在考古遗址保护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各方意志,尤其要重视当地居民的价值和意志,并鼓励他们在不同阶段平等地参与遗址保护,帮助他们明确自身在遗址保护中的价值,探寻实现价值的路径,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三,为了保护与传承考古遗址的文化信息,很多考古遗址运用了多种媒介向公众展示并阐释了其文化内涵。然而,如果我们从伦理思辨角度研究,这种遗址文化再生产行为也会引发诸如当地居民的个人隐私保护、媒体道德失范行为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是“尊重”,集中表现为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隐私。近年来,新媒体在考古遗址文化传播中的参与度日渐提升,在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方面的作用也愈加明显。不过,在推动考古遗址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将遗址保护区内的当地居民进行过多的信息分享和展示,忽视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模糊了个人维持日常生活的隐私边界。此外,一些媒体在涉及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关系的宣传时,往往侧重于美化现实情况,较少着墨于对当地居民真实境遇的揭示和深度探讨,一定程度上折损了媒体的公信力。从伦理思辨视角下,应辨清当地居民信息分享与隐私悖论的关系,并进一步明确媒体传播的道德原则。
伦理思辨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在考古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关系的研究中,基于伦理视角的思辨研究对揭示问题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伦理将人的权利与责任、义务置于中心地位,对漠视或抹煞权利与责任的现象予以道德谴责。然而,在考古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关系的现实境况中,当地居民往往处于妥协地位且游离于正常生活的边界之外,在遭受着被迫迁离居住地、限制生活发展水平、丧失地方归属感、对未来生活茫然等消极影响的同时,有时还阻碍着遗址保护的开展。这些现象与当前双方关系的物化、功利化倾向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社会伦理,且问题的本质是缺乏人文关怀,致使双方信息和信任不对称持续扩大。伦理思辨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识别问题的道德症结,帮助双方化解矛盾。
其次,伦理思辨有助于帮助双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伦理思辨的视角审视双方关系,就会发现考古遗址与当地居民之间既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道德关系。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了对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关系的探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并将此作为伦理学的最基本原则。与之相似的,考古遗址保护旨在为全社会所有群体保存文化遗产、传承文化记忆,集中体现了其公共性的伦理特点,而当地居民则被期待持有“大局为重 、大爱为怀”的道义观,共同参与遗址保护。但当考古遗址保护工作无法真正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时,当地居民自然会更加看重其自身功利目标的实现。伦理思辨视角的研究,有助于引导双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为考古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互动关系的建构提供道义上的认知。
第三,在考古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关系的研究中,伦理思辨还可为双方构建和谐关系提供基本的价值共识,有助于揭示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冲突的内在道德症结,正视双方的意志与合理权益,超越“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与功利的自我中心主义,为两者互动关系的建构找到道德归宿。
总之,在构建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和谐关系的进程中,运用伦理学的一些理论、思路与方法所开展的伦理思辨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双方冲突关系的本质原因,还可为形成和维系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探寻可行路径,并使考古遗址的本体保护和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共生共荣。
作者:张颖岚 李珂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苏埠屯商墓
商代晚期墓葬群。位于山东益都县苏埠屯村。1956~1966年山东省博物馆在此发掘处两座大、中型墓,车马坑一座。其中1号墓的发掘报告于1972年刊布。▲苏埠屯墓群▲亚醜钺大墓中的1号墓有4条墓道,墓室呈长方形,墓口南北长15米,东西宽10.7米,深8.25米。墓中有木板筑成“亚”字形椁室,墓底有腰坑和奠基坑各一个。墓内共有殉人和人牲48个,另有狗6只、小兽1只。▲亚醜方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2:23:570000三星堆为什么能震惊世界:三星堆文化高度发达(令人震惊)
此前三星堆最近的一次挖掘报告已经公布,三星堆再一次震惊了世界。为什么三星堆能够震惊世界呢?三星堆为什么能震惊世界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9:0600018秦始皇兵马俑不戴头盔的真相 兵马俑正被秦始皇检阅(不戴头盔)
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足以证明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秦始皇兵马俑自从出世之后就一直备受关注,它也给学者们了解秦朝历史提供了更多的线索。然而关于兵马俑还有很多疑问,比如兵马俑的奇异发型秘密,兵马俑为什么不戴头盔。秦始皇兵马俑不戴头盔的真相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8:550000知道吗,清朝帝后死后也都有纪念馆,设于陵区,陈列物有这些
隆恩殿中陈列宝物本文作者倪方六大家可能都知道,美国总统任期满后都会有自己的纪念馆。其实在古代,中国的皇帝也一样,也拥有自己的纪念馆,不只皇帝有,皇后也有,这就是设在自己陵区的隆恩殿。不同的是,这些纪念馆只有在死后才开馆,里面会陈列着陵主生前喜爱之物和未焚化遗物。慈禧陵隆恩殿一角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03:530000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 山海经的内容是真的吗(先秦古籍)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本古籍。这本书融合了历史,地理,宗教,民族,矿产,医药等多个学科,是一本非常伟大的著作,被称为上古社会生活的一本百科全书。山海经里面的内容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但是山海经这本书在记录书写的过程中是非常严肃和认真的,失真的问题并不是作者们的态度问题,而是由于当时人类的能力方面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6-19 19:36: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