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江苏连云港海州发现唐代大型建筑基址
一、地理位置
2021年9月至12月,为配合海州体育馆二期项目基本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连云港市博物馆联合对该项目地块内古代文化遗存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工作(图一)。

该发掘项目东侧紧邻孔望山,西距明清海州古城5.2公里。项目总发掘面积约2100平方米。共发掘清理魏晋南北朝至清代墓葬44座,唐宋时期建筑基址2处,井3口,灰坑19座,灰沟2处。出土各类文物及标本共计260件(套)。
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1处大型唐代建筑基址,保存较好,为连云港地区首次发现,具有较大的历史研究和展示价值,现简要介绍如下。
二、建筑基址(21LHTJZ1)
平面布局与出土遗物
发现的唐代建筑基址(编号21LHTJZ1)位于发掘区中部偏西南,开口于第③层下,建于第④层上,其平面呈长方形,门向189°,东西最宽处31.6、南北最宽处46.7米,占地面积1475.72平方米(图二)。


考古发掘揭露出的遗迹显示,该建筑基址为一处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自南向北共保留有21个遗迹单位,包括踏步、门道、庭院、水井、甬路、回廊、月台、散水、柱洞、厕所、门房1间、东西厢房5间、北正房5间(图三)。

该建筑基址四围墙基以石砌墙基为主,北正房、西厢房保存较好,东厢房保存较差。甬路和回廊保存较好,造型规整,采用瓦片铺成,顶面龟背形,中间较两侧高出,宽92厘米(图四)。其铺设方法为:竖向立瓦包边,中间横向错缝立瓦,部分间隔石块点缀。南正门位于南基槽中部,门前有一层硬化面掺杂料姜石,中部偏西残存有瓦石混合砌成的踏步。北正房平面呈长方形,保存较好,由墙基槽、石墙基、柱洞、门道组成。东西长31.6、南北宽9.7米,占地面积为306.52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内有南北纵向石墙基隔墙4列。北正房内部各间房间面积大小不同,似存在不同功能用途区分。其中最东侧两间面积较小,最中间面积最大,西北角有区隔一方形独立小间和过道走廊。在该建筑基址内未发现砖铺面现象,出土较多碎砖瓦、陶瓷片,可辨器形有陶插座、莲瓣纹瓦当、板瓦、筒瓦、瓷碗、瓷钵、陶罐等,另外发现8枚“开元通宝”铜钱。
三、建筑基址(21LHTJZ1)
年代及性质用途的初步认识
此次发掘的建筑基址均未发现带有明确纪年的遗物,因此只能依据其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及层位打破关系来初步推断年代。此外,结合连云港历年同时期文化遗存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成果及历史文献的梳理,也可以对建筑基址的年代、性质判断提供相关线索。


首先,该建筑基址北中部被8座晚唐墓葬(M24~M29、M35、M36)、11座唐代灰坑所打破,同时该建筑基址叠压打破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M42,故该建筑基址年代上限为魏晋南北朝,下限至晚唐。


其次,建筑基址北正房、门房、回廊多处出土的陶插座、瓷碗、瓷钵、陶罐、“开元通宝”铜钱等器物,具有典型唐代器物风格,同时部分器物与连云港唐代封土石室墓的出土器物一致。


最后,唐朝时期日本“请益僧”圆仁巡礼求法时曾三次经海州,其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载:“八日,押衙及僧等斋后出王录事宅,向舶处,押衙道:‘此县是东岸,州在西岸……从此小海,西岸有海龙王庙’,未时,到海龙王庙”。此处提到的海龙王庙据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与此次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的地望及存续时间基本相符。据此,我们推测该建筑基址的兴建年代大致为盛、中唐时期,废弃年代大致为晚唐五代时期,其性质用途可能为衙署或庙宇类建筑。
作者:杜平 陈渊明 朱良赛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博物馆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陕西出土4000年古墓 难道是巨人的墓葬(巨人墓葬)
陕西出现的一座古墓里面埋葬着巨人。在我国一直以来都会把考古的主要目光投在陕西这片土地上,因为800里秦川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确实找到了非常多的古墓,让我国的考古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2006年4月份,陕西的一个施工队正在一条高速公路上进行施工的时候,找到了一座古墓,让人非常没有想到的是,这座古墓并不是普通人的墓葬,传说是巨人的墓葬。发现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0-02 19:19:040000澳洲盗龙:最原始的澳洲恐龙(仅出土一块左胫骨)
澳洲盗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阿贝力龙超科恐龙,诞生于1.171亿年前到1.68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体长仅2-3米左右,属于小型肉食恐龙的一种,是目前澳洲发现的存在时间最早的恐龙,同时也是阿贝力龙超科中最原始最老的一种恐龙。澳洲盗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40:320000文物三字经(一)
1我中华,立东方。民族多,幅员广。文明早,历史长。古文物,更辉煌。全世界,皆景仰。2周口店,鸽子堂。猿人洞,篝火旺。结群居,斗虎狼。打石斧,辟洪荒。地层深,多宝藏。3新石器,磨制光。烧陶器,作衣裳。建房屋,牧牛羊。造骨耜,种稻梁。塑女神,求丰穰。4有彩陶,有黑陶。造型美,纹饰巧。绘舞人,描花草。画虫鱼,刻符号。蛋壳陶,最精好。5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36:590000地下的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近十年最让人震惊,且收获最大,改变大伙儿三观的莫过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北约500米的墎墩山。2011年至今的海昏侯墓考古工作,得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以“一流的考古,一流的保护,一流的展示”为目标,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进行。一、全新理念下的海昏侯墓考古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4:41:190000关于汉代博局纹镜研究的几点思考
汉代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青铜容器重要性渐次失落,惟铜镜仍为日常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而成为当时青铜铸制的重点,能工巧匠集心智与技艺于此,创造出足以夸耀于世的实用工艺品,其中汉代铜镜的研究又至关重要。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21: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