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 基于“安全、健康、灾备”理念的预防性保护
作者:张孜江 卫国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它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或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就是通过各种调控治理手段,减缓因环境等因素可能造成文物的劣变,尽可能延长文物的寿命。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首先引领的必然是一种新的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
基于文物保存环境“洁净、稳定”的预防性保护理念,通过十多年来的实践,国内相关单位、院校和企业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陆陆续续制定发布了相关标准,推出了与预防性保护相关的产品装备和成果。同时,通过国家文物局预防性保护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国内上百家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实施,这些文博单位的文物保存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整体文物保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工作成效斐然。目前,预防性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当初提出“洁净、稳定”的预防性保护理念,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检测和治理、调控,以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为支撑,改变了人们以往以“恒温恒湿”为主要观念的传统思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次革命,其“洁净、稳定”的预防性保护理念得到了充分验证。
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预防性保护属于文物保护的范畴,其核心体现在“预防”二字上,也是区别于其他保护技术方式的独有特征。
“洁净、稳定”是针对文物保存环境而言,是指因环境因素或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文物发生劣变或毁损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包括根据对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理调控手段,努力实现“洁净、稳定”的文物保存环境需求。
“安全、健康”理念已经被实践所证实
理论上,预防性保护目前还基本停留在“洁净、稳定”的理念阶段,但现实中,“安全、健康”理念在预防性保护的实践中早已成为了事实,也已然是文物预防性保护内容的重要一环。实践推动理念的发展,反之,理念的创新到认识再到认可,将使预防性保护实践更切合实际,更接地气。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5·12”汶川特大地震就造成了全川3000余件馆藏文物的损伤。基于这个原因,当初提出在预防性保护中列入防震内容的时候,还出现过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但很快就选择了几家博物馆试点。现在防震已成为预防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以后的局部地震中发挥了作用。很显然,防震、文物的加固技术属于文物的“安全”范畴,是预防地震灾害可能对文物造成的损伤,与环境因素关系不大,已经突破了“洁净、稳定”的范围。近年来,工业振动对馆藏文物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其影响力并不亚于地震,特别是工业振动中的共振现象对不同材质的文物破坏机理还待进一步的研究。其监测与预防措施,目前还在探索研究阶段。
而馆藏文物的消毒杀菌,包括清洁维护等内容,在实践中也已纳入预防性保护范畴,现在也是预防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预防的是文物本体可能或已经出现的生物病害,针对的主要是文物本体,与文物保存环境同样没有多大关系,本质上是文物本体的“健康”治理问题。文物本体的病害不及时祛除,文物自身对外界的抵抗力就会变弱,当环境变化波动的时候,或温湿度合适的时候,“健康”的文物与“不健康”的文物,对外界的适应力是大不一样的,谁能保证文物保存的环境永远是“稳定”的?偶尔的环境变化在所难免,何况,文物入藏前本来就要求对文物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预防的就是不要让文物带病(菌)入藏,避免影响其他馆藏文物。
由此可见,每一次预防性保护新理念的出现,背后必然有实际需求和实践推动,促使预防性保护的内涵不断完善、创新和发展。
“灾备”理念逐渐开始被认识和接受
“灾备”是文物容灾备份的简称,目前还属于数字化保护项目的内容。近年来,“灾备”以不同的形式开始被行业内逐渐认识,由于标准等方面的滞后,对“灾备”的成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其内涵还需要不断地充实完善。
这几年,博物馆数字化保护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AI、VR/AR、5G 等炫酷的名词,让人眼花缭乱。但恰恰最基础的文物“灾备”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或者并不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灾备”。巴西国家博物馆的一场大火,不断提醒我们“灾备”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为什么要把“灾备”纳入预防性保护的范畴呢?如果我们把预防性保护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洁净、稳定”是预防文物因环境因素导致文物材质的劣变。“安全”是防备因自然或人为等原因可能造成文物的损毁(不是灭失),降低文物损毁风险的概率。“健康”是预防生物等因素对文物本体的侵蚀破坏,给文物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灾备”则是预防文物因各种原因,如火灾、泥石流、洪水等导致文物灭失的最后保护手段。因此,“灾备”理念,理应成为预防性保护一种新的方式和技术手段。
基于这个理念,文物的“灾备”数据,一定是最高要求的“高模”数据。简单地理解,应该是文物在数字世界里得到永生,并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直接将文物复制出来。其他什么VR/AR、MR/CR以及展陈演示等,本是“灾备”数据的衍生。然而实践中,我们很多数字化保护想得到的成果,事实上最终做成了陈列展示用的数据,甚至数字化保护做成了数字化建设、展示和利用等等,本末倒置。很多最终成果往往达不到灾备的技术要求,从一开始,数据的质量要求只是一个演示版。如果我们采集的数据不能满足灾备、复制、文物保护及研究的需要,那就意味今后这些文物还要反复进行信息数据的采集。
另一方面,灾备的数据采集技术,不是单一的某一个设备或一套设备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不同采集设备与信息处理技术的高度融合结果。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非接触采集,不论文物的大小、结构复杂程度或反光与否,均不用触碰文物,均不在文物上施加任何东西,这对文物的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风化、酥粉、锈蚀严重的脆弱文物。
综上所述,文物预防性保护,事实上已经不仅限于“洁净、稳定”的理念,“安全、健康、灾备”理应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一个完整的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建设,需要采取全方位、多举措的预防措施。“洁净、稳定、安全、健康、灾备”的预防性保护理念,必将引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建设走得更稳、更远、更好。
(作者单位:四川博物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唐朝有一惩治“坑爹”的法子很有效,没人敢卖假货劣品,消费者可以放心购物
古代如何让消费者放心购物?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天是“6-18”,说说安全购物吧。(古代市场)“6-18”,又是电商炒作出来的购物节。现在网上购物是很方便,但坑爹的事情也特多。为什么就是管不住假冒伪劣?我们来看看古代是怎么管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12:550000高陵文物今起集中亮相 往事千年再说魏武遗风
发现曹操墓?说曹操,曹操到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字样的圭形石牌、剑残块、玛瑙饼……曹操墓出土文物在4月27日开馆的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首度集中亮相。博物馆以东汉、三国时期崇尚的黑红为主色调,外观借鉴汉代建筑的特点,肃穆大气。0000北宋时有两人见朋友妻子漂亮,企图强奸未遂,反诬朋友纵妻卖淫
中国古代的性侵罪本文作者倪方六这段时间,“强奸”、“性侵”成为话题,原因大家都懂的。这种事情如果发生的中国古代,会如何处理,施暴方将会得到怎么样的惩罚?首先要说一下,“强奸”一词并非西方或现代的法学名词,在唐朝时出现了,并写入了《唐律》刑法条款中。唐朝确立的严惩“强奸犯”的立法理念,为后来朝代所仿效,宋朝便完全继承了唐朝的立法精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22:190001西安发现的波斯王室墓穴 看过之后让专家害怕(波斯国王墓)
墓穴文字表示波斯王是唐代将军。1955年,考古队在西安发现了一座唐代古墓,从出土的文物和历史记载中,发现这座古墓的主人是唐代一位将军及其妻子的埋葬墓。然而,墓中的铭文是用波斯语和古代汉字书写的,这让专家们非常困惑。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专家们翻译了这块石碑上的铭文。当碑文被翻译成现代简体中文时,专家们的脸色立刻变了。唐代将军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2:29: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