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发掘单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项目负责人:严辉、张鸿亮
东汉王朝共有12座帝陵,其中11座帝陵均位于河南洛阳境内,分布于邙山和洛南两个陵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结合“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对东汉帝陵及其陵园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勘探,勘探总面积256万平方米。已经对七座帝陵进行考古勘探工作,并对朱仓722#、白草坡村东汉帝陵陵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共计约14000平方米,取得了重要收获。
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位于洛阳市孟津县朱仓村西部,地处邙山陵区内。遗址由内、外陵园构成,内陵园平面长方形,四周有夯土基槽环绕,内陵园包括帝陵封土、地宫、封土东侧的1号台基建筑单元与封土南侧的建筑单元。外陵园位于内陵园东侧偏北,主要包括2号、3号台基,1号、2号院落建筑单元。在内陵园东侧发现一处门址,门宽约24.2米,折合汉尺约100尺。

1号台基建筑单元整体布局略呈方形,南部为夯土台基,台基北侧外围一周为廊道,中间区域为天井。台基南缘东、西对称分布有两处通道,西侧漫道、东侧阶道。台基西缘偏南有一阶道,空心砖踏步。
2号台基建筑单元整体布局呈长方形,中心为夯土台基,外围一周为廊道,中间区域为天井。台基中心东北角残留3个大型柱础坑。台基东、西两侧正中为主门道,分3级阶道,近台基向南北设有空心砖踏步可通至台基上,门道中部有东西向隔墙分为南北两部分。台基北缘偏东设漫道。台基南缘推测对称分布有东、西两处通道。外围设廊道铺设素面方砖,外沿有卵石散水。
3号台基建筑单元整体布局呈长方形,北侧为夯土台基,南侧为天井,环以廊道。台基南侧外沿有廊道。南侧天井铺设条形大砖,中间有南北向隔墙,分东西两部分。台基北侧、东侧、南侧东部廊道外沿发现有排水设施。
1号院落单元平面南北呈长方形,东、西两排房屋对称分布,中间为天井,院落封闭式,南部有1东西向门道与2号台基建筑群西侧廊道相通。房间一般面阔4.1、进深5米。屋内方砖铺地,墙体涂有白灰。
2号院落单元位于3号台基北侧、紧邻1号院落东侧。为一处小型的院落,平面呈“回”字形,一周为廊房,中间为天井。





白草坡村东汉帝陵属洛南陵区,位于伊滨区庞村镇白草坡村,墓冢封土已被夷平,原始封土直径约125米,墓道宽10米。截至目前,白草坡村东汉陵园勘探总面积19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首次发现陵园道路和疑似阙台遗迹。

通过上述一系列考古工作,明确了东汉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帝陵封土平面为圆形,直径多在130米以上,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为南向,长50、宽9米以上,且内收多级台阶,墓室为方形甲字形回廊墓。
东汉陵园遗址布局也逐渐明晰。东汉陵园采用内外陵园制度。内陵园是以帝后合葬墓为中心,周边有周垣或道路环绕。外陵园以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为主,集中分布在内陵园的东北侧。文献中记载的东汉帝陵陵园诸要素初步确认。帝陵封土东侧、南侧各有一处以夯土台基。东侧夯土台基整体夯筑,形制为内外陵园中最大,应为文献中记载的“石殿”。封土南侧建筑单元则由大面积排列有序的近方形夯土墩和夯土墙组成,有可能为文献中记载的“钟虡”。外陵园位于内陵园东部或东北部,一般由三组建筑单元组成。东部紧邻“石殿”分布的大型夯土台基应为“寝殿”;“寝殿”东部院落建筑则为“园省”;在“寝殿”与“园省”的北部的院落遗址,可能为“园寺吏舍”。内外陵园的建筑遗址,除主体建筑外,还附属有大量的廊房、天井、给水排水设施等遗迹。各建筑遗址之间相对独立、但又有通道相连接。





通过以上对东汉帝陵的一系列调查与发掘工作,为今后研究东汉时期陵寝制度的内涵与演变,以及进一步探讨各陵陵主归属等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为今后洛阳东汉帝陵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老外翻阅200年前的古书,发现中国古沉船,打捞出文物后卖2亿元
我要新鲜事2023-07-29 16:42:030000周振鹤:日本文化的幸与不幸
将近九十年前,匈牙利作家梅尔彻·伦吉尔(MelchiorLengyel)写过一个剧本,名为《台风》。在这个剧本中出现了一批在巴黎学习的日本留学生,他们在剧中有如下的对白:“西方数千年来发展起来的古老文化,我们日本人只要十五年就把它变成囊中之物了。西方学者花费三十年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们只要读五天书就握于掌中了。”0003北京城池宫殿的壮美秩序 始终围绕着一条子午线 即中轴线
中轴线,这是贯穿北京城池宫殿的无比壮美的秩序。它仿佛是一条指引人们心灵的子午线,在城市的脉络中勾勒出一幅绝妙的画卷。这条线索,也像是人体内脊骨的一道轴线,一直延伸到宇宙的星辰。在自然、社会、哲学与艺术中,这样的轴线皆呈现出奇妙的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8-31 19:39:040000陕西发现隋朝太子墓 找到了大量珍宝(隋朝古墓)
陕西发现的一个太子皇室墓葬可能是隋朝时期杨广的儿子。2005年陕西渭南某县城接到这样一个消息,有群众举报说在自己的田地里发现了一座古墓。这个农民并没有发现所谓的古墓,而是找到了一个盗洞。警察来到此处一看,果然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组织先是把这个盗洞给保护起来。于是向上级单位汇报这个墓葬被盗的情况,很快就有了考古专家来到此处进行调研。古墓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10-02 18:45: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