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皮特·里弗斯传》:我们所不熟悉的皮特·里弗斯
作者:何文竞

Pitt Rivers——The life and archaeological work of lieutenant-General Augustus Henry Lane Fox Pitt Rivers,DCL, FRS, FSA. By Mark·Bowde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皮特·里弗斯(Pitt·Rivers)将军都是考古学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但囿于中文资料的局限,包括笔者在内的国内学人大多对皮特·里弗斯的工作和贡献认识不深。最近笔者有幸读到英国历史纪念物皇家委员会马克·波顿(Mark·Bowden)先生的《皮特·里弗斯传》(Pitt Rivers——The life and archaeological work of lieutenant-General Augustus Henry Lane Fox Pitt Rivers, DCL, FRS, FSA),通过马克·波顿先生的介绍认识到了一位“全新的”皮特·里弗斯。
博物馆与公众教育
熟悉皮特·里弗斯将军的读者都知道,将军是进化论的忠实支持者和热心传播者,对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自始至终将军都是秉持这一理念。将军发现19世纪下半页的博物馆系统大有问题,许多博物馆的陈列杂论无章,不成系统,让一般观众难以看懂,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皮特·里弗斯认为博物馆不应都是研究性的,还应该多建一些教育型博物馆,观众可以自己主导参观,展品应该按照其演化顺序陈列出来,让观众了解器物演化和文化发展的规律。
将军一生热衷于收藏,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发行,将军读后即将自己的收藏进行严格的分类,后来又参照生物演化论提出文化演化的理论。1874年,将军将一些重要的与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相关的收藏暂借到位于贝瑟尔格林(Bethnal Green)的南肯辛顿(South Kensington)博物馆分馆保存展出,前提条件是要按照他的分类标准陈列文物。至1881年由于理念不同,将军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收藏的归宿,1884年将军将这些收藏捐献给牛津大学,这样便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藏品的教育功能。晚年的将军继续收藏与人类学相关的文物,大多数保存在法拉姆(farnham)博物馆。
将军晚年认为博物馆一定要能吸引人,要有运动、娱乐和休闲功能。在将军主导下建成的拉莫公园(Larmer Tree Gardens)其实已经是一个博物馆类的主题公园了,在这里除了有法拉姆博物馆外,还有动物园、绿地、野餐亭、餐厅、雕塑、塔楼、露天剧场、演奏舞台等等,园内经常进行各种表演活动。由于公园面积太大,园里还提供100辆自行车供游客使用。为了吸引外地游客,将军后来还在园内建了一座博物馆酒店,食宿的价格都比较低廉。虽然动物园最初设立的目的只是为了引入外来物种以及做野生动物的跨种杂交实验,但游客经过申请也可以进入参观。1899年,法拉姆博物馆参观人数达到12611人次,拉莫公园的游客更是达到44417人次,这在一百多年以前可是不小的成就!
实验考古
自1860年代开始,皮特·里弗斯将军就做了一系列模拟燧石器、骨器和鹿角工具的使用实验。比如1875年为弄清史前人类如何开发白垩石,将军仿照史前时代的工具用鹿角制作镐头、楔子等工具进行白垩石挖掘实验,根据将军的实验挖掘一个0.9立方米的白垩石坑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挖掘8.2立方米(将军所发现的最长的史前白垩遗迹坑的容积)共花了12个小时。
在克兰伯恩·切斯庄园(Cranborne Chase)时期,将军精确地测量各种现代家养动物的骨骼数据和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数据,进而比对各种动物现生种与古代种的异同。不光是动物,将军也非常注重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发掘工作之余将军还测量了许多遗址附近居民的体质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和遗址中出土的人体骨骼进行比照。
1893年10月至1894年5月,将军发掘了沃尔长墩墓地(Wor Barrow),之后便开始测量和记录沃尔长墩墓地旁边探沟的自然沉积情况,特别注意到小碎石的沉积与淤土的形成过程,这类实验与将军同时代的学者和晚一辈学者中都没人做过,直到1960年在英格兰威尔特郡才有学者开始系统地开展埋藏学研究,模拟自然沉积过程以及研究各种材料的腐蚀风化过程。
早在1892年,将军就意识到陶器中所包含的石英颗粒、砂岩颗粒、燧石颗粒和贝壳小颗粒物等信息可以用来研究陶器的制作地以及烧造窑厂,进而研究古代的贸易路线。虽然在当时还不具备如此深入研究的条件,但将军的思维模式无疑是超前的,这些实验在现代都成为现实,也是当代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对KING JOHN'HOUSE的修缮、保护与研究
KING JOHN'HOUSE被认为是供英王约翰一世(1166?1216年)游猎时休息的一个中世纪的乡间别墅,后经过多次修缮改建。至19世纪末,从外观上看该别墅只是一座普通的旧房子。1889年房屋被腾空,皮特·里弗斯将军因此有机会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查、修缮并研究房屋的建筑风格和建造年代。
将军的工作原则是精确登记每个建筑构件的位置和状态信息,修缮过程中保留中世纪和都铎王朝时期的建筑,晚期的改建和装饰则予以清除。墙体和栅栏表面后涂的泥灰与颜料被剥离下来,露出中世纪的结构,现代的炉箅被从火炉中取出,中世纪的窗户被修复完整。将军还根据房屋的构造和布局关系找到了早期的塔基。工作过程中每一个房间、每一块建筑构件都有编号,甚至连砖块和石头的位置都得到了细致的记录,必要的情况还要进行绘图,甚至于制作模型。修缮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在将军的指导下井然有序。
修缮后,将军将KING JOHN'HOUSE打造成了一座小型博物馆,里面陈列一些绘画作品,用以展示绘画发展的历史,地下室被整理成阅览室对外开放。将军的工作方法直到100年后的今天对古代建筑的调查修缮工作依然有借鉴意义。
《皮特·里弗斯传》基本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兼顾将军的工作领域,系统且全面地介绍了他的一生,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是——引言、改进现代步枪、婚姻家庭生活、民族学与人类学、早期的田野考古、古代遗迹巡查官、克兰伯恩·切斯庄园的发掘、公众教育、科学考古之父。传记的内容非常丰富,上面的介绍只能是挂一漏百,想要了解将军或者对19世纪下半叶考古学发展史有兴趣的朋友们一定要读一下这本将军的传记,相信多数人对考古学史会有崭新的认知。通常一个人对于一个学科如有开创性的卓越贡献往往被冠名为“××学之父”,皮特·里弗斯将军就是这类人物,只要是研究考古学的技术史、方法史、学术史,将军必然是一位绕不开的人物,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一些其他贡献还会不断的被重新认识??
作者单位: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2020年游学——丝路明珠永登县
永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邻甘肃省皋兰县和景泰县,南接兰州市红古区和西固区,西靠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境内祁连山脉及庄浪河、大通河纵贯,北有乌鞘岭横亘,南有黄河环绕,是河西走廊之门户,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要道。永登地处甘青交接地带,自古为多民族聚集之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各种文化在这里兼收并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9:470000巨型泰坦龙:戈壁巨龙 体长最大20米(尾椎骨多达35块)
戈壁巨龙是一种蜥脚形亚目恐龙,它诞生于白垩纪的早期,被认为可能是泰坦巨龙类恐龙的一种,体长最长可达20米,而体重最重则达到了20吨,尾巴和脖子尤其长,而戈壁巨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甘肃省发现的,其中的尾椎骨数量比较多。戈壁巨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34:270001被视为摇钱树的克拉运河泰国为何迟迟不敢开工顾虑在哪
克拉地峡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航道,一直被认为是泰国的摇钱树。由于巨大的建设成本、技术挑战和环境影响等因素,泰国迟迟未敢开工。克拉地峡运河的建设对泰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考虑这个项目时,泰国政府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境和地缘政治等多个因素,并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克拉地峡运河的建设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泰国需要做出明智的决策,权衡利弊,确保该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对国家发展的实际贡献。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16:490000汉武帝陵墓有“压石冢”传说,风水师推荐理由仅4字,刘彻动心了
汉武帝茂陵选址因素本文作者倪方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营建始于公元前139年。汉朝皇帝有即位第二年就营建寿陵的制度和风俗,《汉旧仪》上是这样说的:“天子即位,明年,将作大将营陵地。”汉武帝也不例外,公元前140年,他接了老爸汉景帝的班,当上皇帝。第二年就组织、招募民夫,给自己修造陵墓。汉武帝“寿陵”基址选在槐里县茂乡。为什么选在这里?这就要说说汉朝皇陵的选址制度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20:560000荐书:《汉兴》刘邦从小亭长到大汉皇帝的逆袭之路
西汉高祖九年(前一九八)十一月,为了安定东方,刘邦命令齐、楚两国的旧贵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与田氏举家迁徙,定居关中。第二年,齐国临淄一位名字叫“阑”的狱史被捕,他被指控的罪名是“从诸侯来诱”。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05: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