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中”:考古印证历史 难怪古人说“影差一寸,地差千里”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4:42:300阅
“地中”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中国的名字来源,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象征。古人如何确定“地中”呢?其实,古人是通过测量夏至日影长度来确定“地中”位置的。

“中”字在甲骨文中有三种含义,分别是观测风向、王权旗帜和立表测影。立表测影是将“表”垂直立在地面,然后查看“表”(股)所“勾”出的日影长度,以确定季节变化。“中”在古代既代表王旗,也代表掌管测算时间(协风与测影),是权力的象征之一。

在尧舜时期,“中”的概念出现了变化,衍生出了“地中”的空间概念。清华简保训是周文王临终之前的遗言,以“舜求地中”与上甲微“追中测影”,告诫姬发遵循“中道”,后来儒家由此形成“中庸”思想。舜是通过天文测量而得到“地中”。

古人确定“地中”位置的方法是测量夏至日影长度,但周礼和周髀算经记载的夏至日影长度不一样。现代考古发现,两本文献记载之所以不一,原因在于不同时代、不同势力测影的结果。不过,实际测量结果印证了周礼“尺有五寸”的说法。
地中标准从“一尺六寸”变为“尺有五寸”后,嵩山成了地中所在,此后历代都城基本都围着它在建。因此,地中文化对中国影响极其深远,如今国名中的“中”、文化中的“中”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由此也进一步佐证了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事实。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在充满性暗示的墓地上,年轻考古专家遇到了无法忘记的高贵公主
原题:瑞典人西域“探险”记(五)——小河墓地上又现“神秘微笑的公主”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连说了几篇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中国西域寻宝、挖墓的故事,这篇再说另一个年轻的瑞典男人、考古学家贝格曼在中国西域探险生涯中的“艳遇”——小河公主的发现,这一篇就来聊聊此事。图:1934年5月底,瑞典考古学家F·贝格曼沿着这条支流向东南行进就西域墓葬方面的发现而言,值得斯文·赫定骄傲的还是小河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47:150001三叠纪大灭绝是怎么回事:有争议(陨石撞击/火山爆发等)
三叠纪大灭绝应该是目前比较有名的一次灭绝事件,并且比起二叠纪灭绝事件也要近上许多,它还有一个出名的名称,叫做侏罗纪灭绝事件,那么三叠纪大灭绝是怎么回事呢?三叠纪又是怎样灭绝的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三叠纪大灭绝是怎么回事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2:27:310001西北阿根廷龙:南美小型恐龙(长1.8米/是阿贝力龙近亲)
西北阿根廷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小型恐龙之一,体长普遍可达1.8米-2.4米,和大型阿贝力龙科恐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第一批化石是在阿根廷的西北部发现的,因此而得名。西北阿根廷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44:360000汤惠生|哈里斯矩阵:考古地层学理论的新进展
地层学作为中国考古学主要理论和方法论之一,在田野考古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掘过程中对地层和遗迹堆积的辨识;二是对地层与遗迹单位之间叠压打破关系的记录与表述。田野发掘者往往对前者关注较多,相对忽略后者。但就完整的考古地层学来说,两者不可偏废。一、我国考古发掘实践中通用的记录方法田野考古发掘中,地层和遗迹单位间打破或叠压关系的传统记录方法是剖面图、文字说明以及关系图式,举例说明如下①。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08:310001杨国荣|史学的科学化:从顾颉刚到傅斯年
20世纪初是科学高歌行进的时代。五四时期的科学呐喊,尔后的科玄论战,使科学在人生与文化领域展示了其普遍的涵盖意义。随着科学领地的日渐扩进,具体的学术与知识领域也往往经历了一个科学化的进程;从史学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一趋向。一、存疑原则与古史解构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