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两周(三)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详细名单戳~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这100个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专题!
(专题文字内容根据申报材料整理)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
遗址简介
金沙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西北的原金沙、黄忠等村,是中国长江上游青铜时代的古蜀国都邑遗址。遗址堆积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年代约距今4000至2500年,涵盖新石器时代的宝墩文化遗存,商周时期的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和新一村文化遗存。其中,距今3500至2500年的遗存是金沙遗址的主体堆积,发现了大型房屋建筑基址、大型滨河祭祀场所、居住区、墓地等重要遗迹。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象牙、陶器等文物数万件。
金沙遗址的发现将成都的建城史提早到距今3200年前后。金沙遗址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商业街船棺葬遗址共同建构了长江上游先秦时期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4个阶段,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表明其独特而多元的文化面貌是构成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2001年金沙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5年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2006年被批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获批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07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在金沙原址上建成开放,2012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青玉十节玉琮

铜立人

“太阳神鸟”金饰

2007年文保人员对金沙遗址出土象牙进行修复保护

陈列馆鸟瞰图
主要发掘单位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等
发掘领队及历年主要发掘参与者
王毅、朱章义、张擎、周志清、江章华、刘骏、陈云洪、唐飞、王方、陈剑、姜铭、何锟宇、王林 等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遗址简介
周原遗址是周王朝崛起和建立后最重要的遗址。遗址所处区域发现大量商代晚期的土著遗存和西周时期的城墙、宫殿、墓葬、水网系统、手工业作坊和青铜器窖藏等遗迹。
其中,商代晚期遗址为土著遗存的中心遗址,发现刘家文化、碾子坡文化、郑家坡文化的遗存;西周时期遗址为周王朝最大的遗址,发现城墙、宫殿、铜器窖藏、手工业作坊、贵族墓葬、水网系统、道路等早期城市的指标性遗存。
总体来说,周原遗址是从先周时期开始一直延续整个西周时期的一处大型都邑聚落,遗址内发现的各类遗迹、遗物对于研究西周建筑、礼制,乃至整个西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都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1982年,周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宝鸡市政府批准成立周原博物馆;2016年,依托周原遗址而建设的国内首座国际化考古研究机构——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建成开放。

1976庄白一号窖藏清理和绘图

2014年凤雏M11

凤雏甲组全景照

胡(?)簋

五祀卫鼎
主要发掘单位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等
遗址发现者、历任发掘领队、主要参与发掘人员
张长寿、俞伟超、徐天进、王巍、王占奎、曹玮、徐良高、雷兴山、宋江宁、孙庆伟、曹大志、种建荣;徐锡台、刘士峩、孙周勇 等
陕西西安丰镐遗址
遗址简介
陕西西安丰镐遗址为西周时期都城遗址。作为伴随着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起为数不多的成长发展的重要遗址之一,丰镐遗址于1933年被前北平研究院史学会的徐旭生、苏秉琦等在沣河沿岸开展第一次考古调查时发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市文物管理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先后在丰镐地区进行过一系列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通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工作,发现的包括大型建筑基址与宫殿区、铸铜、制骨、制陶等手工业遗址、以井叔家族墓地为代表的大片墓地、多处青铜器窖藏等在内的一大批西周遗存,为全面掌握丰镐遗址地下遗存分布状况以及探索和研究丰镐遗址聚落布局及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迄今的考古工作确定丰镐遗址为西周都城遗址,初步建立了西周考古学文化分期断代序列,奠定了西周考古学的基础。以 H18 为代表的先周文化遗存的发现为探讨和研究先周文化、商周断代提供了重要资料,确定了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划分标准。
2011 年以来,考古工作者通过整理历年考古发现资料,利用 RTK 采集所有遗存的地理信息,初步建立丰镐遗址考古地理信息系统,为研究丰镐遗址聚落布局和制订丰镐遗址保护、利用及展示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平台。

1983-86M157全景(北-南)

多友鼎

乳状袋足陶鬲

牺尊

丰镐遗址鸟瞰图
主要发掘单位
前北平研究院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市文物管理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等
发掘领队及历年主持发掘者
徐旭生、石璋如、苏秉琦、王伯洪、石兴邦、张长寿、梁星彭、卢连成、徐良高、付仲杨 等
徐锡台、胡谦盈、郑洪春、戴应新、郑文澜、岳连建 等(参与发掘者)
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
遗址简介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南,是秦国定都时间最长的都城。早在20世纪30年代,前北平研究院的徐旭生、常惠等先生就对秦雍城遗址进行过考古调查。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考古工作持续进行。
秦雍城遗址由城址、秦公陵园、国人墓地、郊外离宫建筑遗址、祭祀遗址等部分组成,总面积约51平方公里。遗址面积大,布局清楚,内涵丰富。雍城秦公陵园规模宏大,布局规整,是秦国陵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属于集中公墓制,但各个陵园中围沟的出现,及三岔陵园的独立设置,表现出向独立陵园制发展的趋势,在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而秦公一号大墓是目前考古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先秦墓葬,殉人数量也是最多,下葬所用木碑、黄肠题凑葬具均是时代最早的,对于先秦陵墓制度及音乐史、古文字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雍山血池祭祀遗址、吴山祭祀遗址、宝鸡下站祭祀遗址的考古发现,揭开了畤的神秘面纱,为了解、研究畤祭文化提供了真实材料。
秦雍城遗址在秦文化考古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且秦雍城遗址在东周列国都城中保存状况最好,取得的考古成果对于东周列国都城考古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在大遗址展示、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动物纹瓦当

刻铭石磬

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发掘现场

秦雍城鸟瞰图

青铜建筑构件
主要发掘单位
前北平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凤翔区博物馆 等
遗址发现者、发掘领队及历年主要发掘参与者
徐旭生、徐锡台、韩伟、吴梓林、吴镇烽、尚志儒、焦南峰、田亚岐、杨哲峰、杨武站 等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遗址
遗址简介
马家塬战国墓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某支首领和贵族的墓地,以竖穴偏洞室墓为多。墓葬规模与其阶梯数量、洞室面积、车的数量、随葬品多寡和精美程度成正比,其以独特的墓葬形制、华丽的车辆、复杂的人体装饰以及蕴含多种文化因素的遗物而闻名于世。出土车辆、金银器、玻璃和玻璃态制品种类比较丰富,使用范围广泛,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
该遗址反映了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文化的面貌,这种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融合体是研究这一时期西戎文化、秦戎关系、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古代车舆发展、演变以及古代工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发掘进行同时,多家单位通力合作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中国古代车舆价值挖掘及复原研究”项目以马家塬墓地出土车辆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古代车辆的文献及实物资料,利用多学科最新技术提高了车舆解剖发掘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取了原始信息,充分揭示古代车舆制作蕴含的科学和技术,利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示了古代社会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

M6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

M14-1车复原实物

金带钩

银张弓武士

墓地远眺图(东南-西北拍摄)
主要发掘单位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家川县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等
发掘领队及历年主要发掘参与者
王辉、谢焱、周广济、赵吴成、赵雪野;刘兵兵、冯维伟、妥占玉、邓天珍、陈建立、赵西晨、林怡娴、李悦、洪梅、谢安珍 等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52:350000曹操盗墓很出名,但同时代有一个盗墓者比他更狠,直接挖皇陵
三国疑冢成因分析——时代原因·盗墓贼给现代考古出难题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历代墓葬中,三国时期墓葬疑冢最多,这是为什么?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主要从时代背景方面进行分析。这是我前几年出版的《三国大墓》一书中,写过的内容,在以前的头条号也曾聊过相关话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56:150000奥古斯丁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15米/尾巴有身长一半)
一般来说,食草恐龙都是体型较大的存在,因为它们为了生存,会吃很多植物。而说到食草恐龙,剑龙、腕龙是比较出名的,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奥古斯丁龙,它也是一种大型食草恐龙,出土于阿根廷,一起去认识看看。奥古斯丁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9:22:2700022018最新世界考古十大重大发现 一万多年前的面包见过吗
导语:2018年已经过去,在过去一年里考古事业依旧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有很多东西都没逐渐发现,那么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哪些呢?探秘志带大家了解2018最新世界考古十大重大发现吧。1、古老绘画在南非开普敦的布隆博斯洞穴中,意外发现了目前最为古老的人类绘画,创作时间大约在73000年前。2、人类颌骨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25:480000易德生: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38: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