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单位高家花屋焕新记
范小宁等
高家花屋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落成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位于鄂、陕、川三省交界的湖北省竹山县竹坪乡解家沟村一组的白马山半坡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75.19平方米,建筑面积2070.46平方米,2018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屋内现存大木构架和内外檐装饰装修仍为原状形制,对研究明清时期鄂西北的社会背景、社会面貌、民俗民风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高家花屋文物本体的损坏现状
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花屋建筑本体多处受到了损坏。高家花屋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面阔七间,三进三重两天井,两进间的厢房面阔分别为三间和两间。整组建筑平面布局保存比较完整,只是边厢院三进右厢房目前已经坍塌,建筑基础尚存。花屋正处于白马山地缓坡地带,居住者无序的开垦种植和土地裸露,形成地面雨水渗透,直接影响到花屋内部空间环境湿度,加之建筑东、北、西三方无排水设施,夏季暴雨期极易造成水流对建筑基础的冲击,安全隐患极大。
历经一百多年风霜雨雪的侵蚀,花屋缺乏系统的修缮和维护,导致建筑屋面基层的檩、椽、望和二楼楼板、走廊勾栏及其木雕的门窗等木构件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腐朽、断裂和虫蛀,砖、石、木雕和檐下精美的彩绘图案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最大。砂浆墙面风化酥碱,墙帽毁坏脱落,庭院走廊和二楼楼板上下均堆放杂物和柴草,存在很大的火灾安全隐患,亟需加强文物本体的保护。另外,由于高家花屋分配给村民居住,周边的乱搭乱建和内部空间因住户的需求进行不恰当的分隔等,破坏了花屋的传统风貌和历史环境的真实性。
高家花屋本体及其保护范围内的保护修复工程
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经各级文物管理部门批准,2020年8月竹山县文物局着手实施国保单位高家花屋文物本体建筑损伤、安全稳定性文物修缮工程。
本次维修工程包括高家花屋围护墙体内的文物本体建筑、附属建筑以及墙内外的环境,主要是对前厅、中厅、正厅屋面实施整体翻修,更换破损瓦件、糟朽檩椽、望板,修复脊饰瑞兽,更换室内外地面水泥地坪,修复内外檐装饰装修构件及门窗;修缮排水设施,整治周边环境等;修复边厢院现存残损建筑遗存,其中,一进前厅及其左厢廊、右厢房,中厅前檐,按业主方要求恢复中厅后檐;修复正堂,按业主要求恢复右厢房等与高家花屋有关的文物建筑本体。上述维修保护工程以恢复高家花屋传统风貌和历史环境为目标,以保护高家花屋为目的。具体维修保护措施如下:
一、总平面及环境保护措施
本次维修保护工程按照高家花屋现有的总体平面布局,通过实施一定的保护措施修复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的物件,纠正人为对文物本体有损坏的一些不利做法,其内容包括:
一是拆除花屋周边的土坯房屋和内部增加的不相关的设施。由于历史原因,室内地坪多为后期人为改造,铺设成水泥砂浆地面,所以为还原其历史原貌,本次保护措施应用三合土铺装。
二是主体建筑两处天井院及其边厢院内的天井墁地条石破损严重的,按原铺砌方式和条石规格尺寸予以更换,断裂开口的用桐油石灰松香等传统黏合材料进行黏合填实裂口缝隙,防止雨水渗透建筑基础的影响。
三是拆除与高家花屋不相关的设施及其构筑物。
四是对高家花屋院内外排水系统作统一规划,并对整个花屋内原有的排水系统进行疏通,破损的沟壁进行砌补,以保证雨水排出通畅,雨水沟上面可采用透水方砖铺盖。围墙外安装排水管道,让院内雨水、生活污水及时排出墙外。
五是院内可以相对增加消防用盛水器具,但材料必须是石质的或金属的,其体量、形制应征得文物管理部门的同意。
六是环境整治,主要指庭院环境及围墙外面貌。庭院内平整高低不平地面;对于院内的凡是后期人为的改造部分均予以拆除;整治院外环境,主要是与当地政府联系,清理围墙以外的垃圾,并规范垃圾清倒地点,要求远离文物建筑;设置围墙外散水坡道,搞好院外绿化。
七是加强保护文物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制定文物保护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安防设施。
二、维修保护工程具体保护办法
本次高家花屋维修保护分为台基及地面、梁架、墙体、屋面木基层及瓦作、内檐装修、油饰彩绘等六个方面。
第一项为台基、地面。拆除现代材料的水泥砂浆地坪;对台基风化、残缺条石修补更换,台基下疏通散水设施。
本次保护措施必须揭除水泥地坪,并按原室内地坪原貌,恢复传统三合土地面。操作程序为:揭除水泥地坪面层,平整清场,防潮处理,加施三合土垫层,按设计标高找平夯实,冲趟和样趟等。
第二项是梁架。目前梁架较稳定,有轻微弯曲变形、局部糟朽现象,但不影响承重功能,仅对局部糟朽构件进行剔挖修补。施工时进行敲击测试,如糟朽程度较严重失去功能,必须采用湘杉,按现状尺寸更换。在更换构件时,首先要选好材料,再按更换构件实际长度、截面尺寸、卯榫之间的距离、式样的大小进行制作安装。
第三项为墙体。对墙面开裂的裂缝先行清除缝隙内杂土灰尘,用石灰麻刀浆填充缝隙,并适当掺合部分建筑黏合材料进行黏合。内墙面进行重新粉刷。施工时先清除或剔挖墙体上酥碱剥脱砂浆,然后对底层使用石灰浆,面层使用麻刀灰粉刷,施工中严格按古建筑墙体抹灰的传统方式来做。
第四项是屋面木基层及瓦作。对整个屋面进行翻修,按古建筑修缮操作规程,首先拆除屋面构件,拆除过程中应对所有檐椽、飞椽和望板、瓦件、脊饰进行认真检查,不能利用的构件,要予以更换,并做好更换构件的资料记录工作。对需更换的檐椽、飞椽、望板和其他构件必须采用湘杉,按原件尺寸更换。对更换的构件事先必须做好防腐处理,然后再安装。
重新使用的瓦件要严格筛选,破损或裂缝的,应及时挑出,新配瓦件要与旧瓦在尺寸、色泽上基本保持一致。盖瓦的工艺技术应严格执行古建筑施工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对屋面的脊饰件,要尽可能保留原有构件,对破损的构件应用原材料加以修补,对缺失的构件,应参照尚存的构件进行塑制添补。
第五项是内檐装修。保持原装修格局、形制,修补局部毁坏的棂条。保持原建筑形制,如有缺失、损坏构件,采用相应材料修补或更换。
第六项为油饰彩绘。即墙体断白及木结构油饰。内墙按现状做法采用石灰浆涂刷三道,外墙现存彩绘原则上不予以侵动和修复;对更换的木构件和原构件如椽子望板、梁架枋类等用桐油涂刷三道,对隔扇门窗亦用桐油涂刷三道。
三、边厢院
边厢院修复措施和工程做法参照主体建筑。按业主方要求,对已经坍塌的中厅后檐、二进右厢房进行恢复重建。

檐下彩绘图案
高家花屋承载的使命
在高家花屋修复完工后,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竹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将以高家花屋为依托,全面整合区域内的各级各类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开拓文化遗产旅游市场,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助力鄂西北脱贫攻坚战,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一道亮丽的文化旅游线。
作者:范小宁 李强 罗志超
作者单位: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湖北省竹山县文物局、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
东亚城市革命与文明起源全图景——中国最早体系研究之六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六节。阅读相关历史背景,请戳这里:从稻作起源到中华文明成长的早期历史图景;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4:14:3600003000年前的她到底有什么魅力,让无数考古学家着迷?
甲骨文的专家们显然隐瞒了史实——殷商王朝实际上是“共天下”,而不是“王天下”,真正的主人不是商王,而是女人——确切地说,是女巫师,这些女巫的背后,是势力强大的氏族。甲骨文中有多名“妣”天干地支“宗”的女性,另据专家考证,这些“女宗有其专属的庙宇——这些女性只是商王的爱妃、或王母吗?3000年前的她到底有什么魅力,让无数考古学家着迷?我要新鲜事2023-05-17 20:41:520000新发现 | 南佐遗址发现仰韶大型环壕聚落 出土遗物丰富显示较高社会发展水平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及附近区域。1958年调查发现,当时被称为南佐圪垯渠仰韶文化遗址。1981年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称南佐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41:110000日本贵族大墓挖出中国纪年宝剑,应是东汉皇帝所赐,日本专家否认
日本贵族大墓出土中国纪年铭剑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对侵华日军所佩的刀剑,一定印象深刻,特别是攻破民国首都南京城后发生的“百人斩”事件,那把罪恶之剑令人恐惧。日军所用剑形很特别,不是中国传统的直剑,而是有弧度的曲剑,似乎日本传统的剑都是这样模样。怎么来的?其原型,在距今约1700年的日本古墓中找到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03:030006流失百年 佛首归来 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27: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