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饭人,一万年前的稻米什么样?去国博看“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今日,“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共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近200件,包括最早的炭化稻米、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
展览辅助丰富的考古学知识介绍、场景复原、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展示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面貌,反映中国早期的定居村落及其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呈现上山文化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展期至2022年1月21日。
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先生为“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暨“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发来贺信
贺信
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也是“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在这个特殊时刻,“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暨“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在国家博物馆举行,我作为上山文化考古的见证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经过20年发掘与研究,上山文化已明确了两个世界第一,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它还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我曾经说过,浙江的遗址名很有内涵:从美丽的小洲(良渚)出发,过一个渡口(河姆渡),跨一座桥(跨湖桥),最后上了山(上山)。这是一条通向远古的诗意之路,也是中华文明的探源之路。今年上山遗址成功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就充分体现了上山文化的地位。
浙江到国博举办展览,我认为十分有意义。这有利于向全社会展示稻作文明对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有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悠久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浙江考古工作做得扎实,宣传也做得很好。
最后,我再次衷心祝愿“上山文化”能成功申遗,并成为一张宣传中华文化的金名片。
对于“上山文化”有什么了解?最先想到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在国家博物馆南1展厅外,记者采访了几位观众。“不太了解上山,碰巧看到这个展览就进来看看,从展览主题来看应该和我们吃的大米有关。”“感觉距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遥远!”从随机采访不难看出,上山遗址、上山文化对于多数观众来说,是陌生的。
2000年11月,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上山遗址。2006年,学界将以浦江上山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正式命名为“上山文化”。
蒋乐平先生为观众讲解
继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婺城区山下周、青阳山遗址等之后,浙江金华又发现了三潭山遗址、皂洞口遗址。至今已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0处,分布在以金衢盆地为中心的钱塘江上游及附近地区的上山文化遗址群也成为迄今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最早的炭化稻米、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执着的考古人用手铲一点点发掘,让这段上山先民的生活重见天日。从洞穴到旷野、从粗犷的大口盆到精美的白彩红陶罐、从浦江上山的一粒炭化稻米到义乌桥头的一壶美酒,接二连三的考古发现,一次次刷新着人们对上山文化的认识,也让今人为上山先民的智慧所折服。
一万年,从一粒小小的稻米说起
整个展厅里最醒目的展柜留给了它!
“远处看还以为展柜里面是空的呢!凑近才知道是个厉害的‘家伙“”“还好有放大镜,看得真清楚”正是这圆形橱窗里陈列的一粒小小炭化稻米,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确,在考古人眼里,它其实才是“重量级”文物。
上山遗址早期文化地层中出土的炭化稻米
粒粒皆辛苦,为了获得更多的野生稻资源,上山人开始实施耕种行为。上山文化时期,人们对水稻的驯化尚在初期阶段,不同遗址中出土的野生稻比例更大,水稻野生特征也更为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上山文化的先民是迄今为止钱塘江流域最早种植水稻的群体。为了获得更多的野生稻资源,上山文化先民开始实施耕种行为,例如改良土壤、集中播种、定居守护、按季节收获等等。
从农业起源来看,只有上山遗址具备所有早期农耕生产的考古证据,这是上山遗址特殊之处。
严文明先生题词"远古中华第一村"
上山文化遗址的其他遗迹现象也同样重要,这些发现对于早期农业稻作起源和一系列社会经济改变有重要作用。比如房屋建筑,“定居和稻作起源同时发生”,我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先生称之为"远古中华第一村"。此外,还有一些水稻利用证据,比如早期陶器里肉眼可见孱合的稻壳,这都证明先民的生活已离不开水稻。
努力加餐饭
我们不禁提出疑问,上山先民已经过上了大口吃米的日子了吗?上山文化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所言强调,人类从洞穴走向旷野,农业的发展与形成绝非一蹴而就的,狩猎采集在上山先民的生活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作为狩猎对象,为何遗址中不见兽骨呢?主要受金衢盆地酸性土壤影响,被腐蚀掉了。
大口盆
观展过程成中,除了那一粒米外,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风格粗犷、造型奇特的大口盆了。在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众多器物中,大口盆数量众多,所以“上山文化”又被戏称为“大口盆文化”,可以说大口盆是上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这种陶盆敞口无盖、口部外延远远大于底部,倒过来犹如一个平底草帽,体态特征“独一无二”。
即便造型简单、形制简朴,但大口盆依旧保持着它的神秘,仔细观摩大口盆,会发现它的单侧常会附有两个耳朵似的把手,这把手为何只出现在一侧?把手的用途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也让考古专家们琢磨不透。
关于大口盆的功能也众说纷纭,作为一种器皿,是当锅还是当碗?是盛放液体还是固体?近期,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上山遗址出土大口盆的残留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量的稻壳用来制作大口盆,而大口盆的主要功能则是沥滤橡子等植物淀粉。
除了稻作文明,上山文化另一张“金名片”则是彩陶。展柜里一件件红衣陶器,印证了那一抹红是上山的底色,也是上山人最偏爱的颜色。绘有白彩的太阳纹符号、形似八卦的线条又引发观众的无限遐想......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厚重又古老,这块大地上的耕耘者一代代生活着,直至今日,或许因此,我们对家园、才有着特殊的、无法割舍的情感。诚如上山文化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所言,上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奠基,文明的种子从此生根发芽。
作者:张小筑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留守女孩学考古的榜样——斯坦福刘莉老师团队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42:530000北京著名地区公主坟 是哪位公主的坟墓(公主坟)
公主坟是秦朝和亲公主去世后的统一安葬地点。北京公主坟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皇家陵寝,坐落在北京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它的存在,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一个时代文化的传承。这座公主坟究竟是谁的陵墓也让不少人想要探究,北京公主坟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明清两代皇家公主的陵寝之一。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为巩固统治,将公主们嫁给了蒙古王公贵族,以维系与蒙古的关系。安葬地点我要新鲜事2024-01-22 20:04:020005吴承明: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上)
【《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者按】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不幸于2011年7月8日与世长辞。吴先生学贯中西,淹通今古,给经济史学界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对本刊的成长发展,吴先生始终给予热情的关怀和指导。在吴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本刊特发表方行先生整理的吴先生《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并约请与吴承明先生有较多交往的学者撰写回忆纪念文章,以纪念这位睿智可亲的前辈。0000江苏发现一种文字,距今大约4200年,甲骨文之前果然已有文字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系统的文字,按照文字演化的规律,之前必然存在“初熟文字”,以及“原始文字”。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一幅上古图卷缓缓拉开,让我们得以一窥上古真容。其中,关于中国文字演化的部分,虽然如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考古已经可以证实,甲骨文之前已经出现文字,比如本文所谈的内容,江苏就发现一种文字,比甲骨文早了上千年,且极有可能是帝尧时代的文字。我要新鲜事2023-09-24 20:04: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