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00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宋辽金元(一)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15:416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详细名单戳~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这100个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专题!

(专题文字内容根据申报材料整理)

内蒙古辽上京遗址

遗址简介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上京是辽代始建最早、使用时间最长、最重要的首都。该遗址由清代史地学者张穆发现。辽上京遗址平面略呈“日”字形,由北部的皇城和位于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

1962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对皇城遗址勘探试掘;2001年至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进行试掘。2011年起,辽上京考古队对辽上京皇城的城门址、城墙、道路、宫殿基址、佛寺基址等重要遗址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和研究,获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从考古学上首次确认辽上京宫城的形制规模;首次认识到辽上京皇城、宫城存在东向轴线布局;初步搞清了辽上京皇城主要布局和功能分区;初步厘清了辽上京遗址辽金时期沿用的情况。辽上京“日”字形平面布局是契丹统治者“因俗而治”治国理念的物化表现;皇城内有宫城形成“回”字形格局,突出“皇权至上”思想,是契丹统治者对汉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

辽上京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的一种新模式,对于金、元、清诸王朝都城营建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康通宝

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发掘工地全景

(气球照片,下为东)

辽上京遗址全景图

乾德门出土鸱吻

西山坡塔基出土泥塑像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

张郁、塔拉、董新林、汪盈、肖淮雁、左利军、艾婉乔、卢亚辉、王子奇、张亚强、岳够明、李春雷、冯吉祥、郭勇、李权

内蒙古元上都遗址

遗址简介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地处闪电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全面考古测绘的基础上,对遗址的南关厢、西关厢、明德门、御天门、大安阁、穆清阁、外城北门、外城西门、皇城角台及城址周边的羊群庙祭祀遗址、砧子山墓地等进行了重点发掘。元上都的城垣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宫城为长方形,位于皇城正中偏北处,夯土墙两侧用青砖包砌,内有40余处宫殿基址。皇城为方形,位于外城东南部,墙体两侧用自然石块包砌,四角建有高大的角楼。外城在皇城的西、北两面,由皇城的东、南两墙延伸夯筑而成,分为北部的“北苑”和西部的“西内”两部分。城址整体平面呈方形,每边长2200余米,四周建有宽约26米的护城河。元上都四关范围广大,有官署、仓址、大型院落、驿馆、店铺、民居和兵营等几类遗存。在城外西北方的龙岗下,有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设计修筑的防洪大坝——铁幡竿渠。

作为元朝“两都巡幸制”的夏都,元上都整体布局既具备了中原城市的传统模式,又明显地体现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特色,对13至14世纪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白瓷勺

琉璃建筑构件

龙形鸱吻

元上都城墙与护城河

元上都遗址航拍全景图(西北—东南)

主要发掘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

魏坚、塔拉、杨星宇、张亚强、李权、宝力格、王仁旺

黑龙江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遗址简介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上京城是金王朝修筑和使用的第一座都城,是金代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考古发掘首次从考古层位学上确认了城址的营建使用情况,确认城址的始建年代为金代。通过考古勘探及发掘,进一步探明了皇城的布局和沿革,皇城内大致可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三个部分,中部自南向北有五重建筑基址整齐地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采取门址-殿址依次排列组合的布局,东西两侧有回廊基址,殿基平面呈“工”字形。皇城内建筑址至少存在金代早、晚两个时期的遗存。考古发掘也确认了皇城通往外城(南城)的街道路网体系。以上京城为中心,其周围分布有若干处不同规模和性质的金代遗存,成为金上京大遗址的有机组成部分。

金上京城不仅是统一的金王朝政权的象征,也是体现以女真族为主体的北方渔猎民族发展进程的物化标志。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我国古代兼具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特征的一处重要的大遗址,对于金上京城址的综合研究,初步揭示出宋辽金三代都城建制的联系与渊源,金上京城的规划理念承上启下、影响深远,对于探索认识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阿城刘秀屯宫殿基址

阿城刘秀屯宫殿址御炕遗迹

彩釉花纹砖

龙纹瓦当

人物故事铜镜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

李陈奇、赵永军、赵评春、刘阳 等

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城遗址及官窑遗址

遗址简介

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城遗址是南宋王朝的都城遗址,城内还发现了同时期的官窑遗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持续考古勘探与发掘,考古工作者基本确定了南宋皇城的四至范围,明确了德寿宫南、东、西宫墙范围,同时发现了曲折的水渠、水池和假山等园林建筑遗迹,以及中轴线位置的大型夯土台基等宫内建筑遗迹,基本可以确定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御街的走向和范围。此外还发现了部分南宋城墙、城门、太庙等一批重要官式建筑、南宋官窑遗址、南宋制药作坊遗址、紫城巷与劝业里的南宋供水系统遗迹、太学、宗学和府学遗址。

考古工作为研究南宋临安城城市布局与沿革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点,也为探讨钱塘门始建年代、建筑技术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还为实证西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价值提炼和遗产展示等提供了实物佐证和学术支撑。官窑遗址发现的南宋瓷器对系统研究宋代制瓷工艺有极高的价值,也为深入研究南宋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问题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德寿宫遗址2005-2006年发掘之水闸遗迹

龙泉窑青釉刻莲瓣纹碗

龙纹瓦当

陶迦陵频伽脊饰

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全景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提供)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文物考古所 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

徐苹芳、朱伯谦、李德金、蒋忠义、姚桂芳、卓军、陈元甫、王海明、安家瑶、陈元甫、杜正贤、董新林、朱岩石、何利群、唐俊杰 等

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

遗址简介

山东青州龙兴寺创始于南朝刘宋,历北魏、东魏时期发展,唐宋时期是龙兴寺的鼎盛时期,而于明代洪武年间湮灭。1996年10月,在遗址北部发掘北宋末年或金朝早期佛教造像窖藏一处。清理后出土各类佛教造像600余尊、钱币142枚、陶瓷器2件,这批造像大部分还保留着原来的彩绘和贴金彩绘的颜色有朱砂、宝蓝、赭石、孔雀绿、黑、白等天然矿物质颜料,有部分造像躯体或衣饰上甚至还有用各种颜色绘制的人物故事画面,为这次清理出土的极品。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出土佛造像数量之大、雕刻之精、贴金彩绘保留之完整、时间跨度之长,前所未有。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出土,弥补了中国佛教考古研究中,对北魏和隋唐之间,特别是东魏和北齐佛教考古研究实物资料之不足,为中国佛教考古和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东魏贴金彩绘石雕背屏式佛菩萨三尊像

东魏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佛像拼接修复现场

龙兴寺佛像发掘现场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

潍坊市文物管理办公室、青州市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

夏名采、孙敬明、王华庆、孙新生、王万里、姜建成、盛志刚、庄明军、杨华胜、刘华国 等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6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