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植食恐龙:朱特龙 体长15-20米(发现于英国怀特岛)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2:36:420阅
朱特龙是一种蜥脚下目中的泰坦巨龙类恐龙,体长可达15-20米,属于巨型恐龙的一种,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诞生于下白垩纪时期,长期的生活在远古时期的欧洲,第一批化石也是在英国南部的怀特岛附近发现的。
朱特龙的化石发现

在1887年的时候,理查德·利德克尔就曾提到,威廉·D·福克斯在英国南部的怀特岛布鲁克湾的附近发现了两条蜥脚类恐龙的尾椎骨化石,并且分别将它们标号为BMNH R146a和BMNH 151,但是最初的时候科学家理查德在论文中却意外的将其归类于鸟脚类恐龙,而明显它带有很强的蜥脚类恐龙的特征,但因为那时候关于鸟脚类恐龙的尾巴特征还不太了解,所以便进行了错误的归类。

直到1929年的时候,才由冯·胡恩将朱特龙和另一具化石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其中第一只叫做Valdensis,而第二只则命名为Lydekkeri,它们都被认为是泰塔巨龙类恐龙的一种,最终在1993年的时候,由勒鲁夫重新的将其命名并且确定了它的独立属,而之所以将它称为朱特龙,就是因为在5世纪的时候朱特人曾经在这座怀特岛上进行了居住并且最终建立了王朝。
泰坦巨龙类恐龙的特征

泰坦巨龙类恐龙是蜥脚下目中体型最大的恐龙,并且也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重的生物之一,尤其是超龙等体长可达40米以上的恐龙,更是不愧于泰坦这个名称。要知道泰坦在神话中的地位可是比十二主神还高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基本上体重都可达到20吨以上,而且普遍都是脖子和尾巴比较长。

泰坦巨龙类恐龙最大的面部特征就是鼻子大,尤其是它们的鼻孔不仅隆起突出,位于头顶,而且异常的硕大,但是它们的牙齿普遍非常细小且密集,大多呈现钉子状核铅笔状,而且大多数的泰坦巨龙类恐龙都是前肢短于后肢的,并且皮肤上带有很多细小的鳞片。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北京考古发现第一例反盗墓咒语,只有4个字,意在规劝盗墓者
北京考古发现两座龟墓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上篇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河南项城发现龟墓的事情(见《考古挖出一座罕见的“龟墓”,墓主身份成谜,有的分析是青楼女子》一文)。其实,在考古中不时可以见到这类异形墓,都比较特别。2003年,北京延庆便曾发现了两座不同朝代的龟墓,一座是唐朝的,一座是明朝的,均位于南菜园古墓葬群内。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34:240001陈淳:增强考古报告的科学性
考古报告是考古研究水平的标志,同时是学术界研究范例的准绳,经典报告中所采用的理论、方法、技术、术语和结论往往被学术界的同行们所遵循,并成为后学入门时效仿的途径。由于考古报告和研究范例密切相联,所以在讨论报告的问题时,必须也同时讨论研究范例的科学性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考古报告的核心问题。0000方辉等:大河上下 灵岳之间 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联系与族群融合
小瓜按:本文是目前考古界少有的从古代模糊的文献出发去追溯考古现象所表现的黄河流域东西方交流的论文。所以应该会比较受广大网友们的喜爱。但是从我这种学考古的人来看还是很不过瘾的。古文献所反映黄河流域东西交流在考古学上是很明显的,除了文中提到的彩陶和玉器外,到夏商时期夷夏东西的互动始终贯穿到西周时期齐鲁的建立及之后。而这个复杂过程恐怕又不是作者一篇论文所能道尽的。只能说山大博士读得不容易啊!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4:380001中国第一坠机现场,纪念碑永铭中国航空之父的奇迹与传奇
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沙河花生寮社区东方国际大酒店东侧的坠机处。在枝繁叶茂的榕树掩映下,坠机处纪念碑、冯如塑像、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石牌静静伫立。1912年8月25日,冯如划破长空,并从坠机的那一刻,歇息于此。冯如先生牺牲时年仅29岁,安葬于黄花岗,一百多年过去了。9月4日,广东军政府陆军全体人员在此处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临时大总统令“殒命地方建筑纪念碑”,但后来政局多变,立碑的事搁置下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9:42:220000宋仁宗认为河北大名风水好,“壮我中华”,遂升为陪都名“北京”
环抱护卫型“多京制”——古代中国陪都的选择规律(3)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连续聊了汉唐时期,中国陪都的选择。这篇继续——在唐朝以后,古代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分裂时期,即“五代十国”时期。一直到赵匡胤建宋,中国才又结束了划江而治的南北分裂状态。这一分裂状态的结束,以南唐后主李煜降宋为标志。北宋定都汴州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市,命名“东京”。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06: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