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弗尼斯氏龙:大型植食恐龙(体长8米/仅出土颅骨)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8:25:180阅
列弗尼斯氏龙是一种鸭嘴龙超科恐龙,属于大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体长可达8米,诞生于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第一批化石是在亚洲的乌兹别克斯坦发现的,其中只包含了一个颅骨化石,所以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
列弗尼斯氏龙的体型
列弗尼斯龙属于大型恐龙,体长最长可达8米,在目前已经出土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名靠前,达到了233位,几乎和阿贝力龙、食肉牛龙、艾伯塔龙和日本龙等都有着差不多大小的身材,比现代的非洲象还要大上一些。
列弗尼斯氏龙的化石发现
列弗尼斯氏龙当时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发现的,最终以俄罗斯的古生物学家列弗·尼斯进行了命名,主要是为了纪念他,不过种名则选择了中亚乌兹别克的河中地地名,经过科学家的分析,确定这种列弗尼斯氏龙或许与巴克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外形和最原始的禽龙非常相似,尤其是臼齿非常发达,且没有头冠。
列弗尼斯氏龙的近亲:巴克龙的特征
巴克龙的臼齿有着非常明显的替换特征,尤其是下颌部会长有数百颗牙齿,分为前后数排,在咀嚼的时候它会轮换的使用其中的几十颗。并且巴克龙体长只有5米,属于禽龙科恐龙的一种,虽然前肢比后肢短上不少,但它和禽龙一样,在行走的时候大多使用四足,而奔跑的时候则只使用更加粗壮的后肢。
乌兹别克斯坦发现的恐龙
乌兹别克斯坦一共发现的恐龙并不多,只有5种而已,如果按照恐龙的体型来排序,那么列弗尼斯氏龙算是其中最大的恐龙,是最小的乌尔巴克齿龙体长的8倍。而如果按照恐龙生存的年代来看,那么列弗尼斯氏龙则是其中诞生时间比较晚的,在白垩纪的末期,而湖角龙则是乌兹别克最早的恐龙,诞生于1.2亿年前的白垩纪初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邺城考古新发现与史料记载不同引关注
邺南城宫城区两座大殿,文献记载是左右并列,考古发现却是前后对峙。近日,邺城考古新发现与史料记载之间的差异引发关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的邺城遗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都城。其建筑理念和格局对隋唐长安城、宋东京城、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以至日本列岛上的平城京、平安京,朝鲜半岛上新罗王京等都有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牛润珍教授等学者认为“邺是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之源”。我要新鲜事2023-04-22 02:48:220000楚墓突现12个盗洞,考古队气得无语,5个月后却挖出1000多件文物
河南省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隶属于驻马店市。在古代,这里曾是蔡国的故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上蔡县的地底下埋藏着很多古墓,这些古墓见证了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然而,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却经常成为盗墓贼的目标,遭到非法盗掘和破坏。我要新鲜事2023-04-15 21:54:380000王世民:北宋时期的制礼作乐与古器研究
北宋时期的统治者,基于唐末五代割据、动乱的历史教训,为了巩固自己一统天下,致力于考订和完善礼乐制度。据《宋史》的《礼志》和《乐志》记载,从宋太祖开国到徽宗执政的一百多年,朝廷在制礼作乐方面的举措持续不断,而在考定古器的基础上铸造新器,又促进了金石学的形成与发展。北宋时期礼制方面的情况大体如下:[太祖]建隆二年(961)聂崇义上《重集三礼图》(据唐张镒洎等六图校定)。0002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授牌成立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38:090000唐太宗陪葬墓中哪位大臣墓的地位最高?此人原先并非李世民的心腹
魏征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几个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陪葬墓(如《一贵族少妇墓挖出盗墓者不要的少见随葬品,分析她生前有特殊癖好》一文)。唐太宗的陪葬陪有多少座?《旧唐书》、《新唐书》记载74座,《唐会要》载155座,《长安志》记载最多,为165座。但在现代考古中发现,实际陪葬数量远超此,现代考古已发现近200座,可见当时凡有机会和条件的,都以陪葬唐太宗为无上殊荣。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0: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