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4

中国考古百年 | 长城考古:忆九眼楼营盘遗址往事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25:230

作者:郭京宁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北京区域的长城始建于北齐,大规模建于明代,呈半环状分布在北京北部山区,从东到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六个区,全长573公里。今年6月8日,国家文物局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通报了北京怀柔箭扣等3项长城考古的新发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15年前参加的一次长城考古。

2006年5月14日下午,母亲节当天,按照领导的要求,我前往延庆区四海镇九眼楼的营盘遗址发掘工地。这个工地本是于璞同志负责,但因他要回学校写毕业论文,工地上又不能没有人,所以由张治强和我轮番接管。车子沿高速公路驶过著名的八达岭长城,在营拨子出口出来,到了延庆县城处折向东,大约又开了一个小时,方抵目的地。这一段进村的路不易找,若不熟悉,很容易走错。此处是延庆区最东端,再向东已属怀柔区。

营盘遗址远眺,最高处为九眼楼

九眼楼为正方形双层建筑,因每侧有9个瞭望孔而得名,是长城上建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敌楼。现存一层,高7.8米,宽13米。瞭望孔高1.65米,宽0.5米,内有军士来往巡视的宽1.2米的环形步道。九眼楼下部砌条石,上部用白灰砌青色城砖,建筑坚固而壮美。楼下西侧有小平台,为士兵集中的场地。九眼楼在军事防御上的重要战略意义十分突出。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险要,是宣(今河北宣化)、蓟(今天津蓟州)、昌(今北京昌平)三个军事重镇的接点,是内外长城交汇之处。

九眼楼下保存有24通当年的题字碑,可惜多不完整。最著名的当数姑苏人徐申所题的七律二首。徐申时任刑部主事,这个官不大,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天际丹梯拱帝州,高台插汉眺燕幽。风云北极凭栏动,星斗低垂依剑流”。“幸簪白笔巡行暇,暂向青山纪胜游。晓雾扬兵紫气重,振衣一上最高峰。”据《明长城实考》一书介绍:“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万里长城沿线所见古代长城记功碑很多处,而题诗碑,惟此一处。”

但这本书的说法不准。其余的碑刻也大多是赞美九眼楼的雄姿,抒发作者壮烈胸怀的诗作。长城上为一个敌楼写下如此多诗文,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军事家、诗人如此钟情于一座敌楼,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九眼楼的地位与众不同。

九眼楼有没有可能比明代更早?传说唐代九眼楼已有驻兵,当时的领队是樊梨花。不过从发掘的文物看,还没有早到唐代的标本。

“考古先行”是现在长城修缮和保护的必要环节,是新时代长城保护原则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重要内涵。而在当时,这一做法并不明确。在长城上考古有什么用?我一路带着这个问题到了驻地。

当晚住在九眼楼管理处,这里的海拔也有834米。为欢迎我的到来,管理处特地准备了每瓶100元的精品二锅头,还有兔肉、珍珠鸡、烤魟鳟鱼、野菜等当地风味。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地散养的柴鸡蛋,炒出来金黄诱人,油光锃亮,鲜美极了,仿佛回到了40年前,此后我再也没有吃过这么香的炒鸡蛋!单位的技工师傅张绪武、赵博安、朱文军、延庆文管所的刘伟等在座,酒量都不错,大家也都不见外,开怀痛饮。此后,炒鸡蛋和烤魟鳟鱼就成了每天晚餐的标配。

晚上与张绪武共住一屋,小屋约十二三平方米。白天极热,晚上极冷。要是冬天在此午睡或是夏天在此夜宿倒是蛮惬意,但当时还有点冷。每人每天的住宿费用为20元。

第二天清晨,旭日东升,能把景区看得更为真切了。风景区的大门修的古香古色,旁有两幅上书“明”的绿色大旗。再旁边是大块砖石垒起的墙,上有对联。上联曰:百年豪杰几登临。下联曰:千古关寨风云壮。山风一吹,旌旗猎猎,颇有点水浒寨占山为王落地成寇的感觉。

我们这次要发掘的是九眼楼旁的营盘遗址。所谓营盘,就是当时的兵营。爬山上工地。好家伙,从驻地到发掘点,这是一条在“非典”时期用石块垒出的路,我们几人走得都不慢,但仍用了40分钟。一路之上,绿树参天,景色宜人,可谓一次真正的有氧呼吸。中间歇了两次方至顶,都是气喘吁吁。一行五人,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当拐杖用;二是如遇野猪草蛇之类,可以自卫防身。我因刚来,还没有找到称手的棍子,便先用于璞之棍。此棍甚长且直,碧绿剔透,也不知从哪儿找的,颇似丐帮的打狗棒。

发掘揭露出明代兵营遗址

发掘伊始,工人们清理表土。清着清着,不对劲了,露出了红色的衣服,再接着清,人骨出来了。遂给110打了电话,公安和村治保主任喘着粗气爬上了山,仔细地勘查了一周,啥也没看出来。只能先把尸骨取走。待公安走后,大家一致推断是熟人作案,是个真正的“杀熟”,要不不可能会死在这么背的地方。根据我们掌握的体质人类学知识,断定死者为青年女性。于是工地上又传开了情杀的段子。

工人约有30人,皆在搬砖挖土。因为此前领队已对现场工作有所布置,所以我的工作较为轻松,甚至还能找个树荫处看会武侠小说。中午是不可能再下山吃饭了,当地安排了用骡子上山送大包子和热水。就这样,吃了一周的白菜馅包子。

当时还没有无人机技术。当天下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王殿平、刘乃涛和延庆文管所的范学新所长上了工地,商讨如何用高空气球照相事宜。

收工回驻地,依然要走35分钟,走到平路上,已是一身大汗,真有种重返人间之感。这地方不能洗澡,虽然已是五月中旬,大家亦都将就,称臭味相投。

发掘区全景

在即将离开工地的最后一天,迎面走来一中年男子。矮胖、中等身材、笑容可掬。旁人介绍这是来工地打短工的,这段时间一直在工人中。我便与其热情地握了手。待男子走后,旁边的人才悄声对我说,这个男子是一名有问题的人,在老家与一女子相好,后女子变心,欲脱离。男子怒,拔刀刺之,毁女子容,割臀肉一块。后偷偷跑到工人队中避避风头。此地山高皇帝远,确实是个藏身之处。我印象中此人干活还比较出力,没想到是个这样。报警!

经过发掘,营盘遗址揭露出城墙、城门、城内房屋建筑基址、北敌楼和南墙庙台遗址,进一步明确了城址的建筑形制、工艺和城内格局。这些建筑均依山势而建。出土文物以武器、生活用品、建筑构件为主,数量较多。武器以质料可分为铁质兵器和石质兵器,主要有铁手雷、铁蒺藜、铁弹丸、三眼火铳、石弹丸。生活用品以瓷器为主,均为青花瓷片,一定数量的有款,可辨器形均为碗。还有石杵、石砚等。此外,还出土数量较多的板瓦、筒瓦、瓦当及脊饰等建筑构件。在九眼楼城门采集到一块石额,正中阳刻楷书“威严”,其两侧阴刻楷书两竖行,右侧为“钦差怀隆兵备按察使胡立”,左侧为“万历岁次戊午□秋吉旦”。万历戊午为万历四十六年,即1618年。

清理出的建筑基础

发掘为营盘的修缮提供了依据。我想来时的问题有答案了:考古发掘能提供长城遗址的四至、布局、建筑结构、构筑方式等关键信息,成为长城保护的前提基础。

一周之后,我结束发掘从九眼楼撤离时。由于海拔高、气候冷,乍暖还寒。城里早已开过的桃花、杏花和这里许多不知名的野花方纷纷盛开,山花烂漫,景色十分迷人。正可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考古工作在长城保护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各地长城保护的规定动作。2014年国家文物局颁布的《长城保护维修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为探明长城本体的隐蔽部位或地下埋藏部分的结构和分布范围,可考虑结合实际需要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工作”。长城考古已日益成为中国考古的新生力量与重要分支。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指出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构建长城文化带在内的三条文化带,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长城文化带约占北京市域面积的30%。当年这次不经意的发掘却为九眼楼段长城的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北京长城考古的先驱。如今,开放的九眼楼长城已成为北京长城文化带上的一颗耀眼。

(作者单位:北京市文物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