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考古江苏,致敬考古先贤,礼赞中华文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南京博物院
8000年顺山集文化肇始苏北,7000年青莲岗文化孕育江淮,5000年寺墩文明星耀东南;吴越争霸将引春秋波澜,古彭徐州舞动汉韵楚风,六朝金陵形胜虎踞龙盘……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持续奋斗,江苏考古在探索地域文明、保护文化遗产、服务美好生活上积极作为,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考古学也迎来了百年诞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考古学全面发展的新起点上,南京博物院特别策划“考古江苏”,回顾江苏考古发展历程,致敬考古先贤,礼赞中华文明。
展览亮点
展览分“实证鱼米之乡”“追溯文明之源”“探寻古国踪迹”“印证大汉雄风”“勾勒六朝风华”“再现江南盛景”“服务美好生活”七个单元,诉说考古在阐释江苏古代文明、描绘江苏灿烂历史和回馈当下民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并以此为契机鼓舞广大考古工作者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不懈奋斗。

展览概况
第一部分
实证鱼米之乡
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苏考古人在江苏南部、江淮东部、淮河下游发现一系列距今约8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结合史料文献印证和现代科技手段,经过考古学、历史学、环境学、动植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证实,江苏是中国最早的“鱼米之乡”之一。
江苏考古人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水田考古实践。苏州草鞋山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泗洪顺山集、韩井遗址等印证了江苏水网发达的自然环境。





首次发现具有灌溉系统的水稻田——草鞋山遗址的发掘

草鞋山遗址中日合作开展水田考古实践

多学科合作复原古代先民的生业经济——龙虬庄遗址的发掘

彩陶钵
新石器时代
高10.2,口径16.4 邳州大墩子遗址

猪形鹿角器
新石器时代
泗洪顺山集遗址
第二部分
追溯文明之源
江苏的考古探源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一系列距今约6000—5000年的遗址表明,江苏所处的长江下游文明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苏考古人先后发掘了苏州草鞋山遗址、苏州张陵山遗址、常州寺墩遗址、昆山赵陵山遗址、江阴高城墩遗址等,集中体现了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出现中心城市和大型建筑等“文明现象”,代表了长江下游良渚文明早、中、晚期特征,表明古老江苏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英雄时代“崧泽王”的诞生

早期良渚文明的代表

良渚势力北扩的明证

陶盉
新石器时代
腹径约20厘米,高约20厘米
句容孔塘遗址M126

陶鼎
一级品
新石器时代
吴县草鞋山遗址
第三部分
探寻古国踪迹
文献记载,夏商周时期,江苏方国林立,北有徐、大彭、邳、钟吾、郯、干、宜等国,南有吴、越、奄、朱方等国。这些以吴、越、徐为代表的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神秘面纱,经过江苏考古人的调查、发掘与研究逐渐揭开。





探索吴文化吴城吴国

江南地区独特的埋葬形式——土墩墓

越国贵族的风采

铜兽首鼎
东周
邳州九女墩

玉琮
新石器时代
句容孔塘遗址
第四部分
印证大汉雄风
江苏地区的汉代墓葬以徐州和扬州为中心,有徐州楚王山、北洞山、狮子山、驮篮山、龟山、东洞山、卧牛山、南洞山楚王陵,以及扬州广陵王墓、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高邮天山汉墓、仪征联营汉墓群、东海尹湾汉墓等。江苏考古在城市聚落、丧葬制度、手工业生产、简牍文字、画像艺术、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彰显和印证了汉王朝的雄风。




城址考古重建汉代郡国体系

揭露手工作坊 对话汉代铁官

惊世王陵再现诸侯鼎食钟鸣

玉棺
西汉
长212厘米,宽64厘米,高68厘米
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

左:琉璃棋子 右:铜棋子
东汉
徐州土山汉墓
第五部分
勾勒六朝风华
六朝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江苏南京、苏州、无锡、镇江、徐州、连云港等地考古出土的壁画、碑刻、青瓷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建康城、石头城、石窟寺等建筑遗存,勾勒了六朝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艺术等的面貌,为六朝历史研究提供了直观而真实的资料。
江苏的六朝考古工作经历了探索、发展、总结、转变等几个阶段。从最初的地面调查试掘与文献史料结合进行考证,到配合国家基本建设、以陵墓及世家大族墓葬为重点进行发掘,再转变为墓葬与遗址考古并重。“城市考古”是现阶段江苏六朝考古的重要方面。


陵墓和贵族墓葬集中体现六朝经济文化艺术成就

砖拼壁画成就和书法碑刻成就

煎药庙西晋墓地

竹林七贤画像砖拼壁画
南朝
丹阳建山金家村南朝大墓

釉陶骑马鼓吹仪仗俑
三国
单个高约20厘米
南京丁奉墓
第六部分
再现江南盛景
隋唐以后,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江苏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艺术、文化全面繁荣,大量考古成果直观呈现了隋唐以来的繁荣历程。
江苏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时期考古,经历了由逐步建立到走向成熟的过程。对城市遗址、墓葬、窖藏文物等遗存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揭示了自隋唐大运河畅通以后的1400余年间,江苏地区不断开发并日益繁荣的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整体面貌,不少新发现和新成果在中国考古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扬州城遗址考古:城市考古的范例

明南京城考古:复原一座都城

墓葬考古复原多元精彩的社会面貌

如意云纹金盏托
元代
苏州吴中吕师孟墓

双螭耳玉杯
明代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启元墓
第七部分
服务美好生活
考古工作在大遗址保护、考古成果展示和文化遗产传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探索地域文明以构建历史时空框架,保护文化遗产以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服务社会公众以将教育融入美好生活。
随着江苏考古事业的发展,许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等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弘扬和保护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一些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等建成了集保护、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成为江苏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



考古江苏 时代新篇

筚路蓝缕,考古百年践初心;栉风沐雨,赓续奋斗担使命。
新时代的江苏考古人将秉承江苏考古优良传统,充分认识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的殷切希望。考古江苏将继续求索未知、揭示本源,证经补史,探究地域文明;做好考古成果的发掘、整理、阐释工作,科学有效,服务社会公众;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合理利用,讲好江苏故事;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提升理论,壮大考古队伍。
薪火相传,满天星斗勘吴越;继往开来,多元一体探东南。

展览时间:2021年7月1日至10月7日
展览地点:特展馆3楼11号展厅
展出文物:285件(套)
展品来源:
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镇江博物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张家港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博物院
《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成书缘起及主要内容
昨天看到有老师提到拿到了一本《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很多网友参与了讨论。看到后也蛮吃惊,没想到几年前参与编辑的一本书,现在还比较受欢迎,上京东上查了下这本书确实卖得还不错。如今想想当时硕士刚毕业能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事还是挺幸运的。所以,先把讲述这本书的成书的缘起和主要内容的前言摘录于下,有兴趣的师友可以搞本看看,当年分给我那十几本,只两星期就都送完了。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49:370000神秘消失的古滇国真的在抚仙湖底吗 湖底雄伟宫殿又是何人所建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04:090000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 无可比拟的考古价值(白马寺)
白马寺作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其历史意义与考古价值无可估量。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见证,白马寺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白马寺建于公元68年,由汉明帝下令修建。它的建立标志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正式开始。作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白马寺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白马寺的建立我要新鲜事2024-02-05 19:08:470004“世界第八大奇迹” 埋葬于地下 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陵东部的东大道北侧,有一座地下土木结构的建筑,那就是兵马俑坑。这个坑道式建筑是为了陪葬秦始皇而修建的,是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代之前,还没有这种陪葬形式,兵马俑的高度与真人相当甚至更高,这在后世的帝王陵墓中是独一无二的。我要新鲜事2023-09-04 19:34:360000甘肃考古:甘肃灵台姚家河墓地与古乖国
考古资料表明,甘肃灵台一带是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聚落中心,而1972年发现的姚家河西周墓地则为长期未决的乖国地望提供了重要线索。古乖国可能座落在今泾河上游,其支流达溪河两岸,从先周开始就是周人的同盟军,曾协助周人克商。与乖国有关的青铜器铭文则反映了周王朝与边境小国之间复杂而多变的政治关系,是研究周与西北边境文化群体之间关系的重要信息。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24: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