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马格巨龙:南美巨型植食恐龙(长12米/生于1.3亿年前)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59:030阅
阿马格巨龙是一种泰坦巨龙类叉龙科恐龙,诞生于1.3亿-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可达12米,属于巨型植食性四足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发现于1983年的阿根廷,其中包含尾椎骨、肩胛骨、股骨以及距骨,数量不算完整。
阿马格巨龙的体型

阿马格巨龙和大部分的泰坦巨龙类恐龙一样,都有着非常修长的身材,其中脖子和尾巴占到身体长度的大半,体长普遍达到了12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130位,算是比较靠前的,属于巨型恐龙之一,体长类似于现代的3层楼高,和似鸟龙中的最大恐龙-恐手龙有的一拼。
阿马格巨龙的化石发现

阿马格巨龙的第一批化石就是在1983年被人发现埋藏于阿根廷内乌肯省的阿马格组,所以才以发掘地的名字为名,当然科学家也从当时出土的地层中分析出,阿马格巨龙诞生的时代是下白垩纪时期的巴列姆阶,虽然化石数量不多,但是也包含了不少,比如有6块脊椎骨、一块肩胛骨、一块股骨以及距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它的肩膀非常宽阔且平坦。
叉龙科恐龙的特征

叉龙科恐龙属于蜥脚下目中的泰坦巨龙类的一个演化分支,它和梁龙科等典型的蜥脚类恐龙一样,都拥有着非常修长的脖子和尾巴,但它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它的脊椎骨背部带有分叉的神经棘,而这个叉子状的神经棘使得它的脊背是明显隆起的,所以才将其取名为叉龙。

当然叉龙除了这一点之外,和蜥脚类其他分支的恐龙相比,叉龙的脖子相对来说更短一些,但是尾巴较长,它也是唯一一种演化出短脖子的蜥脚类恐龙,科学家推测它可能是为了适应环境中的低矮植物摄食而演化的,毕竟和它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基本都是一些大型植食性恐龙,这使得它不得不以低矮植物为食,才能互不争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新县考察报告——鄂豫皖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河南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而这些将军的青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就贡献给了新县所处的全国著名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9:310002专家打开秦始皇祖母古墓 去给他发现了特殊动物(秦朝古墓)
夏太后的古墓里面埋葬着特殊的猿类。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非常固执的相信着人在死后是有着轮回转世,所以他们会极尽可能的把自己生前若有的东西给带到墓穴里面,希望通过墓穴可以让他们在下一辈子的时候同样拥有这些东西,越是地位比较高贵的人,陪葬品就会越多一些。比如说在这之前就有考古队发现了秦始皇的祖母,也就是夏太后的墓穴。夏太后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01:580001二里头:最早的中国与最晚的夏都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8:410000绝壁崖墓中棺材是咋弄上去的?有三大“秘法”,但操作细节已失传
崖洞葬三大秘法与盗墓选择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聊了几篇中国南方特殊葬俗“崖洞葬”,很多网友问,洞窟大都在高高的大山峭壁上,崖边就是江水,这棺材是怎么弄上去的?有三大“秘法”,我这里简单说一下。一是“升吊”,即通过船,将棺从水上运来,在山上或洞中,通过一种支撑杆,将棺往上拉升,吊起进洞窟。这方法适合洞窟较低的崖洞,如过高就不方便。有的崖墓景区,曾用此法进行悬棺起吊解密试验,获得成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56:280002“爱”何以出现于直江兼续的头盔之上?
今年的大河剧《真田丸》已经落幕,在雅人叔的完美演绎下,相信大家可能会和小编一样,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这位“日本第一兵”的冲动。由于小编是枚考古宅,对物质文化比较感兴趣,所以不知不觉就萌上了真田信繁的头盔,然后找来了记录日本战国时代武将头盔的书籍翻阅。其中,让小编十分难忘的是直江兼续的头盔饰有一个大大的“爱”字。但是,武士戴上盔甲是准备上阵杀敌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爱”字呢?直江兼续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3:300000