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知 | 看!这些从浙江划来的史前独木舟
作者:王永磊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是在荷兰格罗宁根(Graningen)的庇斯(Pesse)发现的,距今一万年左右。因为得天独厚的保存条件,浙江已发现3条保存比较好的史前独木舟,分别是萧山跨湖桥独木舟、余杭茅山独木舟和余姚施岙独木舟,是我国考古发现明确的史前独木舟的唯一省份。
我国最早的独木舟是跨湖桥独木舟,属于跨湖桥文化,距今约8000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之一。跨湖桥独木舟发现于遗址所处的湖相堆积中,因取土破坏,该独木舟仅残存一部分;残长5.6米、最宽0.52米、内深约0.15米;船头保存较好,呈上翘状态,材质为松木;其周围散布一些平行的长木和编织物,发掘者和一些研究者认为此舟可能是一条边架艇,能够用于大湖和近海航行。

图一 跨湖桥独木舟
茅山独木舟,发现于茅山遗址良渚文化中期古稻田里的一条河沟岸边,整体保存较完好,距今约5000年;全长7.35米、最宽0.45米、内深约0.23米,材质为马尾松。

图二 茅山独木舟
施岙独木舟,发现于施岙遗址古稻田良渚文化晚期田埂中,可能是残损后被用作了田埂的垫木,因埋藏较浅,整体开裂较严重,仅保存船身部分,船头、船尾均不存,一端略上翘,可能已接近端部;残长5.6米、最宽0.8米、内深约0.1米,材质为枹栎。

图三 施岙独木舟
另外,田螺山遗址还出土了一件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7000年左右的独木舟模型器,尖头方尾,中间是方形的船舱,已非常接近后世的木板船,长35.5厘米、宽10厘米、高6厘米。

图四 田螺山木舟模型器
除独木舟外,各地史前遗址也出土过一些舟形陶器。浙江余姚井头山、河姆渡、田螺山、萧山跨湖桥、余杭卞家山、杭州水田畈、江苏常州圩墩、吴江龙南等遗址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木桨。余杭南湖遗址还曾出土一条良渚文化时期的竹筏。独木舟和竹木筏为代表的舟船构成了史前时期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

图五 田螺山出土木浆
近代公路、铁路交通发达以前,南方地区因水网密布,出行的主要方式是靠舟船,因此有“南船北马”的说法。《越绝书》记载越人“以船为车,以辑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史前时期,在马、车出现以前,独木舟、筏为代表的船,在水上捕捞、交通运输、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更重要作用,尤其水上的交通运输、交流比陆上更便捷、作用更大。
东部沿海的许多遗址中出土有较多的淡水鱼和海鱼。河姆渡文化的河姆渡、田螺山遗址中均发现了大量鱼类骨骼,包括乌鳢、鲤鱼、鲶鱼、鲫鱼、鲈鱼、鲻鱼、真鲨等,以淡水鱼类为主,也有少量海鱼,这些渔捞活动的进行必然依靠舟楫,独木舟在其中应该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汶口文化的三里河遗址282号墓葬随葬有蓝点马鲛的头骨,说明当时人已有一定的方式获得外海鱼类。
施岙独木舟,发现于良渚文化时期稻田垫土中,稻田附近最近的同时期聚落距稻田约300米,稻米成熟时,很可能利用独木舟或筏来运输粮食。田螺山与河姆渡遗址,直线距离约7公里,现在中间有慈江相阻隔,在河姆渡文化时期也有广阔的水域间隔,舟船航行促进了这两个古村落的往来,发展出统一的信仰,共享了同类的日用器具,也产生了同类的生计方式。河姆渡文化早期的田螺山遗址出土的部分石斧、锛的原料,来自50公里之外的地方,反映了较远距离的活动;聚落内没有发现制作斧、锛的石料,却有少量的毛坯,说明运来的是石器毛坯,精细化的磨制要在村落内进行。距今6000年左右的时候,嘉兴马家浜遗址与余姚田螺山遗址,有同类的外红内黑的陶豆、侈口扁腹釜,而与同时期杭州地区的马家浜文化遗址略有不同,稍晚的崧泽文化南河浜遗址有很多与宁波地区河姆渡文化晚期遗址同类的器物,杭州湾两岸的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频繁。
目前考古发现,舟山群岛从距今6000年左右就开始有人类居住,出土的器物与宁波地区最为近似,那里的先民很可能就是从古代宁波地区跨海迁徙过去。台湾的大坌坑文化与福建的壳丘头文化有很多共同特征,这个时期的文化交流显然是建立在跨海航行基础上的。山东胶东半岛的栖霞杨家圈遗址出土有典型的良渚文化“T”形鼎足、贯耳壶等,很可能有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从海上过去。
中国的史前玉器最早出现在东北地区,距今7000年左右的环太湖地区突然出现了同类的玉器,玉器制作观念也可能沿海路传播。稻作农业东传日本,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从山东到辽东再到朝鲜半岛,再传到日本九州地区的路线,无论如何,必须要跨过海洋。南岛语族起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首先扩散到台湾,再到东南亚,然后到西太平洋诸岛,同时携带过去的有狗、猪、陶器制作技术、干栏式建筑技术和独木舟制造技术,独木舟直到近代仍是南岛语族跨海航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近距离的内河、内湖交通,可以利用独木舟或筏进行,在大江大河和沿海航行中,带边架艇的独木舟或帆筏应是先民们的交通工具。
我国东南地区,水网密集,水域广阔,水上捕捞活动发达;海岸线长,海域广大,是一个海洋大国。东部沿海地区史前时期的海上捕捞、跨海的文化交流、迁徙,反映出这一区域的史前先民,是开发、利用、探索海洋的先行者,有勇立潮头、乘风破浪、探索海洋的精神,先民们所凭借的工具就是独木舟为代表的舟船。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强国,也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先民们构筑舟船、勇于探索海洋的文化基因。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云梦县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罗运兵郑家湖墓地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分布于楚王城城址的东南郊,西距龙岗墓地约1000米、睡虎地墓地约3000米。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5:47:000000中原龙:中国河南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距今6500万年前)
在恐龙时代,世界各地都生活着恐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中原地带,这里曾生活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恐龙。而说到中原地区发现的恐龙,中原龙不可不说,它体长3米,在一种小型食草恐龙,化石发现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接下来一起去了解看看。中原龙基本资料中原龙是一种亚洲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3米,与安德萨角龙、威尔顿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457位,生活在距今1亿年-65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57:320001南京博物院“高颜值”文物 古人的审美究竟可以有多高
重金络壶青铜壶、金兽、错金银嵌宝石虎噬熊铜镇等。南京博物院,前身为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立于1933年。虽然名称中带有“南京”,但其收藏的文物来自整个江苏地区。这座博物院以其丰富多彩的文物藏品而闻名,包括青铜器、玉石、陶瓷、金银器、漆器、竹木牙角、书画等各类精品,数量超过43万件。1、重金络壶青铜壶(陈璋圆壶)-战国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2:56:260002白垩纪食草甲龙:倍甲龙 尾巴带锤子(防御能力极强)
倍甲龙是一种甲龙下目的恐龙,外形和包头龙非常相似,头顶带有圆形的头壳骨,而尾巴上带有尾锤,因此人们最初总是会误判它的种属,认为它是包头龙属的一种,直到09年才被单独列为一个种属。据说它生活在白垩纪,当时主要生活在现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省的区域。倍甲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5:26:270000追溯:湖人队史(十三)王朝未成 英雄末路
上文最后提到了在2008年湖人通过一顿神奇的操作换来了保罗·加索尔,以加索尔、拜纳姆和奥多姆组成的强力内线,加上正值巅峰的科比,之后的岁月湖人三年两冠。在迈向三连冠伟业的2011年夏天,湖人却输给了常规赛被自己横扫的小牛队,从而成就了诺天王的不世之伟业。正好,那年的季后赛,我已经不像之前的内容作为一个后来人看文献了解历史,而是成为历史的亲历者。时间回到大概十年前。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35: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