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40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旧石器时代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1:22:581

作者:活动办公室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详细名单戳~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这100个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今日起,“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专题,敬请关注!

北京周口店遗址

遗址简介

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仰韶遗址后即刻来到北京房山周口店,开启了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大幕;自1929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裴文中先生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以来,经过中外学者和我国学者百年的努力,周口店遗址已成为包括27处地点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群,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遗址除发现古人类化石外,还发现了近十万件“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数百种哺乳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尤其是周口店遗址发现的用火证据是世界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发现的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这个重要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目前,周口店遗址已成为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基地在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她的材料最丰富、最系统和最有科研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东亚地区,直立人和智人的演化与生存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周口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53年,在北京猿人遗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300平方米的“中国猿人陈列馆”,并于同年对外开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

1936年北京猿人洞发掘现场

2009年周口店发掘剖面

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

刮削器;尖状器

硕鬣狗骨架

主要发掘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所、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等

发掘领队及历年主要发掘参与者

斯丹斯基、丁文江、李捷、布林、杨钟健、裴文中、卞美年、贾兰坡、刘宪亭、赵资奎、李炎贤、袁振新、高星 等

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

遗址简介

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发现于1974年,该遗址不仅出土了“金牛山人”化石,还发现丰富哺乳动物化石、人类使用的打制石器、人类居住面和人类用火的遗迹,是距今20多万年前东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居住遗址。金牛山人是一个20-22岁的青年女性个体。人骨表现出进步性和原始性混合的特征,属于古老型智人,铀系测年为距今约26万年。

遗址还发现有灰堆、用火遗迹、大量哺乳动物化石、200件石制品等。金牛山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以及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存,为探讨早期人类适应东亚大陆北部地区更新世环境,不断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证据。尤其是将该遗址用火遗迹、动物骨骼及碎片与石制品的空间分布等发现综合起来观察,结合人类化石的体质特征的进步性来考虑,更是为我们开启了认识中更新世晚期东亚地区古人类与旧石器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区域性特点等课题的非常重要的新窗口。

2004年,辽宁省大石桥市金牛山遗址博物馆成立。

1990年金牛山遗址A点加固现场

金牛山遗址A点发掘现场

金牛山遗址发现的灰堆

金牛山人部分化石出土情况

金牛山人骨骼化石

主要发掘单位

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等

发掘领队及历年主要发掘参与者

张森水、吕遵谔、孙守道、郭大顺、顾玉才、傅仁义 等

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

遗址简介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阳原县东部桑干河畔,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自1921年发现以来,目前已发现早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之末的遗址超过300处。经过100年,尤其是最近30年来的辛勤耕耘,包括小长梁、东谷坨、许家窑-侯家窑、虎头梁等上百处古人类活动遗址的发现,记录了东亚人类近200万年来的连续演化历史,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泥河湾遗址群发现数量多,分布集中,遗址延续时间长,自170多万年至1万年间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接近完整,没有大的缺环,古人类演化关键阶段都有重要遗存发现。马圈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确认时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提供了东北亚地区最早人类的生存证据;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经发掘陆续获得包括上颔骨、下颔支、臼齿等古人类化石20件;于家沟遗址发现有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剖面,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制品、装饰品以及陶片等。提供了研究华北地区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重要材料;埋藏文化遗物的地层为研究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化、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丰富材料,是研究东亚地区人类起源演化的经典地区和典型材料。

2021年,泥河湾遗址博物馆获得立项,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建设。

1976年侯家窑遗址发掘现场

侯家窑遗址发现的“许家窑人”化石

马圈沟遗址第Ⅲ文化层石制品组合

于家沟遗址文化遗物组合

泥河湾研究中心全景

主要发掘单位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等

发掘领队及历年主要发掘参与者

贾兰坡、王择义、盖培、卫奇、尤玉柱、谢飞、高星、石金鸣、李珺、张晓峥 等

山西襄汾丁村遗址

遗址简介

丁村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的汾河河畔,该遗址发现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我国正式发掘的第一个露天旧石器遗址。它因发现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丁村人”而备受关注。丁村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典型代表,对探索古人类演化以及10多万前人类对黄土高原地区的适应生存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遗址出土有数量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等,并发现地震裂缝、石器制造场等遗迹现象。综合来看,丁村遗址内涵丰富,自旧石器时代早期延续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旧石器时代中期最为典型,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典型代表。

丁村遗址的石器工业特征鲜明,早期和中期以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石核类型多样,包含大石片生产和普通石片生产两个体系。丁村遗址的发现,对于构建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起到了关键作用。丁村遗址开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和持久影响。丁村遗址作为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主持发掘研究的旧石器遗址,吸引了诸多人员的参与,培养了一大批旧石器人才,间接推动了我国旧石器考古事业的发展。

丁村54100地点1976年抢险发掘

丁村遗址54100地点保护坝

丁村人类化石

老虎坡遗址人工遗迹俯视

石制品组合

主要发掘单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西省文物局、襄汾县文教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丁村文化工作站 等

发掘领队及历年主要发掘参与者

王择义、丁阶三、贾兰坡、张德光、王建、王益人 等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

遗址简介

水洞沟遗址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黄河岸边,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祥地。遗址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接壤的荒漠区。水洞沟遗址考古工作始于1923年对第1地点(SDG1)的发掘。大量古人类活动遗存的发现,再次实证了水洞沟作为早期现代人在东亚迁徒、扩散和技术交流驻足地的丰富内涵,被我国黄土之父-刘东生先生誉为“中国旧石器考古文艺复兴”的标志。

水洞沟遗址不仅标志着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最有代表性遗址之一,在东西方旧石器文化对比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遗址中出土带有西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技术特点的文化遗存,存在远古时代东西方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的证据或可能性,对现代人起源与扩散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2020年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出土重要遗物

高星在水洞沟第2地点考古现场

水洞沟遗址保护碑

主要发掘单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博物馆、原宁夏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等

发掘领队及历年主要发掘参与者

德日进、桑志华、裴文中、李炎贤、胡寿永、计宏祥、盖培、科列班诺娃、特洛菲莫夫、钟侃、王惠民、高星 等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