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河北定兴杨家庄发现战国燕文化遗址和汉代至清代墓地
作者:魏曙光 杨艳成
2020年4月至8月,为配合荣乌高速新线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定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工程涉及的杨家庄遗址进行了发掘,共计完成发掘面积1997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40余处(座),出土可复原器物200余件(套)。杨家庄墓地主要包括战国时期聚落遗址、西汉时期墓地、唐代墓地和清代墓地四个时期的遗存。

杨家庄遗址发掘现场(上为西)
1.战国聚落遗址
清理的战国时期花土沟2条、水井1眼、灰坑2座、瓮棺葬1座。出土遗物丰富,按质地可分为铜、铁、陶。陶器主要分为建筑构件和生活器皿。建筑构件主要出土于G6,以筒瓦、板瓦为主,有少量板瓦带圆形瓦当。瓦当有山字纹兽面纹瓦当和双龙纹瓦当。生活的陶器多出自H1和J1,器型有燕式鬲、燕式釜、罐、瓮、豆、簋、盆、量等。铜器有刀币、铜镞。铁器皆锈蚀严重,形状不明。时代约为战国中期至战国晚期。

G6(战国)

G6出土建筑构件(战国)
2.汉代墓地
杨家庄遗址共发掘汉代墓葬22座,围墓沟3条。依形制可分为土坑墓和砖构墓两类,土坑墓可为竖穴土坑墓和带墓道土坑墓,砖构墓可分为砖椁墓(无砖顶)和砖室墓(有砖顶),其中以砖构墓为主要形式。杨家汉代墓地以双墓并穴为主要形式,部分墓穴上部共用一土圹,形成组合,墓主或为夫妻关系,在部分墓葬组合周边发现有花土沟围拢,这些花土沟具备围墓沟的特点,其中以G1围拢M8、M9,G7围拢M11、M13、M15。杨家庄遗址汉代墓地大体可以分为南北4排,共计10组。墓葬随葬品种类丰富,按照质地可以分为陶、铜、铁、锡、石、骨、蚌等。随葬陶器质地以泥质灰陶为主,少量夹砂灰陶和泥质红陶,器型有罐、盆、碗、壶、器盖、盘、甗、樽等,陶器基本组合为长腹罐2件+圆腹罐1件 圜底釜1件,男性墓葬往往有壶、甗、樽等,个别墓葬已经出现灶、井等生活模型。M14泥质红陶器盖上有白色题记:甘香入脾。铜器多为小件,有印章、铜镜、带钩、铜钱等。锡质遗物出土较少,主要为盖弓帽和当卢。其他遗物有石黛板、石研磨器、骨六博具、骨耳瑱、海螺等。墓葬时代为西汉晚期至西汉末期。

围墓沟(汉代)

带钩(汉)

M11日光镜(汉代)

M13出土器物(汉代)

M14白色题记陶器盖(汉代)
3.唐代墓地
唐代墓葬发现3座,M5、M6、M7南北向错位一字排列,3座墓在早期均遭严重盗扰,其中M7保存较好,M6保存较差。三座墓葬均为带台阶墓道的圆形砖室墓,墓道位于南侧。墓葬由阶梯式墓道、庭院、甬道和墓室组成。其中M5有仿木结构砖雕。M6、M7砌有壸门。3座墓葬出土有陶器、瓷器、铜器。陶器有泥质灰陶罐、夹砂褐陶瓮等,瓷器有粗胎白釉碗、白釉盘等。铜器有铜蹀躞带扣、铜钱等。墓葬时代为唐代中晚期。

M6铜蹀躞带饰(唐代)

M6铜饰件(唐代)

M7(唐)
4.清代墓地
清代墓葬发现2座,即M10、M18,皆为合葬墓,两座墓葬皆南北向。土坑竖穴木棺墓。墓葬M10与M18出土遗物有酱釉瓷罐、铜钱、朱书石片、镇符板瓦等。其中两座墓葬各有朱书石片五枚,分别朱书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5.发掘意义
杨家庄遗址战国时期遗存较少,但是出土遗物丰富,尤其是G6、J1和H1为代表。遗址内出土大量建筑构件和丰富生活用器,能反映战国时期燕文化核心区域的特征。杨家庄遗址时代约为战国中晚期。杨家庄遗址西北距离燕下都遗址22千米,是燕文化核心区域的重要聚落,遗址出土遗物与燕下都基本一致,杨家庄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燕下都聚落群形态和燕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杨家庄遗址汉代墓葬保存完好,时代集中于西汉晚期至西汉末期,并且部分墓葬组合有围墓沟围绕,以两墓并穴为主,皆为男左女右(以墓主头向为上),男性墓葬较深,随葬品较丰富。杨家庄遗址发现的汉代围墓沟为河北首次发现,为研究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墓葬形制和葬俗的演变地提供了重要材料。汉代墓葬排列有序,成排成组,杨家庄墓地南距汉代容城县城城子村8千米,周边汉代遗址和墓葬密集,杨家庄汉代墓地或为汉代容城县的公共墓地。
杨家庄遗址发现3座唐代墓葬,由北向南呈一字排列,由北向南时代渐晚,似为一个家族的三代墓葬,3座墓葬时代皆为唐代中晚期,为研究冀中北部地区唐代中晚期墓葬形制演变和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古代有一种特殊“盗墓”现象,公开刨坟掘墓,执行“尸刑”
中国古代的“尸刑”本文作者倪方六刑法,是针对犯罪行为的,也就是说,是“活人刑”。但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死人刑”,专门惩罚死人的。人死了还怎么惩罚?直接对尸体动刑。如东汉要奸臣董卓,被杀死后也不解恨,要陈尸街头示众。董卓生前肥胖,守尸的士兵在董卓肚脐眼中插上灯芯,点燃照明,竟然持续数天。下葬了则要掘墓刨坟,挖出尸体惩治,古称“戮尸”。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29:130000巨型植食恐龙:朱特龙 体长15-20米(发现于英国怀特岛)
朱特龙是一种蜥脚下目中的泰坦巨龙类恐龙,体长可达15-20米,属于巨型恐龙的一种,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诞生于下白垩纪时期,长期的生活在远古时期的欧洲,第一批化石也是在英国南部的怀特岛附近发现的。朱特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2:36:420000廖平原:陶器、青铜器与文明:兼说文明时代标准问题
有朋友问為何陶器乃六合之数?有何意义?说陶器之前,先说天地。依古人,天地正是由六气构成。上下左右前后,或者说,东西南北与上下,合而为一,天地成为一个整体,是爲六合。陶器的六合,简单来说,则是土、水、湿、燥、风、火六气之合。其工艺过程为六个属性的合而为一,则陶器成。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31:190000三国时期兵器是什么材质 士兵用的兵器叫什么(铁)
三国时期兵器是铁做,士兵用的兵器叫长矛。在三国时期一般士兵们的盔甲和武器都是由铁来打造的,在当时铁的冶炼技术已经属于非常成熟,不过有一部分的士兵仍然用的青铜器。根据一些史书上面记载,铁的这项技术已经在三国时期出现了,这项技术的出现对三国时期的战争起到了一些革命性的改变。我要新鲜事2023-08-23 18:01:580000河南老人钓到青铜乌龟 居然是一件巨额国宝(青铜乌龟)
老人钓起的青铜乌龟是一件18亿的国宝。2003年,河南的一位老人在恒河边钓鱼时,意外地钓到了一只乌龟,这只乌龟是青铜做的,背上有四支弓箭。后来专家们看到这只乌龟惊呆了,马上说你这次中风掉了18亿。鉴定青铜器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2:3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