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现一座王侯大墓,男女双棺皆空,推测尸体被古代盗墓者拖出
泗水王冢发掘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提起苏北,不少人的印象是比苏南落后,穷,是“欠发达地区”。其实在秦汉时刚好相反,苏北远比苏南先进和富裕,苏南才是“欠发达地区”。

在苏北这片土地上,两汉时先后出现过楚、吴、泗水、江都、广陵、彭城、下邳等诸多比较富裕的封国。这些封国基本上都被现代考古发现了,只有位于今泗阳县境内的古泗水国最为神秘,不见踪迹。
据《史记》记载,泗水国是位于吴楚两国之间的小国。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封常山宪王刘舜的小儿子刘商为泗水王,辖凌、泗阳、于县三县,东包今涟水、淮安市区,西括今宿豫。

刘彻为什么要在吴楚之间再设泗水国?主要是吸取汉景帝时“七王之乱”的教训,将泗水国作为一枚棋子摆在吴楚中间,一是削弱吴楚,再者监控吴楚,一旦作乱可让泗水出兵镇压。
可见泗水国虽小,但在诸侯国角力地位很重要。
刘商在位15年,死后由其子刘安世继位。刘安世短命,在位仅一年就死了。因为无子,由刘商的另一个儿子刘贺继王位。
刘贺在位20年,死后由其子刘综袭封。之后又传刘骏、刘靖两代。

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末代泗水王刘靖废为公,次年废泗水国。
西汉时泗水国从刘商至刘靖,传五代六王,历123年除国。
光武帝刘秀建东汉后,曾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恢复泗水国,封其叔父刘歙为泗水王。刘歙死后3年,即公元37年除国,前后仅存12年。
这样,两汉时期的泗水国,合计存在135年。

史书上有上述明确的记载,但泗水国的王城和王陵一直没有被考古发现,成为一大谜团,以至于有人怀疑泗水国是否真的存在过。
2003年,失踪近2000年的神秘古国曝光——泗水王墓被考古发现了。
泗水王墓的发现,可以称是当代盗墓者“逼”出来的。
在考古发掘前,泗水王墓所在区域内盗墓疯狂,河南、山东的外省盗墓者与泗阳本地及周边淮安、徐州的本省盗墓者,不时光顾。

泗水王冢位于今泗阳县三庄乡(今为“三庄镇”)境内。
这里有很多高出地面的土堆,凸出田间,当地人称为“墩”,传有“七七四十九墩”。
2000年前后,当地文物部门调查时,在三庄乡东部的邢西支渠与新邢马河之间,北至橡树村,南至李庄村,这片东西宽2500米、南北长7500米的范围内,发现了40余座土墩。
这些土墩是汉墓封土堆,也就是说40余座土墩,就是40余座汉墓,被命名为“三庄汉墓群”。


实际上,三庄汉墓群远不只40多座墓。民国时即已成名的考古学家尹焕章,曾于1950年代带领“华东文物工作队”到泗阳境内进行野外调查,在三庄及周边发现了70多座土墩(汉墓)。
这些汉墓由南到北,有规律地分布在一条中轴线的两侧,直抵北边的穿城境内。
大致分为5组,每组以一座封土最高大的墓为中心,四周分布着若干陪葬墓。

结合正南10里外的遗址疑似泗水国邑凌城遗址,江苏考古界早就推测,这里可能是古泗水国的王家陵区。
但是推测归推测,却一直没有实物考古发现。
2002年11月,南京博物院与宿迁、泗阳的相关部门联合成立考古队,抢救性发掘被盗墓者光顾的三庄汉墓群中的陈墩。
陈墩一号墓主是张姓女性,虽然出土了百余件文物,但没有出土有价值的、与泗水国有关的文物。

为了找到泗水国,当地政府和考古队都希望“再挖一座”。接下来发掘三庄汉墓群中的大青墩,是为了证实泗水国存在的学术需要。
当然公开理由,是“迫于泗阳汉墓群盗墓情况十分严重”而“抢救性发掘”。

大青墩发掘系“违规发掘”,严重点说,是“非法发掘”,考古队所持的竟然是过期作废的发掘许可证。笔者时在南京做文化记者,曝光了此事,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时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敢想敢干,为了寻找合适的发掘对象,他亲临三庄汉墓群,查看了周边的几个土墩后,选定了其中最大的一座土墩——大青墩。

大青墩属于三庄汉墓群中由北向南的第2墓组,以大青墩为中心,周围还有6座覆斗形汉墓。
事实证明,徐湖平颇有眼光,选择是正确的——墓主真是泗水国国王。
决定发掘后,成了“江苏省大青墩汉墓联合考古队”,实际上仍是发掘陈墩的一班人马,领队仍是南京博物院的陆建芳。
发掘采用“大揭顶”方式。

先在大青墩东侧开挖了一条5米宽的南北向探沟。当探沟挖至墩顶以下8米时,找到了墓坑,继而找到墓道。
墓道在墓坑正南,宽4.20米,长度10米以上。
在墓道西侧发现一上下两层的大型陪葬坑。
大青墩封土与其它汉墓常用的封填方式差不多,紧靠棺椁填的是防水性能极佳的青膏泥。青膏泥覆盖后加以夯筑,非常坚硬。青膏泥的最终深度和墓道总长度一,因未能发掘到底,没有搞清楚(此甚不规范,有违“见边见底”的基本考古要求),但已知厚度超过4米,封填很讲究。

青膏泥之上则改填人工土,逐层夯打。
泗水王墓系大型土坑木椁墓,墓向南略偏西5度。
封土全部揭去后,墓坑暴露。墓坑基本呈正方形的,长宽约为18.5米。
墓室由主椁室和南外藏椁、东外藏椁、西外藏椁组成。
主椁室长5.70米、宽4.40米、高1.70米。奇怪的是,在棺椁的正中竖插一根木柱,不知道何意。

发掘时,挖到封土堆下5米没有发现盗洞;考挖到8米时仍发现盗洞,考古人员暗自庆幸。但是两天后高兴不起来了——出现了盗洞。
这是早期盗洞,极大,上口直径约有10米,下口直径也有1.5米,称为盗坑更合适。
可以想见,这不是一两个盗墓者干的,应是泗水亡国后发生的“集体盗墓”行为。
盗洞在一层并排摆放的圆木下面。

这些木头没经过特意处理,连根带梢,摆放杂乱。为什么封土中会出现一层木头?以前在大型汉墓发掘中没有发现过,难道是盗墓者为防盗坑塌方和取物方便而摆放的?
但仔细观察又不像,有几根木头被人为砍断,形成了两个盗洞,径直向下,直通主墓室——竖插在棺椁正中的木柱,很可能是盗墓时放入的。
这层木头有可能是为了加固椁室上方封土,加大盗挖难度而有放的,但却给盗墓者指了路——正下方就是棺椁室。

考古人员移开一根根木头,继续往下挖。
首先挖到了南外藏椁。
这时,意外的惊喜来了,古代的盗墓者竟然没有盗南外藏椁,随葬品保存完好。出土了100余件随葬品,其中有两件国宝级文物。
一件木屋模型,是迄今中国考古发现的唯一 一件汉朝建筑标本,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空白,为现代复建汉朝贵族居所提供了最真实的标本。

这是一座完整的庭院,长286.5厘米、宽239厘米。前面有阙有大门,院子南、东、西三面有回廊。主体建筑位于正北,为两层廊式建筑。虽是建筑模型,但制作时一点不含糊,做工精巧,镂刻精细,历经近2000年,出土时门、窗启闭活动自如。
另一件是错金银铜机弩,被文物专家誉为“中国第一弩机”。
其珍贵一在工艺,采用错金银手法;二在图案,镶嵌一箭矢和两只雕,意思是“一箭落双雕”。将成语“一箭双雕”的最早出处提前了千年,而非源于擅长弓射的隋将长孙盛。

继续发掘,发现其他外藏墩也均保存完好,没有被盗:
在主椁室与南外藏椁之间还有一个空间(俗称“夹层”),里面也放满了随葬品。
在开启主椁室时,考古人员则由喜转悲,大失所望——与刚看见盗洞推测一样,被盗空了!
主椁室分东西二室,内各有一棺——这也打破了西汉帝王贵族同墓不同穴的葬俗。
东室放王后棺,西侧放泗水王棺,棺材明显比王后墓大,棺盖装饰繁复。

两棺里面什么也没有,空的。
蹊跷,即使盗墓者将随葬品全部盗走,尸骨总会要吧。但考古人员连一颗牙齿、一丝头发都没有看到。
再一看棺侧,考古人员基本上明白了。
推测泗水王墓被盗时,其尸体还没有腐烂,盗墓者把穿着殓服的王和王后的尸体拖出棺材,从盗洞吊到墓外寻找随身宝物……所以,考古人员见到两棺材内都是空的。

有人疑惑,当年王侯死后会穿殓服玉衣下葬,为什么泗水王墓里连玉衣片或是其他丧玉也没有发现一块?原因也在这里。
倒是在棺外老盗洞及周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器物,有漆器、铜器、金器、玉器、角器等文物。这些应是劫余遗丢之物,其中的漆器为案几残件,以戗金加漆绘技法装饰卷草等图案,制作考究,外形精美,可与之前陈墩汉墓出土的七子漆奁相媲美。
泗水王墓共出土漆木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等文物660多件,其中漆木器多达549件,不少是汉朝木质雕刻艺术之精品。

漆木器中的人俑、马俑等组成了几套王家出行仪仗车队,壮观、气派。
为什么被盗严重,还能出土如此多的东西?其实木俑这类漆木器,在早期盗墓中是没人要的,不值钱、没有用,到现代才是珍贵文物。
从周边外藏椁保存完好的情况来看,古代盗墓者对泗水王墓随葬品分布情况应该有所了解,不排除是当年参与造墓的民工或其子孙所为,不然不会放弃盗掘外藏椁和陪葬坑。

泗水王墓在发掘基本结束时,仍没有出土能证明墓主身份的文物和文字。为什么后来知道墓主是泗水王?
这又是意外的发现。
在清理主椁室椁板时,一喜欢摄影的考古人员发现上有小人影,便对椁板留意起来,进而发现了用火烙烧出来的“泗水王冢”、“王宅”等字样。

字烙在椁板的下面,所以民工平移时没有发现。
会是哪一代泗水王?有学者推测是第五代王刘骏或第六代王刘靖。但民工从墓室挖出的扰土中,筛出了一枚龟钮银印,印文“刘绥”,又把事情弄复杂了。
泗水国六王中没有叫刘绥的,龟钮银印也非王侯之印,推测刘绥应是泗水王的近臣内官,以印代殉。泗水王应为金印,估计早被盗墓者盗走了。


大遗址价值利用与相容使用的探索与实践——以临淄齐故城宫城核心区为例
《大遗址利用导则(试行)》对大遗址价值利用和相容使用做了明确解释:大遗址价值利用,是基于文物本体、文物环境、出土文物,以及价值内涵和相关信息资源等开展的利用活动;大遗址相容使用,是不以文物价值内涵传播为直接目的,但依托文物所在区域的土地、生态资源等开展的利用活动。我要新鲜事2023-04-20 14:23:050000尖角龙:北美大型角龙类(体长6-8米/鼻角向前弯曲)
尖角龙是一种角龙科恐龙,诞生于7650万年前-755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平均为6-8米,属于大型角龙类恐龙,光是颅骨就长达3米,因为它的脑袋上长有长达45厘米的鼻角,第一批尖角龙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尖角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26:320000中国古墓最多的城市 学校下面挖出600多座古墓 成为考古界趣谈
古墓考古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考古学家们挥动着铁铲,在土层里不断掘进,寻找隐藏在地下的宝藏。在我国某个城市出现了一个让考古界趣谈的奇景,学校下面挖出了600多座古墓,这是令人惊叹的数字。这个城市是我国古墓最多的城市,由于历史悠久,很多珍稀的文物都被保存下来。考古学家们发现,这些古墓装饰着精美的陶瓷和彩绘,这是当时的人们对死亡和阴间的想象。同时,这些古墓的设计也揭示了这个城市的社会结构与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9:20:520000河南出现吃人古墓 盗墓贼有去无回(古代凶墓)
河南出现一座会杀人的古墓其中埋藏着许多机关。大家在看盗墓类的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能够看到在这些墓穴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机关,并且在这些机关之下还埋藏了不少的盗墓贼,毕竟每一个朝代甚至每一个人的机关都是会有所不同,盗墓贼们在进入古墓之前一定会进行研究,尽量不让自己收到机关的威胁,但是即便如此,死亡的盗墓贼依然不在少数,而在之前我国河南曾经出现过一个会吃人的古墓,也被称之为我国第一凶墓。一、发现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08 18:13:390000盗墓者遇到不腐女尸会咋想?“就像刚睡着一般”,那感觉终生难忘
原题:英国人斯坦因西域盗宝秘闻(二)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一篇聊了斯坦因在中国西域“探险”开头,他与当地的“找宝人”(盗墓者)走到了一起,但在此后的西域活动中,才正式开始雇用中国人盗墓。⊙楼兰古尸体前的感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56: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