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盗慈禧陵为何不炸开地宫?有这么一个说法,裸搜西太后细节
洗劫慈禧陵地宫
原题:倪方六
⊙皇陵门后的玄机
或许有读者会问,封门有什么难的,把门上的锁砸掉不就能进去了?这又是一种想当然。
过去从考古中确实发现过有封门上锁的现象。据传在下葬完毕,亲属臣僚退出,执事者将门锁好后,便会把钥匙扔进门内。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以示此门永远不再打开,让亡灵安息;二是防止钥匙留下隐患,让人产生盗墓恶念。


图:四川明蜀王墓地宫,有四重沉重封门

图:四川明蜀王陵地宫四重封门平面示意图

图:四川明蜀王墓地宫四重封门立体示意图,盗墓者要想突破四重封门相当困难,因为道道门后都防盗机关

图:北京工商大学明代M2太监墓后室顶门石
但像慈禧定东陵这样的高等级皇陵,如果用把锁来把门封住,未免就太小儿科了,设计师也未免太平庸了。事实上,能给皇家造陵的,均非一般人物,都是能工巧匠,智慧超于常人,其设计之精妙、想象之独特是普通盗墓贼想不到的,其技艺都是祖传的,秘不示人。
事后,考古专家揭开了这门后的玄机。
原来,明清皇陵上的封门,都是由厚重的巨石整体雕成的,左右两扇。工匠利用民间木棍顶门的原理,设计一条石,从里面将封门顶住,门关上后外人是无法从外面打开的,除非能把门毁掉。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老百姓家顶门是因为有人在里面,可地宫内只有死人啊,难道最后一名工匠完成顶门后便要殉葬?
如照这样想也太恐怖了,谁愿意最后封门?工匠在设计时也得为自己的活路着想啊,事实就是这样。富有智慧的工匠设计出了一种“拐钉钥匙”,在最后封门时先关上一扇门,顶门用的条石直立起来,贴靠在另一扇门外侧,然后用拐钉钥匙扶着条石,工匠站在门外,将这扇门慢慢地关上,条石跟着门一点点倾斜,最后两扇门合拢时刚好把门顶死了。
需要注意的是,石门后都是开凿有槽口的,门关好时条石正好落在槽口内,所以任凭外人怎么推,条石也不会滑落。

图:明清大型陵墓石门后自来石使用原理图

图:明万历皇帝定陵封门后的自来石(地宫石门后的顶门石柱)

图:明定陵开启地宫封门时情形,考古人员打听到“拐钉钥匙”秘笈,成功打开地宫道道封门

图:明定陵开启地宫封门时情形,考古人员打听到“拐钉钥匙”秘笈,成功打开地宫道道封门
新中国考古专家在发掘明定陵时,才将皇陵的这个“封门原理”彻底破解。那个顶门的条石后来有了固定的名称——“自来石”,这个名称也是从明定陵封门条石上发现的。当然,知道了这个门后的秘密,考古专家在打开封门时也使用了特殊工具——拐钉钥匙,顺利打开了定陵的一道道封门。
像孙殿英这样当兵出身的盗墓者,当时自然不知道这“门后的秘密”。据说颛孙子瑜从极小的门缝里发现了门后有东西顶住的情况后,想利用人力把门推开,但门纹丝不动。如果在门上打洞难度又大,速度太慢。炸开倒是快,可又怕损毁里面的宝物,况且万一地宫塌了,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大家全死在里面呢。
但他们也有办法,想到了民间用重杠破门的惯招(古代军队攻城时特殊的开门武器——冲车原理可能即源于此),决定用重力将坚固的封门撞开。但一时哪来木杠?据说临时从陵外搞来了一根树干,几十个士兵抬着往门上撞,结果真的把小堂券门给撞开了。如法炮制,下面金券门也被这样弄开了。
可惜啊,这两处用汉白玉做成的门,十分珍贵,全都被撞坏了。目前,游人可以在开放的定东陵内看到门上的伤痕。
进入地宫金券(棺室)后,大家看到的是满眼的随葬品,正中宝床上摆着一副既精美而又令人惧畏的漆金大棺椁。里面躺的人,便是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
⊙洗劫慈禧陵地宫
写到这里,有件事情要说了。
地宫打开后,由独立旅旅长杨明卿把守盗洞口,谭温江立即飞马赶到马伸桥盗墓指挥部,向坐镇的孙殿英和冯德明汇报。谭温江为何要飞马报告?原来之前规定,士兵挖归挖,但进入地宫开棺取宝不能随便乱来,得孙殿英亲自下令。
据传,为了防止哄抢宝物,在事前的动员会上,秘书长梁朗先有意讲了一个笑话:过去明清两代的库银,每一个月都要清点一次,怕有遗失。凡是进库清点银两的人,都一律光着屁股进去,清点完毕,光着屁股出来。临出库还得两手拍几下屁股蛋子高声说“屁股光光,一无所有”,这样就算是清白入库、清白出库,并没有私自携带分文。
地宫内全是宝物,如果什么人都进入就乱了,得由可靠的人取宝,所以要孙殿英亲自下令。
据清室善后人员之一前清侍郎陈毅在《东陵道诗并注》中所记,听了谭温江汇报后,孙殿英当时是“连夜乘汽车自马伸桥来”。
军需处长李德禄,带着季魁五、王孝臣、甄润卿、王登瀛、黄广恩、戴世僖等副官亲信,则抬着事先准备好的空木箱子,进入地宫取宝。将地宫内的宝物一一装箱后,又将慈禧棺外的木椁打开,棺椁之间放满了随葬的奇珍异宝。

图:清东陵内慈禧定东陵地宫开放说明

图:慈禧定东陵地宫

图:定东陵地宫内慈禧棺椁,外罩玻璃罩保护

图:1980年代考古人员重新开棺整理时发现,慈禧已成一具干尸
最后开启棺盖,据说棺盖封得很死,是用大铁斧将棺盖劈开的。移去棺盖后,大家大吃一惊,《盗陵将军孙殿英》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慈禧太后平卧锦衾,颜面依旧,肤色则像刚刚死去的一样,二十年的尸体则毫无腐败,依然完好。慈禧的凤冠、凤袄、裙带鞋履,以及一切殉葬的衣衾,一应俱全。珠光宝物,熠熠发光,照耀得墓穴内有如白昼。”
李德禄把棺内宝物全部取出装箱后,又令士兵将慈禧的尸体架出棺外“裸搜”。为了取出嘴里的宝珠,慈禧的嘴都被扒抠坏了,这也是事后调查员在现场见到的情形。宝物送出地宫后,先放在戒备森严的隆恩殿内,后集中装车送到马伸桥临时指挥部,让孙殿英过目。宝物太多了,仅珍珠就摆满了三张八仙桌。事后,据孙殿英身边的人说,仅慈禧定东陵一座陵中盗出的宝物,便装满了11大箱。
盗空棺材后,孙殿英指示手下将慈禧的棺材移开。原来,下面有一口“金井”,里面塞满了宝物,慈禧生前最心爱的18颗珍珠手链也在其中,这些宝物全成了孙殿英的“战利品”。
盗劫后,孙殿英即下令将盗洞封上。但士兵哪甘心空手,白干一场?此后几天,有士兵乘防备不严,又重新扒开盗洞,钻进地宫滤坑,竟然也寻得了不少宝物。后来,有的士兵售宝时不小心被抓住了,成了孙殿英盗皇陵的罪证。
在盗慈禧的陵寝时,孙殿英还想盗附近慈安太后陵,未遂。据事后溥仪得到的调查报告,慈安陵的地面建筑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神厨库门窗、槛框全失;东西朝房门窗、槛框全失;东西班房门窗不全;隆恩门门扇全失;隆恩殿隔扇、槛框、窗棂、天花板、天窗全失;神龛佛楼全失;东西配殿隔扇、槛框全失;琉璃门槛框全失;宝城明楼门扇、隔扇全失,门内后墙凿毁砖块三处,情形不重,唯上面有震裂痕迹,城上金刚墙内,亦有被挖痕迹,已饬匠修补;宝顶前正中有掘痕一处,宽深不及二尺,已饬匠修补。”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NBA全明星赛编年史2004:詹姆斯首次参加全明星
詹姆斯首秀、姚明首发,邓肯绝杀,奥尼尔MVP,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湖人时隔10年再进总决赛##詹姆斯颁奖时脱鞋坐地上休息#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2:550000秦佑国:梁思成、林徽因与国徽设计
在建国5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为国徽设计和诞生作出历史性贡献的梁思成、林徽因先生。近年来,关于国徽设计的历史真实却被一些人用口说无凭的“回忆”、用混淆视听的不实之辞歪曲和掩盖了。但是历史的档案还在,白纸黑字记载着历史的真实。国徽是在1950年9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公布的:中央人民政府命令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46:320000古代结婚用被有什么讲究?
本文作者倪方六果如天气预报,今天全国各地都下起了雪。南京也下了,现在坐在桌前更新头条号,感觉冷了。在这里的天气里,夜里上床睡觉,拥有一床大大的暖暖的被子,是再舒服不过的事情了。被子在现代人看来是很普通、也不值钱的睡眠用具,但在古人眼里却是重要的“家当”,是财富象征之一,被子大小也显示一个人的家庭地位如何,受不受尊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40:250000宝鸡出土100多件青铜器 在北京亮相两个月(出土青铜器)
宝鸡出土100多件青铜器,在北京进行展出。一直以来青铜器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器具,而青铜器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建造水平以及工艺水平,如果说在整个国家所有的地区当中,哪个地区发现的青铜器最多,那么毫无疑问就是陕西省。在三年前,陕西宝鸡就曾经出土过142件青铜器,而这些青铜器在为研究完成之后则是在年亮相,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展期。青铜器展览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9:25: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