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15

编者说 |《文化遗产保护——基于视角、理念和方法》:文物保护探索前行的苏州实践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2:41:250

作者:吴然

《文化遗产保护——基于视角、理念和方法》

作者:尹占群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定价:260元

《文化遗产保护——基于视角、理念和方法》一书是新近出版的尹占群先生的文集,书中分“历史”“文物博物”“文化遗产”和“工程文案”四部分,收录了作者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参加国际国内会议论坛的主旨报告以及承担的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成果30篇和一部古建筑迁建工程的保护文案,内容丰富。所收文章的创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至2020年,作者四十年间笔耕不辍,文集集中反映了以作者为代表的苏州文博工作者在工作和研究中的史学视角、国际理念和灵活的方法,是作者多年来的积累,不仅可从中窥见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脉络和成就,亦为未来的文物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历史”部分收录史学文章7篇,以时代为序。不论是商代的殉祭制度、周代与良渚文化的历史渊源,还是稷下先生的处事风格、西汉经济的双高峰发展,读来使人感到酣畅淋漓。这些史学文章跳出传统史学研究的模式,无论是角度、观点,还是研究方法,都有所创新,即便是在成文二三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有启示和现实意义。中国拥有五千年连续不断的灿烂历史,从事文物保护事业,必须要熟悉中国的历史。这几篇看似孤立的史学文章,体现了作者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史学的方法贯彻了作者一直以来的文物工作。该书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把问题放到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中国文物保护的历史传统、认知体系同时代相结合,对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文物博物”和“文化遗产”两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包含文章和主旨报告23篇,是作者在苏州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三十年来的思考、经验和心得。苏州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市,截至目前,共有2项世界文化遗产(包含26个遗产点)和6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苏州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有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个“中国传统古村落”。2018年,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第三届亚太区大会在苏州召开,苏州被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这些成就与苏州各级文物工作者的砥砺前行是分不开的。

作者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的视域要放得更宽一些,除了保护古代文化遗产,近现代、优秀、有形、无形的创造都是保护的对象。苏州创新性地把“向阳新村”和一处1983年的织造车间列为保护建筑加以保护,既保存了时代的记忆和情感,又倡导了尊重、爱惜建筑遗产的理念。近年来,国家文物局设立革命文物司,20个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设立革命文物处,各地越来越重视近现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是我国文物保护观念的进步。

2021年8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同志在《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之一就是“坚持合理适度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成绩明显”。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人的生活之间应是相互融合的,不应是对立的。保护和发展、利用有时会有矛盾,需要文博工作者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换位思考,化解矛盾,实现兼顾和双赢。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利用的关系方面,苏州很早就进行了探索,是名副其实的“先行者”。

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历史环境、传统风貌的同时,也要建设富有现代风貌的新建筑,要关注民生、惠及百姓。苏州博物馆新馆连接历史与现代,具有示范意义;“四方的雨”以现代手法展示苏州古老的韵味。街坊改造、背街小巷整治、河道清淤、大运河环境功能提升,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0世纪90年代开始,苏州鼓励有条件的文物建筑设立文化活动场所,支持民间力量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政府研究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地方法规、规章和文件,文物部门编制利用规划,进行有效指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苏州提出了文物建筑利用的基本原则:不能伤害文物本体、不能做有潜在风险的项目、采用适当的方式介绍该建筑的历史和价值。潘世恩故居开设苏州状元博物馆,吴大澂故居辟为饭店,方宅改为客栈等,都是非常成功的文物建筑开发利用的案例,不仅使古老的建筑焕发了新的生机,而且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鲜活样本。

本书文章虽多以苏州为例,介绍、总结苏州三十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历史、发展、问题、方法和经验,但有些问题在全国的文物工作中具有普遍性,这些经验来自基层,有的已被借鉴推广到全国。如苏州从1994年开始实行文物市场监管工作,研究制定以规范经营行为为重点,引导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工作目标,受到广泛好评,被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总结为“苏州模式”。但全国各地文化遗产资源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当前,文物事业改革发展迎来历史最好时期,各地各级文物工作者在借鉴“苏州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道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和目标。

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在与尹占群先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尹先生对于苏州文物工作的真诚和热爱。不论何时,我问到书中的问题时,他总是能立刻给出我答案,不需要翻查资料,苏州文化遗产的各个方面他都如数家珍,除了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满腔热忱也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值得我们年轻文博工作者学习的。

本书付梓前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6项,申遗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相关人士持之以恒的默默付出。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学术支撑,需要跨界融合,需要更多年轻的基层工作者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正如尹占群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说的,文物事业是一项朝阳事业,从事这样一项事业值得自豪,也值得尊敬。

(作者单位:文物出版社)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