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齿象为什么灭绝,同类争食/环境变化(有着狭长的鼻子)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0:19:310阅
因为大象生存能力强大,所以这个群体在地球存活了几千万年,而通过对大象化石的探索,专家发现了一种大象的祖先铲齿象。接下来,通过对的铲齿象的介绍,小编为大家揭开铲齿象为什么灭绝。
一、铲齿象具体介绍
1、铲齿象骨架化石的特征

随着考古的不断挖掘,生物学家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和非洲都发现了铲齿象类的化石。以上就是铲齿象骨架化石,其特征也很明显,它的铲板(类似铲子的肉)长而窄,上门齿长于下门齿。它与板齿象很像,不过板齿象的铲板(类似铲子的肉)较短而宽,上门齿比铲板短。
铲齿象极为平坦的下门牙表明:它们选择了特定范围的植物作为食物。通过牙齿磨损图案表明,铲齿象是利用其下面的暴牙剥去树皮,并可能使用了尖锐的门牙形成“铲”的边缘,就像一个现代的镰刀,抓住树枝并用下齿将其从树上切断。
2、生活习性

随着对铲齿象骨架化石的研究,专家发现它可能长有和今天象一样的狭长鼻子,并不一定是侧扁的。这种特征让人们对铲齿象的生活习性有了进一步了解:铲齿象可能以下颌和鼻子配合拉扯植物进食,而不是靠下颌铲取水生植物。
二、铲齿象为什么灭绝
1、同类竞争

根据化石探测,生物学家发现铲齿象生活在第三纪中新世,而在这个时期,同一个地区往往有三至五个甚至更多属类的长鼻目动物共同生活并争夺食物。因为地盘就那么大,铲齿象在争夺中慢慢的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
2、环境变化

铲齿象的食物主要是植被,它也会用其牙齿铲水生植被和半水生植被。不过随着环境的变化,地球上的森林逐渐取代草原,铲齿象生存的环境消失了,它也就慢慢灭绝了。

小结: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大家对铲齿象这种大象应该了解吧,这种大象的祖先生活在几百万年前,灭绝了许久,其长相与现代大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自家墙边挖沟挖出中国古代外籍外交官墓,考古时数十专家现场观摩
隋代虞弘墓的考古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猪年发财!其实,发财在很多时候靠的是运气,并不是努力就一定发财。地下文物的发现,就讲运气。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古墓的发现,就很偶然。一位农民兄弟在自家院墙边外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主竟然是中国古代的外籍外交官。他的葬具——一具汉白玉石椁价值连城,被评为国宝级文物。这座古墓,是隋代虞弘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28:210000考古新发现:“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新进展新发现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48:130004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41:340004“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者”——梁思永
一、李济的预言1927年1月,梁启超给正在哈佛大学学习考古学的儿子梁思永的信中说:今天李济之回到清华……他们演说里头还带着讲“他们两个人都是半路出家的考古学者(济之是学人类学的),真正专门研究考古学的人还在美国——梁先生之公子”。我听了替你高兴又替你惶恐,你将来如何才能当得起“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者”这个名誉,总要非常努力才好。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5:01:100000谢保成:王国维对郭沫若的影响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