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角龙:雅角龙 体长仅80厘米(带有鹦鹉鸟喙状嘴)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8:41:440阅
雅角龙是一种角龙下目恐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诞生于1亿-94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着类似鹦鹉的鸟喙状嘴巴,头颈部则带有扇形的颈盾,主要使用后肢进行站立和行走。
雅角龙的外貌特征

雅角龙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它的体长只有短短的80厘米,几乎和树息龙有得一拼,在770多种恐龙中体型算是其中排名靠后的,只位于600多位。雅角龙和大部分的角龙科恐龙一样,头部都有着非常夸张的造型,不仅嘴巴是狭窄的鸟喙状,鼻部隆起朝天,而且它的头顶和颈部相连的部分突起了一个扇形的片状骨板,在靠近脸颊的两侧还会突起一个尖刺。
雅角龙的生活习性

雅角龙和其他的角龙下目恐龙一样,都属于植食性恐龙,但是在白垩纪时代,开花类的植物分布并不是很广,所以雅角龙基本上都是吃一些当时盛产的苏铁、松树以及蕨类植物等,但是这些植物的叶子都比较粗糙,所以雅角龙鸟喙状的嘴巴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直接能够很轻易的切开蕨类树叶或者是松树的针叶。
雅角龙的化石发现

雅角龙的第一批化石出土是在蒙古国,根据当时的研究表明,这批化石是来自于一个未成年的雅角龙,因为它的体长只有60厘米,而重量更是只有2.2-9公斤左右,所以科学家据此推断它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即便是成年后最多也不会超过2米长,不过它的后肢非常发达,尤其是小腿骨比大腿骨明显更长,小腿骨的长度可达11厘米。

据说当时是由波兰和蒙古的联合考察队在1971年的一次考察活动中发现的。而这一批出土的雅角龙化石并不算完整,大部分包含的都是碎片,但是也包含了颅骨、脊椎骨和四肢骨,比如4个颈椎骨,12个背椎骨,还有一些右股骨、肱骨以及右肩胛骨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1960年陕西出土武则天孙女墓,古墓主人在金银堆中枯坐千年
中华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了解这些历史除了依靠遗留下来的书籍记载,和现世的古董之外,更多地需要从古代的墓地中发掘。而考古学家在发现墓地之后都会小心翼翼,将里面保存的物品拿出来,而且为了防止物品氧化,会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我要新鲜事2023-04-28 19:09:560002【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明定陵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为明十三陵之一,位于陵区中部偏西,大峪山下。陵墓于万历十二年(1584)动工,历时6年完成,万历四十八年入葬,耗用白银八百万两。1956-1958年,北京市文物调查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工作队,由夏鼐主持进行发掘。现已建成定陵博物馆。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06:160001李零:《待兔轩文存·说文卷》自序
我有个梦想的书屋,四面敞亮,一直在心中。真实的办公室呢,则是学校所赐,暂时借给我,地点在北大老化学楼的三层,挨着女厕所,很小。我刻了块匾,不好意思挂起来。我说,北大有个临湖轩,我有个临厕轩。“待兔轩”是我的斋号,命室之由见我的小书:《何枝可依》(《待兔轩读书记》的第一种,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在那本书的自序中,我讲了个故事,这里不再废话。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