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考古的领路人和掌舵者——人物纪录片《考古巨擘夏鼐》发布
2022年,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发掘重要成果发布,成为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城市考古重大收获。在温州考古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一个考古巨擘的身影……
他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
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几乎以一己之力,
让中国考古矗立于世界之巅,
他就是夏鼐。
(纪录片《考古巨擘夏鼐》推广曲《追梦的人》)

【大型人物纪录片《考古巨擘夏鼐》:2022年12月22日晚上22:50,温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人物简介
夏鼐(1910.2.7—1985.6.19),男,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荣获英国学术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美国全国科学院等七个外国最高学术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人称“七国院士”。夏鼐十分重视在考古研究中应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学术研究具有学识渊博、视野广阔和治学严谨的特点。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纪念中国考古的领路人和掌舵者夏鼐,大型人物纪录片《考古巨擘夏鼐》开机拍摄。该片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温州博物馆联合出品,温州广电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摄制。作为2021年度温州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考古巨擘夏鼐》邀请央视导演余浩男鼎力加盟,担任总撰稿和导演,陈振洲、李勰丰任制片人及执行导演,周豪特、叶鼎、严明昌任主摄像,李严普任后期总监。
本片拍摄制作历时二年,摄制组先后赶赴敦煌、西安、河南、北京、良渚等地,对国内重点考古遗址进行拍摄,邀请考古专家,以及夏鼐先生的家人、秘书等进行采访。

▲2021年10月 摄制组采访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

▲2021年7月 导演余浩男与学术顾问王世民

▲2021年7月 摄制组采访浙江省考古所原所长刘斌

▲2021年9月 摄制组与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

▲2021年9月,摄制组采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

▲2021年9月,摄制组采访西安考古所原总工韩保全

▲2021年10月 摄制组采访夏鼐先生的儿子夏正楷
全片经历多次修改完善,摄制组精益求精,力求用独到的影视镜头语言,对这位考古巨擘进行全方位的影像解读和人物诠释,用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用一幅幅真实的现场画面,再现夏鼐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纪录片《考古巨擘夏鼐》注重通过原貌、原作、原址、原物配合以重要人物的现身说法,还原了夏鼐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全片从当时年仅30多岁的夏鼐,以考古界新星的姿态,一举推翻安特生言之凿凿的“中华文明西来说”开始,叙述了这位考古人的多面人生:
生于温州的夏鼐,少年时期,是个标准的学霸、学神;
在英国留学时期,攻读埃及考古学的夏鼐,是导师眼中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新中国成立后,夏鼐走上了新中国考古工作的领导岗位,并培育出新中国第一批田野考古骨干人才;
作为考古专家,他曾参加和主持殷墟、河南辉县商代、战国至汉代的遗址和墓葬,北京昌平明定陵等重大考古发掘工作,始终将遗址保护作为第一要义,倾力守护老祖宗留下的瑰宝;
作为有卓越远见的学者,他重视在考古研究中应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及时将碳十四断代法引进中国,1965年建成中国第一座碳十四断代实验室,极大改变了中国考古学的面貌……

这是一部人物史,也是一部新中国考古史,《考古巨擘夏鼐》从人物和故事出发,折射出中国不同时期的考古面貌。全片以一种平实的镜头语言歌颂了考古人员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精神品格。
这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文献性于一体的纪录片,同时也是一项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工程,相信它也会成为昭示今人、启迪未来的一份精神馈赠,推动温州的文化振兴,赋能“千年商港、幸福温州”。
来源 | “温州市电视剧制作中心”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古人找了一个字,用来形容极热的夏天,如果换成别的字意境全失,目前文字学家找不到更为贴切的字来替代
夏季极热节气为何用“暑”字?本文作者倪方六眼下,正处盛夏,再过两天就是“小暑”了,将进入一年中最难熬的三伏天。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小暑”与“大暑”是一个夏季节气组合,与冬季的“小寒”与“大寒”相应对,分别代表一年中的“最热”与“最冷”两极时节。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把一年极热节气称为“暑”,而不用“伏”或“热”字?已有“暑天”了,为什么还要有“伏天”?这里面有丰富的文化蕴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54:260000地下文物看陕西:始皇一统天下
#博物馆奇遇记#自春秋战国以来,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特别是从事思想理论研究的“士”,所热衷追求的一个政治理想,就是实现全中国的统一。这一政治理想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由秦国国君嬴政实现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53:090002青岛龙:山东巨型食草恐龙(长10米/距今7000万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很多恐龙的命名与发现地有关,比如青岛龙,它就出土于中国山东青岛附近,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青岛龙基本资料体型:青岛龙是一种中国的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0米,与三角区龙、黑龙江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61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42:020001早读·日课||No.6
论语(钱穆新解)学而篇第一(一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和为贵:礼主敬,若在人群间加以种种分别。实则礼贵和,乃在人群间与以种种调融。斯为美:斯指礼,亦指和。先王之道,以礼为美。和在礼中,亦即以和为美。小大由之:事无大小,皆由礼,亦即皆由和。有所不行:此四字连下读,谓亦有不能行处,如下所云。0000列强对中国实施文化侵略内幕惊人,盗墓、寻宝是他们常干的
原题:文化侵略对民国盗墓的影响本文作者倪方六被很多人忽视的,是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行为。这种行为,实比拿着枪刀直接往中国身上刺,更令人痛,更令人恨——文化侵略行为更恶毒,抢走了中国宝物不说,还破坏了中国优良的民族文化,罪恶深处是想把中国的文化精神割裂开。图: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铜象尊。商代晚期文物,现藏法国集美博物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37: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