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蜥脚形恐龙:盘足龙 前肢超长极罕见(足底像圆盘)
盘足龙是蜥脚形亚目恐龙,它的第一批化石被发现于中国的东北地区,诞生于在1亿3千万年前,属于大型的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15米,体重更是达到了15-20吨左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前肢是明显比后肢更长的,而且它的脚底基本都是圆盘状,所以也才以此得名。
盘足龙的外貌特征

盘足龙长达15米,差不多一节火车车厢那么长,而重量也达到了20多吨,也几乎相当于4头大象的总体重,因此属于白垩纪的巨型蜥脚类恐龙之一,它的脖子非常的粗壮,但是也达到了体长的一半,前肢更长,脚底都是圆柱形的,所以它的身形是前高后低的,尾巴明显很短,看起来的样子就像是梁龙的尾巴缩短,前肢变长之后的样子,带着一丝的滑稽。
盘足龙的生活习性

盘足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由于脖子非常粗壮且长,因此它的觅食范围非常的广,所以横向采食是可以的,不用非常频繁的变更脚底的位置,即便是站在原地也能够吃到大部分的植物,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它无法向高处采食树叶,因为脖子没法进行抬高,不过之后的巨龙类恐龙则进化出了更加灵活的脖子,从而改善了这种趋势方式。

盘足龙作为植食性恐龙,虽然体型庞大,但是也还是不如那些巨龙类恐龙,所以它也进化出了很多的防御方式,比如当遇到食肉恐龙的时候,盘足龙能够抬起前肢,使用自己的体重来对敌方进行踩踏。而除了这样主动的防御方式之外,盘足龙还拥有着超厚实的皮内成骨,主要分布在背部,这也是巨龙类恐龙最普遍的特征之一。
盘足龙的化石发现

到目前为止,盘足龙的化石发现非常的完整且罕见,这也使得我们对它的了解更加的全面。盘足龙的第一批化石最初发现在中国山东省,不过之后也陆续在中国辽宁的西部地区也发现了疑似这种盘足龙的牙齿。目前已经纪录在案的盘足龙化石主要有三个标本,其中包含了颅骨、脊椎骨、腰带、肩带等各种部位的化石。盘足龙的头骨非常高,有点类似圆顶龙,而它的颈椎骨也有多达17节,而这也说明它可能与巨龙类有关系。
孙权使“献头计”,曹操接关羽头后何不送刘备而葬洛阳?问司马懿
孙权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之后本文作者倪方六三国名将、刘备的“五虎将”首将关羽之墓葬,在国内有4处。前面说了湖北当阳的关陵,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就是其他三处了。再说洛阳关羽墓——关林。按道理,关羽是蜀将,怎么会葬在曹魏都城洛阳附近?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39:360000小型植食恐龙:工部龙 体长仅1.5米(非常适合奔跑)
工部龙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诞生于1.67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预估普遍只有1-1.5米。但是由于化石较少,所以工部龙目前还是一个无资格名称,主要是由于最初的一批化石只有一颗牙齿,因此种属是没法建立的,在当时只能保持为疑名,但之后发现了新的化石,所以准备创立“真工部龙”或者“五彩湾工部龙”的种属来代替它。工部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7:43:400000严耕望: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历史研究的辅助工具,不是主导方法
问现在新的风气,要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来研究历史,你对于这个问题有何看法?答这一点我在《治史经验谈》的第一篇中已谈过,大意是赞同运用各种社会科学方法与理论作为治史工作的辅助。但各种社会科学理论在史学上的运用也各有局限,不能恃为万应灵丹。而且社会科学种类繁多,对于史学的研究可说都可能有相当辅助作用,但这样繁多的学科,一个人事实上不可能都能通解。现在我再想更进一层谈几句。0002民间的呼声,探索夏文化的五大攻略
文献记载中的夏代是中国王朝国家诞生和早期发展时期,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加强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多学科综合研究,逐步探索接近历史真相的夏代历史,是目前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14:510000浙江考古发现一大墓咋看都像船,与迷信有关,建筑专家破解了秘密
吴越王钱镠母亲墓发现和考古经过本文作者倪方六吴越王钱镠父亲钱宽的墓,于1978年被发现(详情见“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现代考古发现五代吴越国祖坟的风水密码,整个墓地如一把椅子》一文)。考古发掘完成后,墓东侧封土完好,西侧钱宽墓只留下一个低矮的小土包。当时大家并不知道下面还会有墓,只以为旁边相同的大土丘,可能是钱镠母亲水邱氏的墓。于是,窑厂继续取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20: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