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高句丽遗迹

中国辽宁省、吉林省的高句丽族城址、墓葬等遗迹。高句丽族很早就生活在东北浑江、富尔江、鸭绿江一带。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置玄菟郡,以高句骊地为县。前1世纪朱蒙在辽宁省桓仁县一带建立了高句丽政权。公元3年琉璃明王移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魏晋时期高句丽与中原地区保持密切联系。427年迁都平壤。清朝末年,集安的好太王碑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华期间,日本人曾对集安地区的城址和墓葬进行调查和挖掘。1949年以后,吉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曾对各地的遗迹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城址 有平原城和山城之分,早期多山城,其后常是下面有平原城,旁侧山上设山城,例如集安县平原的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山城中以五女山城年代较早,可能是早期都城——纥升骨城。遗址位于桓仁县东北7公里的五女山上,下临浑江。山城西凭峭壁,南、北、东依山势于凹伏处以板状石块垒筑城墙,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300米,南有城门,城内有建筑台基址和水泉。平原城以国内城为代表。平面呈长方形,城墙用石砌筑,设有瓮城、角楼和垛台。西有洞沟河,另外三面设有壕沟。城内外都有建筑基址。为了防御,在国内城西北 2.5公里处筑丸都山城,并在通往国内城的南道筑霸王朝山城和望坡岭关隘;在北道筑关马墙山城,以拱卫都城。4世纪以后,高句丽的力量日益扩大,相继在形势险要的水陆通衢处构筑大量山城。现存城址有金县大和尚山山城、盖县高丽城山城(建安城)、辽阳燕州城山城(白岩城)、抚顺高尔山山城(新城)、西丰城子山山城、凤城凤凰山山城(乌骨城)、柳河罗通山城、吉林市龙潭山山城等,都是因山势叠石成墙,或设有角楼、垛台、女墙,有的还筑有外城,城内有池塘、水泉和建筑。5世纪时高句丽占有辽东郡治襄平(辽阳),改称辽东城。形成了高句丽由都城、平原城、山城组成的城郭体系。


墓葬 有石墓和土墓两类,多分布在富尔江、浑江、鸭绿江一带,以桓仁集安最集中。积石墓流行于3~5世纪,桓仁墓群时代较早,均为积石墓。集安墓群时代较晚,先为积石墓,后为封土墓。积石墓以碎石、砾石、石条为封,大体发展序列和形制为:积石墓→方坛积石墓→方坛阶梯积石墓→方坛阶梯石室墓→封石洞室墓。大体是顺山谷或河流走向排列成行。封土墓与积石墓并行交叉出现,盛行于6世纪。大体的发展序列和形制为:有坛封土石室墓→阶坛封土石室墓→封土洞室墓→封土石室墓。王室、贵族的封土墓构制宏敞,坟垄高大,其中有不少精美的壁画。集安的壁画墓中,除一座为积石墓外,均为封土墓,时间从4世纪中期至7世纪初,可分为3期:①前期为4世纪中期迄5世纪上半叶,壁画以墓主人生活画为主,绘于白垩土石壁上,如角抵墓;②中期为5世纪上半叶迄6世纪上半叶,除墓主人生活画外,出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及反映佛教内容的莲花、佛像、飞天、菩萨,如三室墓、长川 1号墓;③后期为6世纪中叶迄7世纪初,壁画直接绘于石壁上,以四神为主。从壁画可以了解高句丽历史文化,又能看到中原文化对高句丽的影响。


积石墓中出土有战国西汉时期的铜钱,有鼎、釜、甑、鐎斗等铜器,钁、臿、铧、镰、斧等铁器,均与汉魏时中原地区的形制相同。出土的鎏金器制作精巧、纹饰华美;金银器朴拙中见纤巧;黄釉陶器造型浑厚大方。
在集安墓群中,矗立着著名的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于414年为其父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树立的墓碑。
赵辉:当今考古学的陶器研究
一、为什么重视陶器我们为什么要重视陶器,我想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陶器是数量最大、最为主要的考古资料门类从陶器产生以来,陶器大概是考古学遗存里数量最大的人工遗物类别,直到明清,也是这样,只不过陶器到了这个时候,大部分已经进化为瓷器了。2、陶器形态复杂多变,是各种考古遗存中最为“敏感”的门类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36:380000明朝古墓未被盗 为何飘出现代毛巾 考古队挖掘后发现什么
湖北一座明朝古墓,经过几百年的岁月沉淀,却未曾受到盗墓贼的侵扰。然而,20年前,考古专家进入这座古墓,竟然在墓室中发现了一块现代毛巾,这一异常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困惑。为了妥善保护这座古墓,考古专家进行了慎重的保护性挖掘,然而在清理的过程中,他们又遭遇了两个不寻常的发现:一扇巨大的石门神秘失踪,以及一个现代工艺制作的毛巾。我要新鲜事2023-08-18 20:42:320004湖北荆门发现一具尸体 让专家看到接连后退(千年不腐)
湖北发现的一座楚国古墓里有一具没有腐烂的尸体。1994年的6月份专家在湖北荆门的某个村子里发现一座被盗的古墓,专家们赶紧上报给了上级机构,希望能够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省级的文物部门也很快给予了批示,另外警方也在抓捕这批盗墓贼;有着专业能力的考古专家在短短几天里就将这个古墓给展现出来,果然因为盗墓贼的原因让这座古墓里的大多数文物全都被盗,专家们也只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最后的棺材上。打开棺材我要新鲜事2024-01-02 19:46:140004杨朗:李济的生平与学术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