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小型恐龙:爪巴龙 睡眠姿势酷似现代鸟类(仅1.2米长)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7:38:012阅
爪巴龙是一种小型植食性恐龙,诞生于2.28亿年前的三叠纪的末期,属于蜥脚形亚目恐龙的一种,每个前肢上共有五指,不过其中有两根是退化的。第一批化石是南美洲的巴西进行发掘的,当时正好位于一个地质公园中。
爪巴龙的外形特征

爪巴龙的整体体型非常像是现代的鸵鸟,体长可达1.2-2米,属于迷你型恐龙,它的后肢比较粗壮,而前肢则较为瘦弱,嘴巴呈现尖锐的锥形,尾巴比较粗壮,从仅剩的一根左后肢骨骼来看,它的小腿骨比大腿骨明显要更长,所以它的奔跑速度可能是非常快的。
爪巴龙的生活习性

在最近挖掘的爪巴龙化石中,发现了不少的奇特姿势的化石,根据其中的基部颈椎可以判断出这具恐龙在死亡的时候,脖子是向着左边弯曲的,而后肢体则是弯曲在躯干下面的,前肢则排在侧面,非常像是现代鸟类睡觉时的姿势。

据说曾经在手盗手龙类恐龙的化石中也发现了这种睡眠现象,比如耀龙等。所以科学家推测认为爪巴龙之所以选择这种姿势睡觉,很可能是为了表面体表的温度流失,也就是和现代鸟类一样的目的。
爪巴龙的化石发现

爪巴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巴西的南里约格兰德州,其中挖掘出了一具几乎完美的左后肢骨骼,就连关节处也是连接完好的状态,据说是在一处叫做“Paleorrota”的地质公园发现的,并且之后也在同样的这片区域内也发现了其他的两个化石标本。

其中一个标号为Pv0725T的化石之中缺少了脖子、前肢以及脚掌化石,而第二批编号为10112的标本则仍然埋藏于石块中,没有进行取出和分析,这两批化石所在的岩层据说是同一地层,因此可以判断爪巴龙出现于三叠纪末期的早诺利阶时期。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工地上挖出清朝女尸 让专家一头雾水(不腐女尸)
工地上挖出的清朝女尸不腐烂让专家找不到理由。在湖北荆州雄楚大道东侧一处名为鲁阳工业园的建筑工地,工人在挖地基的时候无意中挖出来一座古墓。考古队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现场,古墓已经被围观群众团团围住,棺材盖板也不知去向。墓中躺着一具没有腐烂的女尸,从穿着的衣服可以看出,这是一座等级并不高的清代古墓,女尸浑身被红色绸缎包裹,只有一条手臂露在外面。百年不腐我要新鲜事2024-01-18 20:07:330004被专家寻找十年的千年古墓却让一个老汉解开了难题
在我们的印象中,能够保留1000年的古墓通常都蕴含着极大的神秘感,往往是达官贵族或普通人的遗骨安息之地。我国对于考古研究的重要部分便是探索古墓。提及最具价值的考古发现,莫过于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然而,很少人知道在我国的东部徐州,有一片被称作狮子山的区域,同样隐藏着汉代楚王墓的兵马俑。1、汉代楚王墓我要新鲜事2023-08-20 20:45:550000文博忆往 | 张忠培先生与渭南考古
2022年6月底,经过一年多的筹办,由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管、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主办的《渭南文博》正式编印发行,首期首篇登载了张忠培先生的学生、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炜林教授(曾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所著《张忠培先生与华县队考古》一文。文章写的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一件大事,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传播。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59:330000哈尔滨挖出金代古墓 尸体脸上盖着黄布(金代古墓)
哈尔滨发现的近代古墓是宋徽宗女儿和她的丈夫的墓葬。1988年的5月份,黑龙江的一个村民想要将自家的房子翻修一下,于是就请来了一个施工队用铲车来快速的进行,但是在铲车挖掘的时候,居然挖到了一块巨大而且坚硬的青石板。虽然这个农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施工队的老板则是意识到这下面可能是有着文物存在,于是上报给了哈尔滨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很快来到现场,并且经过探测确认这是一座来自于金代的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1-20 20:35:110000曾雄生:103岁游修龄:一生甘为“稻田守望者”
很多考古人都记得他——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一堆沉睡7000多年的稻谷和骨耜,游修龄应邀去鉴定这些炭化稻谷。他将这些稻谷和骨耜与亚洲栽培稻的起源联系起来,认为河姆渡遗址稻谷的出土证明了中国是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水稻发源地,当时的农业已进入到“耜耕农业”阶段。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稻作史开始发展为一门“显学”。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2:21:2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