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声 | 积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释放红色文化鲜活魅力的重要作用
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培育民族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合有着重要意义。
重视内容创新
彰显红色文化深厚底蕴
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感和保持红色教育的鲜活性,就必须丰富以展现红色文化、红色制度、革命故事为载体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实体场所的内容形式,不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涵养民众家国情怀、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平台。要将做好日常的展陈作为基础性和优势性的重要工作,积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宣传、展示、感悟、追思等本职功能。同时,还要创新红色教育活动方式,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和德育功能。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形成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内涵丰富的红色教育范本,着力增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进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实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凝聚多方力量
凸显红色文化德育功能
为进一步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红色文化更好地发挥德育作用,必须要凝聚多方力量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和传承发展之中。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不断增强社会各界的“共同体”意识,吸引民众、社会组织、学校、社区等各方群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场所建立共建单位,举办相互支持合作的教育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贴近实效的红色主义教育,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进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之间的有机融合与展示,有效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教局限、提升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其释放红色文化魅力、涵养滋润人心、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作用。
加强理论阐释
弘扬红色文化价值意蕴
在灿若星河的华夏文明历史中,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启迪今人不忘历史、赓续薪火,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血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走进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是帮助民众更深刻地了解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形成发展的有效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是红色文化内涵不断挖掘和释放正向能量的过程。要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研究力量,蓄力广大科研工作者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实现经典文本与现实需要的有机结合,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积极宣传和研究红色文化内涵精神,在重大节点发出声音,引领正确价值导向。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和实物的研究与阐释,民众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红色足迹,重温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特别是让青年一代重新走过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途,在潜移默化中牢记使命、坚定信仰,从中不断汲取奋勇前行的精神滋养。
善用网络技术
拓宽红色文化资源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并成为民众与外界关联的重要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在新时代继续发挥正向价值,传承红色基因,就必须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特征和需求。利用网络技术将历史博物馆、党史馆、烈士陵园传上云端,以实现基地在新时代的意义和应有的功能。通过科技植入,民众可以利用计算机、手机进入“虚拟展馆”或“多维展台”,足不出户就能够借助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技术,在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图形、动画、三维场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悟红色文化精神的伟大与不朽。从而,进一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的重要作用,引导民众从红色文化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意见》还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他们所折射出的红色基因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承载着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对红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红色基因库重要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保护好、利用好。不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释放红色文化魅力的鲜红底色,鼓舞中华儿女坚强自立,勇担社会主义接班人使命,以绝不动摇、绝不懈怠的时代精神,实现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
(作者:闫慈)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悦读 | 何毓灵《亚长之谜》: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学者在干什么?
作者:陈翔《亚长之谜:殷墟贵族人骨的秘密》作者:何毓灵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2月定价:98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14:390000韩国出土中国钱币 其中有什么联系?(韩国考古)
韩国出现中国钱币意味着韩国曾经是中国领土。在2023年1月26日韩国的考古队进行考古的时候,在济州岛就发现了一个古代寺庙的遗址,在挖掘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中国宋朝的钱币,上面甚至还印制着大宋通宝,韩国的相关部门已经把这些钱币鉴定成为了古代文物。另外还出土了一些元宝,也是和我国有关,分别是咸平元宝以及治平元宝。考古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09:040001「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云梦秦简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1975年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发掘。竹简共1100多枚。内容以秦代法律、文书为主,另有《编年记》等,共9种。云梦秦简对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重要的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40:590000多数简化字古已有之,帐房先生外郎中也爱用,古代简化字咋来的?
古代民间的简化字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海南省海口市五公祠拜亭内,立有赵佶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碑文中“統御神霄,監視萬國,无疆之休”、“摹勒立石,以垂无窮”两句中的“无”字,被发现全是简化字,令人惊奇。其实,赵佶写简化字并非随性而起,与当时新一波汉字简化热的出现,不无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16:590000大展宏“兔”——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即将推出
|卯门生紫气,兔岁报新春。公元2023年,中华传统生肖纪年中的癸卯兔年如约而至。大展宏兔中国文物报社联合52家文博机构共同策划的“大展宏‘兔’——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正在紧张筹备,即将于春节期间在全国百余城市博物馆和公共文化空间同步推出,甄选319件兔主题文物,为喜迎新年的全国公众献上一份“文物新年礼”。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17: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