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古生物:酷拉龙 体长5米(唯一的极地两栖动物)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6:17:111阅
酷拉龙是一种生活于极地的唯一一种两栖动物,诞生于白垩纪的早期,属于肉食性脊椎动物,外形和娃娃鱼非常相似,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长有十字交叉状的感知槽,体长可达5米,但地盘很低,身高只有30厘米而已。
酷拉龙的外形特征

酷拉龙又被称为酷拉鳄鱼,它有着非常扁平的脑袋,眼睛生长在头顶,所以拥有着非常广阔的视野,就算不转头也能时刻保持环顾四周的高难度动作,而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它们像比目鱼一样,在平时喜欢将自己藏于水底的沙子或者陆地上的泥土中,而眼睛就能露在外面观察周围的动静。
酷拉龙的生活习性

酷拉龙主要生活在南极地区,它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在极地生活的两栖动物,不过在当时极地并非像现在这样寒冷,而是生长着不少的森林绿地的,并且水源处大多生长着鱼类或者螯虾等。酷拉龙虽然长有四肢,能够在陆地上行走,但是它却更喜欢生活在水中。酷拉龙头顶上面特殊的感知槽则能够和眼睛一样时刻的感觉到周围的变化,提前警惕危险的发生。

酷拉龙和现代的鳄鱼非常相似,它在水中会显得更加自如灵活,因为它的肢翼都非常的脆弱,来到陆地上之后就显得比较笨拙,所以科学家猜测它可能是在水中捕获大型猎物的,趁着猎物不注意就一口将其拉入水中。不过鳄鱼并不能像酷拉龙一样耐受如此寒冷的低温,所以如果是那个时代,哪怕是世界上最大最凶残的鳄鱼湾鳄也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酷拉龙的化石发现

酷拉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澳洲的墨尔本发现的,当时只出土了两个下颚,不过可以看出它的牙齿并非是双向排列,而是像格子一样遍布口腔的上面,并且牙齿全部都是内勾的,所以这就意味着它在咬住猎物之后,猎物越挣扎反而越无法挣脱。酷拉龙的头顶的感知槽也被认为是因为长期生活在浑浊的水中,所以比起视力,感知更加有用。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山西挖土挖到一座贵族墓,考古中发现异常,甬道内埋了两具骸骨
大同北魏元淑墓考古中的意外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是一个危险的职业。这种危险,既来自外部,如盗洞塌陷、碰到“墓毒”、墓室缺氧,下去后就难以再爬上来。也有内部因素,如内讧。图财的人都不怀好意,这是人性的规律,盗墓绝大多数都是图财去的,能有好人么?所以,被同伙弄死的盗墓者并不鲜见,古今都有。在现代考古,已多次发现了给墓主陪葬的盗墓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58:470003蒙大拿角龙:北美小型角龙类恐龙(鼻部长小角/颈盾短)
蒙大拿角龙是一种角龙下目的纤角龙科恐龙,诞生于7200万年前-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有3米,最大特点就是长有鹦鹉鸟喙状的嘴巴,并且颈后部带有短颈盾,鼻部长有小角,第一批化石是出土于北美洲美国的蒙大拿州境内。蒙大拿角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07:560000济南市的考古成就 从城子崖到焦家(济南考古)
夏代城市遗址是我国考古历史的重大发现。在这几天济南的考古成为了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在前几天全国的考古工作会就在济南召开,并且对于济南和山东省的考古工作发展进行了一定的肯定,并且对于这些考古发现有了一定的展示,而这一番考古成就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引发了很多考古学界人员的注目。夏代城市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7-18 20:42:070000威尔顿盗龙:欧洲中型食肉恐龙(长5米/距今1.2亿年前)
说到恐龙,食肉恐龙总是更受关注,特别是大型食肉恐龙,它们体型庞大,攻击力强,是恐龙中的强者。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就是一种大型食肉恐龙,它名为威尔顿盗龙,体长5米,出土于英国,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威尔顿盗龙基本资料威尔顿盗龙是一种欧洲的中型食肉恐龙,以猎杀其它小恐龙为食,它体长5米,与单脊龙、长臂猎龙差不多大,体型在目前已知的774种恐龙中排在第366位,生活在距今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04:180000李振宏:关于中国史学科的发展问题
最近的学科调整中,中国史学科被列为一级学科,一时成为史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不少地方都在以各种形式讨论该学科的发展问题。其实,不管它是否列为一级学科,中国史研究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始终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大课题。学科的性质,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的研究规范,学科的学术风气,学科的理论体系等等,都大有讨论的必要。而这些问题中,最具根本意义的是学科的理论体系问题。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