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最好的鱼类,希望螈(看得远所以登陆/人类进化的功臣)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1:48:140阅
对于鱼类离开海洋,慢慢进化成两栖动物,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鱼的视力好,看到了陆地生物,所以爬上陆地猎食。而这个鱼类指的就是希望螈,它是当时视力最好的鱼,接下来一起去认识一下。
一、视力最好的鱼类,希望螈

在鱼类还未进化成两栖动物前,地球陆地上遍布类似马陆和蜈蚣状的虫子,但当鱼类离开海洋进入陆地后,虫子们的噩梦诞生了。而促使鱼类离开水面的原因,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因为希望螈,它是当时视力最好的鱼类,因为能看到远方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影响了动物的行为,致使它们想离开水面。
1、登陆后视野开阔500万倍

在大约3.9亿-2.5亿年前,希望螈逐渐脱离水生。通过化石测量显示,希望螈的双眼尺寸增长到原来的3倍,这使得它能观测到1个体长范围内的情况。根据模型测算,如果把希望螈目眼睛尺寸的增长考虑在内,登陆后视野体积是原来的500万倍!如此差异,也为希望螈离开海洋做下了铺垫。
在希望螈想离开水面后,它就开始慢慢进化,它们的眼窝由两侧移到头部顶端。在这个位置,希望螈可以通过贴近水面,看到水面之上的虫类猎物,甚至把眼睛探出水面。所以专家推测,最早的两栖动物(如鱼石螈)过着鳄鱼般的生活,它们有区别于鱼鳍的四肢,但并未完全脱离水生。
2、人类进化的功臣

看到更远的地方,是人类进化的由来。如果一只动物只能看到附近的事物,这意味着它们大部分行为对即将发生的刺激做出反应,而不是计划,这很鱼类;可当动物能看到更远后,它们就开始制定复杂的计划——埋伏和捕猎,这就是进化。所以拥有最好视力的希望螈,可以说是人类进化的功臣!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中国鸟龙: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2米/带羽毛的恐龙之一)
在中国,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就是辽宁,这里目前已出土了35种恐龙化石,其中包括前面介绍的双庙龙和中华丽羽龙,还有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中国鸟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吧!中国鸟龙基本资料体型:中国鸟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恐龙,它体长2米,与棒爪龙和细爪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1.24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1:26:220000考古发现先秦已有完备制冷设备,大可当浴缸,有人带3女人一块洗
考古中发现的制冷器具本文作者倪方六真是夏天了,气温越来越高。相对古人来说,现代人爽死了,居家有空调、冰箱,外出了空调车、冰镇冷饮,过夏天还是容易的。古人可就不一样了,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时代的人也有不同的活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23:540001「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南阳画像石墓
西汉晚期至东汉的画像石墓。分布于河南省南阳地区。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南阳博物馆等先后发掘了南阳杨官寺墓、襄城茨沟永建七年(132)墓、天凤五年(公元18)冯孺人墓等近20座。此外,南阳汉画馆还收集了零散画像着1000余块。汉代南阳是当时最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墓主多为当地豪族显贵,冯孺人就是曾任郁平大尹的高级官吏。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53:170000石狮摆门前为镇宅,放墓地则是镇墓,同样是猛兽,为何不摆石虎?
门前“摆石狮”风俗起于何时?本文作者倪方六我近来一直撰写有关“一带一路”的稿件,在周四(2017.11.23.)《北京晚报》“一带一路钩沉”独家专栏上,我将聊一下从古丝绸之路走来中国的动物故事,主要讲丝路“第一兽”狮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骑狮雕塑)这里,率先摘发部分内容到“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请今日头条网友指正!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50:49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32:4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