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龙:北美大型植食恐龙(喜欢群居/一群包含13万只)
慈母龙是一种鸟臀目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主要以蕨类和植物叶子为食,体长可达9米,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具有非常独特的群居特性,甚至连巢穴都是群筑的,其中埋藏了不少的幼年恐龙和蛋化石,所以便因此得名“慈母”,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脑袋长的像鸭子。
慈母龙的体型
慈母龙作为大型恐龙,普遍体长就达到勒9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之中排到了187位,大小类似现代的两只非洲象,体型与文雅龙、气腔龙和非洲猎龙等都非常相似,不过发现的未成年个体化石只能达到30厘米左右,而长尾巴就占到了一半的长度。
慈母龙的外形特征
慈母龙的嘴巴非常像鸭子,比较扁平且宽阔,但是它是有牙齿的,不过只有嘴巴的两侧长牙,前肢会比后肢明显短且瘦弱不少,但是它们和禽龙类相似,平时都是使用四足进行行走,而在跑步的时候则大多只使用后腿,由于小腿骨很长,所以奔跑速度也非常快。慈母龙的眼睛位于脑袋的前方,头顶还长有尖锐的头冠,等到繁殖的季节时就会用来争斗。
慈母龙的生活习性
慈母龙大多喜欢群居生活,就连繁殖和孵化的时候也会在一起,但是每个恐龙的窝都是自己筑的,大多是成年慈母龙在地面上挖的坑,之后再找来各种有韧性且柔软的植物根茎来进行填充,科学家推测它们大多会在巢穴中生下至少18枚蛋,而雌性慈母龙会负责孵化,而雄性则大多会站在巢穴旁看护它们,母亲要去觅食时也会交给父亲暂时看管,等到小恐龙出生之后就会加入到大恐龙群中。
慈母龙的化石发现
慈母龙的名字来源其实就是因为在美国出土的第一批化石中发现了多达15具未成年个体化石,大多只有一个月大,而科学家推测当时这个群体可能多达13万五千只恐龙,这些幼年恐龙的牙齿全部都有磨损,而在巢穴的附近也都分布着照料的痕迹,这意味着父母都是将食物带回来给它们吃,会像现代鸟类一样照顾自己的小孩,而这与现代爬行动物的繁殖特性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它们都习惯于产卵后不管不顾,这也使得科学家非常惊讶,并在1978年将其取名为慈母龙。
我国有件国宝南宋后便不知所踪后来在美国展览馆被找到
由于对文物的认知不足,很多文物古董被当作普通物品,甚至被用来作为农作工具。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导致文物的损坏和丢失,也会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2:03:540000先商诸城修建目的和功能——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之三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三节。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42:340001甘肃红薯地里挖出神秘盒子 可能是真身舍利(佛教至宝)
农民在红薯地里挖出的盒子装有真身舍利。1960年,甘肃几个农民地里挖红薯时,无意间挖出一个地洞。此时,一名胆大的村民顺着地洞边台阶进入里面,将地洞中存放的一个石匣子搬了出来。只见里面果真装着宝贝,一件精美的鎏金铜盒赫然出现,顶部装饰有一朵莲花,和身雕刻着精美的花瓣装饰。铜盒的一侧上有一把铜锁,锁子的一头还挂着一把钥匙。玻璃瓶我要新鲜事2023-10-20 20:19:140000讲座:杨泓:《1957年响堂山石窟勘测回忆》
该文为北大“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的纪要。本次讲座题目为《1957年响堂山石窟勘测回忆》,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先生,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老师主持。摘录于下分享给大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46:210003“爱”何以出现于直江兼续的头盔之上?
今年的大河剧《真田丸》已经落幕,在雅人叔的完美演绎下,相信大家可能会和小编一样,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这位“日本第一兵”的冲动。由于小编是枚考古宅,对物质文化比较感兴趣,所以不知不觉就萌上了真田信繁的头盔,然后找来了记录日本战国时代武将头盔的书籍翻阅。其中,让小编十分难忘的是直江兼续的头盔饰有一个大大的“爱”字。但是,武士戴上盔甲是准备上阵杀敌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爱”字呢?直江兼续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3: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