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蜥脚形恐龙:盘足龙 前肢超长极罕见(足底像圆盘)
盘足龙是蜥脚形亚目恐龙,它的第一批化石被发现于中国的东北地区,诞生于在1亿3千万年前,属于大型的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15米,体重更是达到了15-20吨左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前肢是明显比后肢更长的,而且它的脚底基本都是圆盘状,所以也才以此得名。
盘足龙的外貌特征

盘足龙长达15米,差不多一节火车车厢那么长,而重量也达到了20多吨,也几乎相当于4头大象的总体重,因此属于白垩纪的巨型蜥脚类恐龙之一,它的脖子非常的粗壮,但是也达到了体长的一半,前肢更长,脚底都是圆柱形的,所以它的身形是前高后低的,尾巴明显很短,看起来的样子就像是梁龙的尾巴缩短,前肢变长之后的样子,带着一丝的滑稽。
盘足龙的生活习性

盘足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由于脖子非常粗壮且长,因此它的觅食范围非常的广,所以横向采食是可以的,不用非常频繁的变更脚底的位置,即便是站在原地也能够吃到大部分的植物,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它无法向高处采食树叶,因为脖子没法进行抬高,不过之后的巨龙类恐龙则进化出了更加灵活的脖子,从而改善了这种趋势方式。

盘足龙作为植食性恐龙,虽然体型庞大,但是也还是不如那些巨龙类恐龙,所以它也进化出了很多的防御方式,比如当遇到食肉恐龙的时候,盘足龙能够抬起前肢,使用自己的体重来对敌方进行踩踏。而除了这样主动的防御方式之外,盘足龙还拥有着超厚实的皮内成骨,主要分布在背部,这也是巨龙类恐龙最普遍的特征之一。
盘足龙的化石发现

到目前为止,盘足龙的化石发现非常的完整且罕见,这也使得我们对它的了解更加的全面。盘足龙的第一批化石最初发现在中国山东省,不过之后也陆续在中国辽宁的西部地区也发现了疑似这种盘足龙的牙齿。目前已经纪录在案的盘足龙化石主要有三个标本,其中包含了颅骨、脊椎骨、腰带、肩带等各种部位的化石。盘足龙的头骨非常高,有点类似圆顶龙,而它的颈椎骨也有多达17节,而这也说明它可能与巨龙类有关系。
考古家在3500年前的葬祭庙发现两木乃伊,82年后,一颗牙齿露秘密
自古以来,至高无上的皇权一直被男性统治者紧紧地攥在手里。然而,事情总有例外,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但武则天并非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王权宝座的女人,早在武则天称帝的2000多年前,古埃及就已经有一位女性登上了法老的宝座,她就是被人们称为"古埃及武则天"的哈特谢普苏特。我要新鲜事2023-04-22 03:26:350000千年古墓挖出活女尸:汉朝古墓挖出活女尸,会开口说话(谣言)
随着考古的不断进行,中国目前发现过很多古墓,从中也挖出过很多令人震惊的女尸,如马王堆女尸、楼兰美女,她们的尸身千年不腐!而更令人震惊的是,网络传闻着千年古墓挖出活女尸的说法,据说在2016年,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位汉朝的千年活女尸,在场的专家表示女尸刚挖出来的时候女尸还能说话,小编从网络上找到了相关版本,一起了解下。千年古墓挖出活女尸(网络传闻)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56:030000锲而不舍 孜孜以求——怀念考古学家郑绍宗先生
2021年1月26日,考古学家郑绍宗先生仙逝,他为河北乃至中国考古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他逝世即将两周年之际,我按捺不住心底的思念,拿起笔,成此小文,以示怀念。郑绍宗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初即参加了工作,1952年7月奉派在全国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学习,通过此次培训,郑先生迈入了考古的门槛,从此与考古结下了一生的缘。0000新发现 | 北京通州路县故城遗址首次发现魏晋北朝时期窖藏铜、铁器
路县故城遗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的西北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北部,是一处以路县城址为核心、由城址本体(城墙、城壕及其围合区域)、城郊遗址区和城外墓葬区等构成的大遗址。路县故城作为县级治所,从西汉一直延续至隋唐之前,也就是说两汉、魏晋和北朝时期为该城址的主要使用时期。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18: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