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土墩葬 考古发现告诉你 日韩文化在很早就受了中国影响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3:45:370阅
丧葬文化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土墩墓则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土墩墓是一种墓葬形式,先在地面堆筑成高大的土堆,再在其上挖造墓穴。这种墓葬形式在长江下游太湖周边地区的良渚文化中十分流行,是一种适应南方多河流湖、地下水位较浅的条件的墓葬形式。

土墩墓在2300年前,在吴越地区神秘消失,引起人们的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土墩墓与韩国的坟丘墓、日本的古坟有很多共同点,从土墩墓的构造结构来看,韩国的坟丘墓也是在平地上构筑土墩,墩里面设置墓葬,并且后期也会继续追加其他墓葬,甚至还会做一些随葬的东西,这些特点和中国的土墩墓存在着非常大的相似性。因此,两者必然有着很大的联系性。

由于考古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土墩墓被发掘出土。这些发现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这种墓葬形式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探究,更是对中国先民文化与丧葬礼仪的了解和传承。同时,这也促进了中韩、中日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展现了人类历史上共同的文明遗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最容易得手的盗墓手段,地面不见痕迹,唐朝盗墓者用之盗了宠妃墓
最容易得手的盗墓手段是什么?本文作者倪方六之前我曾多次说过盗墓工具的问题,对于盗墓的手法说得相对少,这篇来说说盗墓的手段。盗亦有道。盗墓圈的“道”,就是盗墓的手段。古今盗墓者最常用,也最容易得手的手段是什么的,我认为是——“地遁”,地面不会留下一点痕迹,非常隐蔽!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07:100000日享一书WJn01《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
上周写文章需要找一篇关于楚文化的文章,找到了这本文集,故分享。宁波这个地方去发掘过,那时候虽然暑假十分炎热,但是大榭岛依然在烈日下海风习习,宁波考古也是水路并进,成果显著,非常厉害!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8:09:140000“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对文物工作的启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指明了系列路径,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其中特别提出“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备受启发,特书写几点学习体会和理解思考,以增进交流。一,拓宽研究的时间范围,就是要梳理清楚“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20:350001法国印象派画家——Claude Monet(1840-1926)7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10:28:210000王明珂:为什么赤脚惯了踩在锐石上不知痛?
为什么一个经常受歧视的人,久而久之,对他人的侮辱性话语行为变得毫无反应?为什么我们相信一个“历史”,即使那“历史”让我们成为原住民、少数民族、新移民、劳工阶级、女性,并成为征服者、主体民族、老居民、男性与资产阶级之外的社会边缘人?为什么一个赤脚走路已习惯的人,踩在尖锐的砾石上不觉得痛?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